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诡三国 > 第九零一章 任重而道远(一)

第九零一章 任重而道远(一)

    “三日之后,开坛誓师!”

    回到了平阳府衙之后,斐潜第一件事情便是确定这个誓师的时间。

    当然,这个时间也是杨彪最后的时间。

    一旦誓师过后,这个事情就算是敲定了,到那个时候城内城外兵卒汇集,营地之内层层统属之下,斐潜坐镇军中,尽收兵权在手,自然说一不二,就算是杨彪再多的手段,也难以施展开来。

    虽然要出兵清君侧,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说要走便可以走的,至少要准备一些兵粮器械什么的,因此还是需要在平阳待上几天的时间。

    幸亏最近这段时间杨彪来了平阳一趟,不管怎么说多少也在客观上贡献了不少钱粮,因此现在斐潜手头上并不会像年初刚刚打完了阴山战役之后的那么的窘迫。

    大堂之内,包括斐潜在内所有人不约而同笑了起来,气氛自然是比起前些时间来说轻松缓和了不少……

    荀谌笑着说道:“中郎,哦,斐侯如今‘君子’之名算是落到了实处……不过,依某之见,应速立法令,皆实行军制!”

    枣祗也点头称是。

    军队管制永远比地方行政管制要来的严厉和规范,这个几乎是所有人的公认。

    因为在大汉,法令这个东西还不想后世那么的规范,甚至连明朝老朱同志将大明律版刻颁发天下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不清楚,更不用说现在这个时间了。

    地方性的官员权限极大,很多时候有点人治的意味,因此宣布并州北地实行军管就是非常有必要性的了……

    关于这一点,斐潜自然是从善如流,立刻让杜远前去颁发这个命令,并且准备后勤的相关事宜。

    “唯!”杜远立刻拱手回答道,然后便先行告辞,处理事项去了。

    斐潜摸着光禄勋的封诏,不由得摇着头,笑了笑。

    这个汉代,有许多有趣的地方。

    就比如这个光禄勋,先不说光禄勋的品级,光其下多少个属官啊,光禄勋丞、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还有虎贲羽林系列,再加上郎官系列的议郎、谒者仆射等等,简直不要太多官位……

    只不过,斐潜的这个光禄勋,也当不了多久,毕竟这个是属于中央朝廷的官职,不是地方官职,所以虽然是九卿重职,但是斐潜如果不去京都就职,便等于毫无意义。

    就像是刘虞也有被拜为太傅之职,但是当时刘虞在辽东,没有办法去就职,因此也不能说刘虞当过了太傅。

    而且汉代的三公九卿最为混乱不过。

    三公轮流做更是政治的一种常态。不管是天上下多了雨或者是没有下雨,不管是出现月食还是出现了流星,统统都是三公背锅,然后就免职换人等等,于是乎就会发现不管是三公九卿,似乎都是换来换去,今天这个还是太常,明天就变成了太仆……

    虽然斐潜现在打了一个擦边球,说是遵旨,接受这个职位,但是实际上是用清君侧的名义来接受的,所以正常来说,这并不是正常的接任职位,因此这个光禄勋自然到后面也就是无效了,说不得过几天功夫,长安那边就会任命新的光禄勋。

    但是诏书当中的这个关内侯倒是实在,毕竟这是爵位,而不是官职。

    “恐怕杨公不肯善罢甘休啊……”枣祗虽然也为斐潜高兴,也没想到斐潜用这种方式来巧妙的化解了杨彪的谋略,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杨彪肯定不会轻易放弃。

    “子敬所言甚是……”荀谌捋了捋胡子,点头说道,“杨公毕竟与皇甫将军同行……另有河东郡兵近在咫尺……”

    枣祗皱了皱眉头说道:“友若之意,杨公竟敢统兵来袭?哦,明白了……”

    “正是……”荀谌点点头说道,“杨公自可顺水推舟……”

    没错,斐潜举起的大义之旗自然不可能动摇。

    一个是之前的营造出来的声势过于浩大,杨彪的君子之论等于是做了极强的前期铺垫,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斐潜再次提炼出来的君子当弘毅的理念,自然是连杨彪都无法反驳的。

    另外一个就是关东士族的立足之本,只有认定了董卓是国贼,他们所做的一切才符合道义,但是这样也反过来证明了斐潜现在的举措的正确性,因为斐潜也等于也同样是在做山东士族所做的事情,杨彪如果反驳这个也就等于是在反驳山东士族。

    因此到了最后,杨彪便不得不咬着牙闭嘴,苦苦的忍了下来。

    但是既然是像山东士族一样,那么自然酸枣的一幕就有可能在平阳这边上演,甚至杨彪会巴不得促成所谓的联军,然后便凭借着自己的声望,来争夺所谓的盟主之位,然后再走像是袁绍那样的路子……

    这个才是荀谌考虑的问题。

    斐潜点点头,表示荀谌考虑的有道理,不过旋即又笑了,说道:“友若,此地毕竟为平阳,非酸枣尔……吾已调上党之兵前来……”

    荀谌闻言,眼珠转动了几下,恍然笑道:“原来如此!斐侯此举,便可无忧!”

    枣祗略微思索了一下,也点点头,同样笑道:“上党兵至,西河亦不敢擅动,不过崔使君也是……”

    斐潜倒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毕竟这个事情在汉代是属于很正常的范畴,并不能说明崔钧品格就多差多坏,说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墙头草两边倒的类型,看着杨彪强大,就倾向于杨彪,等到斐潜表现出了实力,自然又会迅速的转变方向。

    这就是当下绝大多数的士族子弟乡间豪右的行为准则,先家再国,见风使舵。

    斐潜甚至记得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蜀魏吴之间的一些交接之处,一些城池的士族可以今天投这个,明天投哪个,摇来摆去,城中都备好不同的旗帜,只要哪一个国的兵力强大,临近了城下了,便迅速换上哪个国家的旗帜……

    关键是这样做的人,居然还可以存活了相当长的时间!

    所以崔钧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了。

    当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可以壮大自己家族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士族子弟都会被吸引。严格说起来,崔钧只是附和上表而已,也并没有像河东王邑一样居然开始调兵往闻喜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