笔趣阁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一百四十三章 送别(下)返乡

第一百四十三章 送别(下)返乡

    吟哦、题写送别诗,这是古代文人墨客常见的送别形式,由此而产生的千古名篇有很多,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渭城曲等等,张籍在后世作为语文老师,曾在学习课文拓展知识的时候很是搜集了一番离别诗让学生背诵。

    郑泰要回夏津,当先吟了一首,并取笔在书案上写出。之后是袁永、陈正、方毕等人,接着赵时春也题写一首。众人品评一番,多有精彩处。

    忽的有士子发现张籍没写,当下言道:“诶?张兄才思敏捷,怎么没写?”

    “许是张兄要压轴……”方毕笑道。

    “哪里哪里,诗作还没想好,倒是有一长短句……”张籍踟蹰道。

    “那就欣赏张兄佳句,快写来看看。”

    “好,那就献丑了。”张籍说完,走到书案旁,左手挽袖,右手提笔写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这是一首改自弘一法师李叔同《送别》的小令,虽不在五言八韵,骈四姘六之列,但是这首骊歌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兴致意趣,道尽了那离愁别意。

    书案前,同窗们看着张籍下笔龙飞凤舞,如行云流水,不由得跟着读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

    优秀感人的作品无关古今,无关题材,它那特有的魅力能跨越时空,纵横古今,用真情至性连接所有欣赏品味他的人。

    围过来的来的同年们越来越多,吟哦声也愈来愈响,人人都沉浸在这充满淡淡离愁的意境中。

    许久,只听袁永强做出个笑容道:“有此小令送行,为兄去也无憾。”

    一旁郑泰也道:“我原先只道张兄文章做得好,不曾想这小令做的也是极有韵味。”

    “是啊,这首小令几可谱曲弹唱,妙极妙极……”

    “看来今后的离诗别曲中当有张兄一席之地……”

    “哪里哪里,我这小令,不过是仿前人所做,这长亭古道也并不应景,这只是偶有所感罢了。”张籍连忙解释道。他说的确是事实,但是众人并没听过此曲,那长亭古道都只道是写文时故做的意象,铺陈感情;至于张籍的话,都当做是他谦虚,皆是不以为意。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众人们的诗文墨迹被掌柜小心翼翼的收好,再次道声珍重后,同年们依次上车离开了酒楼,离开了临清城。

    红日西斜,骡车渐远,离人渐去。

    看着这一幕,张籍也不禁有些想家,想念家中的父母,想念家中的三妹,也想念家中的十娘。

    嗯,是时候回家一趟了,张籍想。

    ……

    当日回到书院后,张籍即向希伊先生求假,请准许归家。中了院试头名案首若不归乡岂不是锦衣夜行,况且希伊先生也知张籍离开家乡已近一年,于是准了张籍的假,不过这假期只有三天。

    当晚散学后,张籍叫上弟弟张卫,拜托张百万让他领路在城中购物,难得回乡一次怎能空手。况且现在书坊生意兴隆,手头宽裕了许多。

    张百万自小随着父亲张老财在城里奔波长大,对临清城的特色风物,各色店铺了如指掌,当晚张百万叫来马车,带着张籍兄弟两人奔行与首饰铺、绸缎铺,成衣店,顺兴斋、济美酱园等地,买齐了给父母家人的吃穿首饰,也买了带给张老夫子的礼物,大包小包花了近十五两银子,相当于普通农民一家一年半的收入。

    这不比上次在东昌府海源书坊买书,上次是投资,这次可是纯消费。

    ……

    第二天一大早本来张籍是要等村中张大户家进城采买骡车的,但是拗不过张百万的盛情,被他塞上了自家马车,在和同窗们道别后,张籍踏上了返乡的归程。

    这大明版的豪华房车确是不凡,在城中之时道路平整还不显如何,这走在乡间小路上就能发现它的优点,在坎坷土路上张家马车也没有过于颠簸,一般的骡车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及。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近乡情怯是每个在外漂泊日久的游子返乡时的感觉。

    激动、紧张、开心、期盼……这是一种莫名的情愫。

    虽然张籍早从弟弟的口中得知家中父母安康,诸事顺遂,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但是还是难以平静。

    道路两边的景物越来越熟悉,一草一木和张籍脑海中的记忆一一印证着。

    快到村口了,那边是张五叔开的茶棚,那个肩上搭着半白不黑毛巾的就是他;那里是自己曾经爬过的大槐树,嗯,自己还曾在上面摔下来过;那边的小土坡后想来还有自己埋下去的胶泥娃娃……

    那些曾经熟悉到没有丝毫在意的人和事物,眼睛扫过之后却在脑海里停留许久,心里蓦然间又感觉很空旷很平静——哦,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欣喜。

    这时村口处,地头上歇着的人也看到了张籍乘坐的马车,在这个距离州城十几里的乡村还从未来过这样华美的车架,乡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驻足观望,心下都思忖着这不知是哪家的贵人返乡了。

    愈往前走,乡间的顽童也多了起来,不知道自己二弟张卫走后,现在是以谁为首。有不少童子见了马车,倍感稀奇的跟在后面追逐嬉闹。

    “林三哥,前面绕过那株大柳树,再向南走就到了。”张籍客气的道。

    “小的当不得张相公如此称呼,叫我林三即可……”张家车夫林三听到张籍称他为“林三哥”,这处事圆滑老于世故的大汉语气有些慌乱。毕竟张籍的身份和几个月前不同了,他可不是一般的生员、普通的秀才,而是东昌府临清州两府院试头名,只要不出意外,一个多月后的乡试稳稳的就能成为举人老爷。

    张籍对读书人功名提升带来的地位变化还不是很适应,愣了一愣,心下随即了然了。

    马车继续前行绕过大柳树后南行。

    “停车,就是这儿了。”

    张籍话音刚落,林三手牵缰绳,一声吆喝,马车稳稳当当的停在了门前。

    身后不远处的大柳树后,几个跟着前来的童子探头探脑望向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