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安达家的幕府军与面对护送大宋使团的幕府军好像是两个世界的存在,安达家的城堡里面不断飞出箭支,幕府军
壮卒们奋力推动冲车,终于到了安达家城堡的大门处。大门上方的城墙上,石块,热水,火箭不断落在冲车二指厚的铁质顶棚上,发出各种恐怖的响声。铁质顶棚下的那些幕府军则拉动巨大的撞锤,裹着铁头的巨木一次次狠狠砸在厚厚的木质大门,发出激烈的撞击声。
一次次的撞击下,大门发出的声音越来越不对。安达家的军队不得不从侧门出来尝试摧毁冲车。任由冲车这么撞下去,破门只是迟早的事情。幕府军挥着武士刀与长枪冲向安达军,经过短暂的战斗就将安达军赶了回去。
又过了一阵,厚厚的木门终于发出凄厉的声音,被彻底砸烂。双方又围绕着大门进行了一番激战,最终安达军战败,幕府军冲进了安达家的城堡。
细川六郎是个普通的军官,他负责后卫,等到战斗结束之后也没轮到他上场。等他进了安达家的城堡之时已经攻破城堡的第二天下午,整座城堡里面的所有被看得上的东西都搬运一空。留下来的只有一地的尸体,大概看去得有好几百人。
空荡荡的城堡里面还有不多的人,看着大家的那个样子,都是一副想找点残羹冷炙的意思。众人相遇的时候也只是互相笑笑,接着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走。细川六郎上了城堡,残破的木板楼梯看着还有被烧过的样子,踩上去一阵晃动,他靠着墙壁那边上到楼顶,居高临下的眺望。远处绿色的田野,茂密的树林尽收眼底,让他觉得心怀大畅。
那些金银都是身外之物,如果能够分到土地的话……细川忍不住想。
眺望了一阵,细川下了楼。幕府军此次的战果很大,伤亡也有些。部队返程的时候又剿灭了几家‘安达家的同党’,这就回到了镰仓。回到家没多久,细川接到一个命令,就前往镰仓的一家庙宇。管事的和尚听细川详细讲述了这次战斗的各种情况,又问了些问题。这才拿出一个包给了细川。包里面都是大宋铜钱,在倭国可是硬通货。
铸造铜钱对倭国是个高技术工作,成本太高。加上倭国的税属于实物税,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大量使用值钱的问题。随着大宋的铜钱流入倭国,倭国终于有了铜钱用于交易,活跃了倭国的流通市场。不过最近这些年大宋商品大量进入倭国市场,让倭国的铜钱越来越少。这一包铜钱得有500文,已经不算少。
拿到了钱,细川本想走,却又忍不住停留下来。他拎着小包颠了颠,试探着问和尚,“却不知道有什么消息值得上宋国的银币。”
“想挣银币?”和尚笑道。
细川觉得脸有些发烧,却还是说道:“有没有值银币的消息?”
