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魏特曼考核射击的时候,就在李乐决定要去看明天的演习的时候,德国的另一个角落里,同样发生着别的事情。
“长官,我真的要这么跳下去?”在数米高的台阶的尽头,是一扇没有门板的门框。
而门框的另一边,脚下没有路——走上这个高台的新兵,都要在这里跳下去,用伸展得姿势落到地面上。
巨大的冲击力会让人跌倒,而这些士兵们要马上从地上爬起来,跑回到远处的队列之中去。
“如果你不跳下去,我就踢你下去!”满脸不耐烦表情的莱曼,恶狠狠的对自己训练的新兵吼道。
他从马耳他岛上回来之后,升职成了一名伞兵班长。可惜的是这种升职不是原地晋升,而是让他到一支新的部队去。
区别很明显,原地晋升的班长,指挥的都是跳过伞的老兵。而去新的部队,他就要自己训练自己的手下们。
现在的莱曼,就正在用模拟高台,训练士兵们跳出飞机的基本动作——伸展自己的躯体,自然的跳出飞机的机舱……
当然,现在的机舱只是一个模拟的环境,唯一像机场的地方,就是那扇只有门框的门罢了。
“可是,这看上去有点儿高,长官!”新兵有些尴尬的开口,对莱曼说道。
“跳,蠢货!”莱曼从一旁上前,眼看着就要一脚踹向新兵的屁股。
对方显然意识到这一脚如果真的被莱曼踹中了,自己的屁股一定会不太好受,所以在莱曼动脚前的零点几秒钟,跳出了那个没有门的门框。
身体急速下落,双脚冲击到地面上,那巨大的力量传递到了膝盖的位置,紧接着是大腿,一直到胸口。
为了卸掉那巨大的冲击力,新兵只能蜷起身子就势一滚,滚到了旁边一点儿的地方。
他好不容易爬起来,后背上翻滚的时候传来的阵阵疼痛还没有消失,就听到身后的班长大声的叫喊:“跑起来!跑起来!”
这名新伞兵赶紧迈开自己的双腿,忍着后背的疼痛,沿着地面上白灰画好的路线,跑向了队伍等待的地方。
“动起来!动起来!这只是基础训练罢了!打起精神来!快!”莱曼背着双手,大声的对自己的手下们喊道。
现在他是一名教官,负责教导自己的11个手下——大约有两千名德国伞兵被晋升,他们每一个人都要训练出同样多的新伞兵来。
根据这样的扩充来看,几个月之后,德国的伞兵总数将超过3万人,成为一支独当一面的战略伞兵力量。
凑齐了11个人之后,新的伞兵班绕了一个小圈之后,又跑回了高台这里,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走上楼梯,开始新一轮的模拟跳伞动作。
第一个士兵根据要领,伸展开自己的躯体,然后重重的落向地面。落地的时候他同样翻滚了一下,然后迅速跑向了远处刚才集合的位置。
同样的,第二个士兵也这样跳下,比起第一次跳,他的动作流畅了许多。
几乎只用了第一次模拟跳伞时间的一半,这11个新兵就完成了新一轮的训练。
一直到最后一个新兵的时候,对方看了莱曼一眼。刚才就是他迟迟不敢跳下去,耽误了不少的时间。
这一次同样的高度对于他来说似乎已经没有那么纠结,他没有看脚下的地面,而是勇敢的直接跃出了门框。
落地的时候他依旧滚得很狼狈,不过显然已经适应了这种程度的冲击。他从地上爬起来,带着一身泥土跑向了自己的队伍。
不同的是,这一次莱曼没有说话。他背着手,一直看着自己所有的手下都跳出了模拟机舱的高台,最后也跟着跳了出去。
因为高度确实不低,他的落地姿势也并不漂亮,落地之后同样狼狈的翻滚,然后爬起来跟在了最后一名士兵的后面。
一个伞兵班就这样沉默着集合,沉默着绕了一个小圈,沉默着再一次爬上了高台。
操场上,这样的高台一个连着一个,一个挨着一个。同时训练的班组有上百个之多。
作为德国伞兵的未来,这些士兵会在未来成为战场上的明星。他们会被派遣到最艰苦的地方,与最强大的敌人作战。
……
比利时的武器生产车间内,一名德国工人正在检验比利时工人生产出来的新产品。
一支崭新的STG-44突击步枪完成了组装,摆放在了质量监督员的面前。
质量监督员拉动了枪栓,这支崭新的STG-44突击步枪就发出了清脆的一声响动。
整个枪机运动得非常平滑,武器的品相也非常完好,质量监督员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拿过武器上挂着的标签,在合格的位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把武器放在了一边的箱子里。
