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二百四十三章 有意北伐

第二百四十三章 有意北伐

    自己的底牌轻易不要让人知道!沙末汉在长安谈判艰难,就是因为自己的底牌已经让刘协等人猜到,在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之前,刘协是不可能答应沙末汉的任何请求。沙末汉指望刘协这时候会善心发作,除非母猪上树……就算母猪能上树,刘协该不答应也不会答应。

    国与国之间的来往,归根到底看的是自身所拥有的实力大小,只有当实力相对对等的时候,才能获得对方的尊重,其他的一切都是虚的,不过是一些粉饰和平的手段。

    刘协是个务实的人,在他眼里,国与国之间的来往就是强者为尊,至于什么礼义廉耻,仁义道德,那只是在自身实力可以捶扁对手的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面子工程。没有实力,再有理也是没辙。

    如今大汉与鲜卑之间,大汉强而鲜卑弱,刘协怎么可能会放过眼前这个趁你病要你命的机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沙末汉对现如今的大汉天子并不了解,误以为刘协与历代的那些汉帝一样,只要鲜卑愿意表示臣服,大汉就会予取予求。

    在大汉的长安,沙末汉逗留已经超过三个月,事先所预定的目标一个都没实现,沙末汉是真的有点着急了。大汉没有受到羯人的威胁,可鲜卑却时刻处在水深火热当中。可以说大汉晚出兵一日,鲜卑就多一天的损失。而直到现在,大汉依旧没有任何出兵的迹象。

    沙末汉清楚,大汉不出兵,仅靠鲜卑一己之力难敌羯人的攻势,可大汉所提的要求实在是太苛刻,即便鲜卑现在不灭亡于羯人之手,将来也会成为大汉的一分子,就如同匈奴、羌氐那些部族一样被汉人同化,不分彼此。

    这个条件的影响太大,沙末汉担当不起这个责任。他只是来与大汉结盟的使者,而不是身负举族来降这个使命的使者,他没有决定这种关系全族命运的权利。唯一有这个权利的鲜卑单于素利正被羯人撵到山沟里东躲西藏,想要得到他的授权还有的日子等。

    谈判进展不顺利,让沙末汉忧心忡忡,一想到正在遭受羯人残害的族人,沙末汉更是寝食难安、也就在他犹豫是就此返回还是继续留在长安等待时机到来的时候,一个噩耗传至了他的耳中。

    素利终究还是没躲过羯人的追捕,被叛徒出卖叫羯人给堵在了藏身的地方。羯人残暴,深恨素利这个长期跟他们作对的鲜卑人,抓获素利以后,竟架起油锅将素利给炸了,然后分而食之。

    素利的死顶多是叫沙末汉难过一阵,而让沙末汉感到悲痛欲绝的,是他的亲生父亲厥机在保护素利的过程中同样被捕,然后遭遇了与素利同样的下场。

    如今鲜卑当家作主的是素利之子成律归,而经历了此番变故以后,鲜卑人的抵抗之心锐减,又不少鲜卑人为了求活选取向羯人投降,转而将矛头对准了昔日的族人。成律归接手的是个烂摊子,而且眼瞅着就要散架,朝不保夕。

    相比起素利的硬气,成律归要更现实一些,或者说是形势所迫,逼得他不得不选择向现实低头。随着报丧使者到来的还有成律归的一道密信,授权沙末汉可以为了鲜卑一族的生存便宜行事。

    只是此时的沙末汉已经叫仇恨蒙蔽了双眼,对于王庭迟迟才送到的授权,不仅没有觉得受到信任,反倒对王庭充满了愤恨。

    早该嘛去了!要是早些答应大汉的要求,鲜卑至于过得如此凄惨,自己的父亲又怎么会身遭不幸,到最后连个全尸都没落下。

    人在遭遇大灾大难的时候往往会性情大变,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很难出现顿悟,唯有经历了巨大的变故,人的三观才会发生彻底的变化。沙末汉便是如此,父亲的惨死让原本对鲜卑忠心耿耿的沙末汉性情大变。

    他的这个改变,让原本笃定这次吃定了鲜卑的刘协此时反倒有些拿不定主意。这沙末汉的转变太突然,一下子就从为了维护鲜卑人的利益与大汉据理力争的忠臣变成了分化瓦解鲜卑原有势力的急先锋。

    不过在了解了草原前不久所发生的大事以后,刘协等人也就理解了沙末汉的心情。眼下沙末汉全权代表鲜卑与大汉谈判,换句话说,沙末汉此时就是把鲜卑卖给大汉,日后大汉也有理可依。

    刘协的目的就是趁鲜卑势弱将其并入大汉,对照匈奴的处理方式,解决大汉北方的边患之一。而沙末汉则是想要趁此机会报复鲜卑的统治上层,以此消解丧父之痛。周瑜打黄盖,呃,这句老话估计是不会流传到后世了,不过要表达的就是那个意思,刘协与沙末汉的目的一致,刘协想要分化瓦解鲜卑人势力,那鲜卑人原有的统治势力必须要遭到清洗,而沙末汉的目的也因此可以达到。