“若是有的话,我会告诉你。”和尚说道。
发现自己并没有机会,细川六郎失望而去。和尚看着细川的背影,忍不住伸手入口袋摸出两枚银币在手中轻轻刨着。宋朝的银币铸造的实在是精美,正面的‘一贯’以及‘大宋总钱庄造’的宋体字看着极有美感,背面的梅花图案更是让人无比喜欢。
大宋铜钱开始淡出倭国市场,大宋银币则流入倭国市场。一贯、五百文、一百文、五十文的银币大量在倭国市场很快就流行起来。特别是五十文的银币外铜内银,看着有童叟无欺的诚实感觉。现在倭国人越来越认为银币才代表了财富。
细川走后,又有别的人前来与和尚谈天。这次谈天价值更高,和尚直接给了这人十枚一贯的银币。然后和尚写了报告,通过渠道送走。消息主要是关于镰仓幕府剿灭安达家的目的和具体手段。
自己的领地上有金银矿的领主们有好多被指认为‘安达同党’,遭到了毁灭。根据镰仓幕府内部的消息,新的土地封赏中,北条家派遣专门官员监督金银生产。而且北条家也制订了计划,打算对倭国所有金银矿都实施管制。金银完全由地方领主开发的局面生生被北条家遏制住。
这些消息现在有很大一部分通过伊予水军的水上交通来传递。此时伊予水军的负责人正集结在这边,领他们的福利。这些福利内容不多,被编入正式水军名册的三千人,每个人都得到了一条内裤,还有一斤大宋精制食盐。
秦明轩看着那些倭国人带着疑惑的表情穿上内裤,他心中总算是舒服了些。原本他觉得倭国人跪坐的姿势看着很复古,等他自己也尝试着复古,不到五分钟,秦明轩就爬起身来,坚定了自己‘古不如今’的立场。从跪坐变成盘腿而坐,对于那些不穿内裤的人来讲就经常会造成尴尬。秦明轩就想起了大学时候看过的《中华服装演化史》,里面关于古人不穿内裤的事情有非常明确的说法。
当时秦明轩和同学是用猎奇的心思看待这部书,被里面看着未免太过于稀奇的内容逗得哈哈大笑。等秦明轩在倭国亲自用麻布做了个内裤穿上之后,他当即明白丝质内裤的价值,更明白了为何棉质内衣裤能在很短时间里面就打败了丝质内衣,成为大宋绝对主流。于是福利内容暂时定为头一年里面每四个月发给一条内裤,年底再给一件棉质上衣。
除了这些之外,秦明轩自作主张的采取直接运来大宋食盐的方法,并没有采取赵官家建议的开发盐田的手段。大宋的食盐质量非常高,价格极为便宜。在当地费劲搞盐田并不合算。大宋的农业专家建议在山多坡多的当地搞柑橘和蜜桔生产。这样的话,发给食盐就等于变相发工资。
大宋食盐用竹筒包装,打开之后有股竹子的香气。捏出些雪白的细粒放进嘴里,倭国人都忍不住皱起眉头。虽然表情如此,却没人不高兴。不少人拿着盐左看右看,这种白色的精制颗粒太美,与他们平日里吃到的那种被称为‘盐’的玩意好像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光是外表就显得大宋的食盐更高端大气上档次。
领了福利之后,伊予水军都挺高兴。赵鸣人倒是有些愁眉苦脸的样子,他向秦明轩抱怨道:“我倒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真的吃不饱饭。我离开家的时候也没这么糟糕。”
秦明轩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不做解释,拉家常般的说道:“只要咱们有产出能够送到大宋,就可以立即从大宋往这边运吃的。”
“现阶段咱们也可以先用别的东西来填肚子。”
“用什么东西?”赵鸣人对于这位大宋外戚倒是有些期待。
“吃鱼。”秦明轩答道。
赵鸣人无语了。他万万没想到秦明轩居然给了这么一个答案,伊予水军时代打鱼,要是靠打鱼能够填饱肚子,大家不早就干了么!