而这口箱子装满之后,就会被工人拎到校射员工作的射击场,调校武器的准度,测试武器的精准性和战斗状态。
之后还有最后的检查和封油装箱程序,一支合格的STG-44突击步枪才会从这里被送到部队手中。
毕竟这是委托给比利时荷兰生产的武器,所有人都觉得必须要严格把控质量才行。毕竟这里只是德国的占领区,工人的抵触情绪或多或少都还是有的。
所以,这里生产的一切东西都有实名制监控着,任何一支武器出了问题,都可以轻易的找到生产者追究责任。
“合格!麻烦一下,我这里产品已经足量了。”把武器放进一旁的箱子里,这名质量监督工人举起手来,对远处的搬运工喊道。
两个比利时的搬运工赶紧快步走过来,搬起箱子就向车间另一边的出口走去。
由不得他们的动作不利索一些,因为就在他们身后不远,巡逻的党卫队士兵的目光在喊声出现之后,就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经过一系列的改进,这种满身都是冲压零件的新式武器,成为了德国陆军部队的新宠。
32发子弹的弹匣弯曲成漂亮的角度,枪身上那些加固用的冲压线条,让这支武器充满了工业美感。
虽然采用大规模量产改进工艺之后,STG-44量产型突击步枪射击精度有所下降,不过依旧可以保证在300米到350米距离上的有效性。
作为一款武器来说,它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利器。采用中间型威力步枪弹药的创举,赋予了这支武器无与伦比的“通用性”。
在200米到400米的正常交战距离上,这支武器让士兵可以精准的射击,杀死敌人。
而在更近距离的险恶作战环境下,它的持续射击功能,保证了火力的延续性。比起单发的毛瑟98K步枪来,它拥有很多性能优势。
陆军方面围绕着这种新的武器,出现了使用方面的巨大分歧。争论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在步兵班里究竟配备多少支STG-44突击步枪。
保守派的指挥官们认为,一个步兵班配备一支到两支这样的武器就已经足够了。
激进一些的指挥官则认为,至少应该配备四支以上的STG-44突击步枪,在火力让碾压潜在的敌人。
最终保守派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让他们胜出的原因并非战术,而是STG-44突击步枪自身的产能。
即便委托给比利时还有荷兰等工厂制造,可是STG-44的产能却依旧不能满足换装要求。
3万支STG-44突击步枪刚刚生产出来,就被许许多多的部队瓜分一空。一个步兵班能分到1支,都已经算是运气爆棚了。
伞兵部队是空军直辖,有戈林这个帝国元帅的支持,所以拿到了大头。不过陆军方面也没松口,拿出了20万支的订单
实际上,20万支的订单也不多,这种武器实际上的需求量,应该有100万支甚至更多。如果算上可能的消耗的话,200万支甚至300万支的需求量都完全可以保证。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下,要一百万支STG-44突击步枪,和要10万支没有任何区别——反正都是供不应求,反正都是数量不足。
陆军方面拿走了1万支这样的武器,也只是装备了1万个步兵班罢了,普及程度才勉强覆盖了12万人。
事实上陆军在东线正在动员部署的兵力,计划中超过300万人,STG-44突击步枪的需求缺口,至少要30万以上。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步兵班装备一只枪的情况,如果一个步兵班装备三支,那这个数字就要提高三倍。
同样供不应求的武器,似乎都是元首提议生产出来的,很多还是元首亲自提出的概念,或者主导设计的!
比如说广受步兵们好评的反坦克火箭筒,也就是铁拳火箭筒,现在也成了好东西。
因为在马耳他岛攻坚战上,这种火箭筒为伞兵提供了直接火力支援。在摧毁敌人堡垒和驱逐建筑物内守军的战斗中,铁拳均表现出色。
所以伞兵在之后,就提出要装备至少1万具这样的火箭筒。陆军在测试之后也对这种武器赞不绝口,同样提出了要装备5万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