    一份鲜卑举族归附大汉,接受大汉安置的协议书就此新鲜出炉,无数各行各业的人闻知此消息后不由欢呼庆祝,汉人变得更加自信,而来自个异邦的番人在对待汉人时也变得更加谦卑。

    沙末汉不在乎汉人如何去庆祝他们的胜利,他关心的只是大汉何时出兵去拯救他那些还置身羯人屠刀下的族人。

    而大汉也没有让沙末汉失望,在双方签订协议的下一刻,刘协的旨意便传出了长安,直奔邺城。

    ……

    邺城

    袁熙拿着大汉送来了旨意,神色有些古怪。等到使者退下,屋里就剩下自己人了,袁熙这才开口问田丰道:“先生,你看朝廷此番是何用意?”

    “唔……主公,还请容老臣多想片刻。”田丰也猜不透朝廷为何要给河北下旨。众所周知,河北虽然如今没有自立为王,但实质上就是割据一方,朝廷的旨意压根就管不到河北。可朝廷偏偏却下旨了,虽然要河北干的事情并不难,就是接纳北方的鲜卑人,避免他们遭受羯人的伤害,可朝廷为何要对河北下旨?难道他们不知道河北如今自成一家,与朝廷对立?

    如果朝廷并不是昏了头,而是有意为之,那他的图谋是什么?是以河北抗旨不遵为由向河北发兵吗?

    田丰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素利的东部鲜卑与长安相距甚远,而且以田丰对刘协的了解,这个大汉天子无利不起早,他不可能有好心去拯救那些鲜卑人。哪怕是那些鲜卑人如今愿意归附大汉,他也会找机会先削弱鲜卑人的有生力量,再收容那些已经没有多少反抗之力的鲜卑余孽。

    眼下羯人虽然攻势迅猛,但鲜卑好歹也是称雄草原多年的大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羯人想要彻底取代鲜卑在草原的地位,没有十年的光景压根就办不到。刘协如此急切的为鲜卑人出头,究竟是为了鲜卑人还是别有所图,田丰觉得必须弄清楚这个问题。

    “主公,以臣之见,朝廷的旨意最好不要拒绝,以免给朝廷留下对河北发兵的借口。”陈宫见田丰没有发表意见,便对袁熙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而随着陈宫的发言,郭图、辛评、审配等人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众人的意见分成了两派,一是认为应该同意朝廷的旨意,避免朝廷向河北开战的借口,二则是认为不该遵守,让朝廷知道河北是袁家说了算,而不是他姓刘的可以任意指使。

    支持两种观点的人数恰好二对二,还没有发言的田丰也就成了关键性一票。发现众人都瞧着自己,田丰轻咳一声,对袁熙说道:“主公,诸位臣公所言其实都有一定道理。答应朝廷的旨意,担心日后朝廷得寸进尺,提出更过分的要求。可不答应朝廷的旨意,又担心朝廷会借此发难,以河北如今的实力,要对抗朝廷还是有些力有不逮。”

    “先生,某也是正为此发愁。不知先生有何建议?”袁熙点点头,问田丰道。

    “答应,但不是全部答应。朝廷的旨意中只是要求我河北接纳那些往南逃难的鲜卑人,但我河北不仅要接纳鲜卑人,更要安置那些鲜卑人。让那些鲜卑人成为我河北的子民,从此为我河北出力。”

    “那元皓打算如何向朝廷那边交代?”郭图开口问道。

    “好办,就说那些鲜卑人不肯离开就是。”田丰应付了一句,随即又对袁熙道:“主公,至于安置鲜卑人的方案,臣建议效仿朝廷安置匈奴、羌氐等族的办法,分而化之。”

    “如此一来,恐鲜卑人会心生不满。”郭图似乎铁了心要跟田丰唱反调,又插了一句。

    “公则,你待会再说,先听先生把话说完。”田丰还没说话,袁熙已经有些不满的对郭图说道。

    这下郭图不吱声,低着头不再说话。就听田丰继续对袁熙说道:“主公,说句实话,朝廷对待外族的策略,其中有许多值得我河北借鉴的地方。我们不看经过,单看结果,眼下凉州、巴蜀等地的蛮夷,可敢再似过去那样轻易反叛。”

    田丰这话倒也说的实在。凉州的羌氐,巴蜀的南蛮,向来便是大汉多次发生叛乱的地方,但随着刘协主导的新民族政策出台,施行已经十余年,大的叛乱一次都没有发生过,即便偶尔出现了一两次小的叛乱,还没等大汉出兵平叛,那些想要造反的蛮人就被附近生活的族人给平了。

    汉蛮一家,一视同仁,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遵守同样一部汉律。无论汉蛮,功必赏,过必究,久而久之,自然不会再分什么汉蛮,而是以汉律定对错。

    田丰早就想劝袁熙在河北效仿朝廷的民族政策,可惜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时机。乌丸人蹋顿与袁熙一向交好,也正是凭借着袁熙的支持,如今的蹋顿已经成了乌丸王,麾下控弦之士数十万,严重威胁着河北北方的安全。