又过了两天,用大宋运来的剑麻麻绳编织的渔网终于在伊予水军的渔夫们努力下编织出十几张大网,船只随即开始出海捕鱼。赵鸣人虽然知道剑麻索具乃是航海的绝佳索具,却还是不太敢相信能用剑麻绳够做好渔网。伊予水军的渔夫们也同样担心,他们从来没有制作过如此巨大的渔网。渔网越大,受力越大,越容易破损。
一张渔网几十米长,和以前他们使用的那种顶多十几米的渔网相比,简直是可怕的庞然大物。在大宋的专家带领下,十个桨位的船只划出去,费了好大劲才把网平稳的撒下去。第二天一早就开始收网。两艘大船架起了钢质支架,同时开始收绳。有绞盘等工具,那些绳索被缓缓缠回到木质辘轳上。
随着绳索越收越多,辘轳与绳索都开始发出些嘎吱的声响,明显是承受了巨大的力量。有渔民忍不住用手去摸绳索,只觉得绳索此时绷的如同坚硬的木棒,丝毫没有弹性。不少渔民嘴里念念有词,向着也不知道哪里的神祈祷。有些渔民则趴在船边,屏息凝神的看着两条船之间的空隙。
空气仿佛凝固起来,人人神色紧张。直到水下开始出现鱼群的身影,这些人就更加不敢吭声了。随着粗大的纲绳不断回收,终于有鱼跃出水面,展现出它们银色的身影。
“出鱼啦!”倭国渔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
大宋的渔网网眼非常大,这是大宋捕鱼专家的建议。因为倭国没有大网捕鱼的经验,所以海里大鱼数量估计很多。如果用普通网眼的渔网只怕都要出事。事情果然如专家所料,网里面的鱼数量很多,还得先用鱼枪把一些比较能折腾的鱼给抓上来,才能继续收网。
不仅有大鱼,里面竟然还有些巨大的螃蟹。有些比较迷信的倭国渔民干脆跪下嘴里念念有词,人类对于体型超大的生物都会有种说不出的敬畏。譬如这些大鱼在倭国渔民眼中就与海神有更加密切的关系。
虽然渔民会对大鱼跪拜,真的轮到他们吃海神的亲戚的时候,这些人也没有丝毫退缩。大螃蟹用火烤了,掰下一条腿,就能美美的吃上好几口。那些大鱼多数并没有吃掉,伊予水军里面的老渔夫都知道,这样体积的鱼可以送到附近的领主和地头那里换取一些粮食。大家也就这么做了,只有几条留下来招待秦明轩、大宋专家,以及伊予水军的首领。
大宋捕鱼专家并没有特别在意,对于他们来讲吃大鱼早就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秦明轩也没有特别在意,因为鱼很仙,但是烹调手段不如食材。另外鱼太大,肉也不够嫩。
赵鸣人上来给秦明轩敬了一杯酒,接着说道:“却不知道明天出海可否还能打到这么多鱼?”
对于这么实在的首领,秦明轩干笑两声,“赵统领,我觉得那都是渔夫的事情,我们还不如多商量一下其他事情。譬如城里面的人一定要每天定时收集人粪尿的事情。”
大宋的城市发达,所以不得不注重卫生。在倭国这边也采取了建设公共厕所的先进经验。但是倭国人随便惯了,没有内裤耽误工夫,这些人在路边地头拉开衣服下摆就放送,根本管不住。在山区积肥是个很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伊予水军的家伙们能够服从命令听指挥。
“不怕。”赵鸣人回答的非常干脆,“我会下令,白天不去厕所,晚上不用马桶,抓到三次就取消当月福利。”
秦明轩觉得这手段过于刚硬,不过回想大宋的城市建设,在多建厕所的同时也有不少强制罚款措施。就不再多说。
积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高峰,利用生物循环更有效的利用积肥则是大宋赵官家的贡献。除了倭国,在遥远的万里之外,大宋驻东罗马的使团正派遣使团里面的前侍与东罗宦官讨论瘟疫问题。
大宋提出要求喝开水,勤洗澡,消灭蚊蝇臭虫跳蚤的说法,那些东罗马宦官根本不以为意。千年来,这都是很难做到的事情,那难度大概与消灭瘟疫一样。
等大宋使团提出定时清理粪便以及街上的垃圾,鼓励家庭使用马桶,早上专门用车收集起来运走。宦官就坐不住了。虽然特别的内裤里面垫上细软的手纸,让宦官们感觉生活品质发生巨大提升,但是如此郑重的对待污物让宦官们感觉浑身不自在。于是有人问道:“这些东西该怎么处置?”
大宋驻东罗马的使团讨论过这个问题,听到这个问题,大使说道:“城外尤里乌斯家里被瘟疫所害,好像死的没剩下什么人。你们帮我们联络一下,他们家的土地我们买下。还有查尔世丁家,我们已经和他们谈过。他们在城外的土地我们也买下了。专门用来处理这些污物。”
宦官们沉默了,他们并没想到大宋的这帮人竟然这么敢干事。大宋大使乘机说了一句,“如果你们不愿意,那就算了。这毕竟是你们东罗马帝国的事情。”
听到这话,想到城里面每天都在死亡的市民。宦官们倒是横下心,“我们去禀报皇帝!”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