    现在袁熙与蹋顿相交甚厚,但日后却难说了。利益这东西向来不是以人的意志做转移的。田丰为长远计,自然不希望将来乌丸成为捅河北致命一刀的角色。与蹋顿交恶已不现实,唯有安抚,效仿大汉对凉州羌人那般,归化乌丸人。

    “先生言之有理,那此事就拜托先生如何?”袁熙一向对田丰言听计从,田丰说啥就是啥,这让田丰在尽情发挥平生所学的同时也感到莫名的压力。

    而这边君臣相谐,那边郭图已经快要气得吐血了。郭图本就不是一个大度的人,袁绍还活着的时候他跟田丰就不对付。那时候袁绍耳根子软,也不喜欢田丰犯言直谏的做事风格,郭图那时候可说是压田丰一头,可随着袁熙上台,郭图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而更让郭图不能接受的,就是袁熙对田丰的信任,已经到了自己不能忍受的地步。

    都是为主公出谋划策,凭什么主公说我不说他?

    嫉妒是人类的原罪,郭图嫉妒田丰深受袁熙的宠信,不满田丰一直压自己一头,而当这种嫉妒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势必会出现爆发。郭图是小人,擅于隐忍,所以他即便是要报复,也不会当面,而是背后使坏。

    田丰想要解决乌丸人这个河北隐患,而郭图的报复,就是不让田丰的计划成功,至于他的所作所为会对河北构成什么影响,此时的郭图已经顾不得了。

    郭图并不关心朝廷下达的命河北接纳鲜卑难民的旨意,哪怕是袁熙有意让他负责此事,郭图也找借口婉拒了。郭图关心的是田丰分化乌丸人这个计划。他的目的是破坏,不叫田丰的计划得逞,而想要破坏这个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个计划,否则如何让蹋顿相信自己的通风报信。

    不过田丰也是个谨慎的人,他并没有当众说出自己的全盘计划,甚至连首先打算做什么都没说,众人只是知道田丰有这个计划,但具体的内容,除了田丰自己无人知晓。

    郭图很不满,你田丰不说,我怎么去告密?可这话也不能当着田丰的面说,郭图只能回家骂娘了。

    ……

    放下河北这边暂时不提,单说说长安这边。鲜卑接受了大汉要求归附的条件以后,沙末汉也就成了鲜卑在大汉的代言人。与过去被汉军俘虏的呼厨泉、去卑等匈奴权贵的待遇不同,沙末汉在朝中有了一个实职,是有资格上殿参加朝会的那种。

    虽然沙末汉没有发过言,但亲身经历过朝堂议事的沙末汉还是心有所感,对比大汉百官的朝中议事,鲜卑人的议事只能算是草台班子说事,压根就没有可比性。

    “沙大人请留步,圣上命你前去御书房说话。”退朝的时候,沙末汉被一名内侍拦住。

    既然圣上有召,身为臣子的沙末汉自然不敢拒绝,随着内侍到了御书房。通过内侍通禀,沙末汉见到了刘协。就见刘协正趴在地上一副巨大的地图上查找什么,见到沙末汉进来,不由笑道:“沙末汉,你来得正好,北方草原的地形你比较熟悉,帮朕把草原上那些没有写上的地名写上。”

    “圣上这是为何?”沙末汉不敢拒绝,而且刘协的要求也不过分,一边接过内侍奉上的毛笔一边疑惑的问刘协道。

    “咱们大汉要与羯人开战了,而战场就在草原上。你们鲜卑称雄草原多年,对草原的地形气候要比大汉了解得多。咱们汉人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决定开战,那自然要争胜,熟悉将来要奔赴的战场,那是很有必要的。”刘协闻言解释道。

    沙末汉听后暗暗点头,老实的趴在地图上在那些空白的地方写上自己所知的地名,耳边又听刘协道:“这几日沙末汉你要辛苦点,回头朕会命人去找你记录有关草原的一切,你说的越详细越好,尤其是草原各地的地形以及气候的变化。”

    “圣上这也是为了知己知彼?”

    “嗯,知己知彼。哦,对了,刚刚收到消息,河北袁熙已经开始接纳鲜卑的逃民,你的部族朕已经命人通知袁熙,让他放其通行与你团聚,相信再过个两三月,你就可以与家人团聚。”

    “臣,多谢圣上恩典,臣愿为圣上肝脑涂地,死而后已。”沙末汉激动的对刘协道。父亲的惨死让沙末汉对鲜卑上层充满了忿恨,但这不代表沙末汉就不牵挂还留在族中的老母妻儿。眼下终于得到了她们的音信,沙末汉的一块心病算是去了,对刘协的关照更是感激。

    “你如今是我的臣子,身为君王,为臣子解决后顾之忧难道不是一个君王的本分吗?你好好做事就算是报答我了。”刘协微笑着对沙末汉道。

    有了沙末汉这个了解草原内情的人提供确切的情报,刘协对征伐草原一事也变得更有信心,而沙末汉所提供的情报,也在第一时间复写了数份送到了荀彧、郭嘉、张辽、徐晃等此番会率部北伐的重要人物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