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诡三国 > 第2688章正常通常不寻常

第2688章正常通常不寻常

    谯县。

    谯县在曹操之前,没怎么闻名,在曹操之后,名声也不大,但是这里是华夏早期种植谷物的地方之一,古有谷熟县之称,所以多少也算是人口繁盛,经济繁华,物产丰饶之地。

    自从曹氏曹操得掌大权,也是数次返家,更是让谯县傲视周边郡县,经济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到了如今,便是繁花似锦一般。

    这也很正常。

    鸡犬得道,一人升天么,呃,错了哈,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然后若是讲究些,这个道究竟是什么道,那个天又是个什么天,就很有一些分别了。

    只不过在这繁花似锦当中,鲜有人去看,去想就是了。

    甚至还有人传言,只要曹氏依旧是曹氏,夏侯氏依旧是夏侯氏,那么谯县就是永远是谯县,其繁华昌盛将永不衰退!

    最近在这谯县之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说是大事么,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多么大,只不过因为和当朝丞相相关,所以自然再小的事情也能大得三分了。

    这件事情,就是谯县大姓,或者可以称之为巨姓的曹氏家族向外宣称,奉曹丞相之令,宣称要曹氏夏侯氏子孙,皆需廉洁奉公,勤奋向善,恭谦友敬等等,诸如此类的一长串标准,并且还将这些内容张榜公布,据说是要形成一个曹氏家训,镌刻在曹氏和夏侯氏两家祠堂之中,成为曹氏和夏侯氏子孙世世代代都需要遵守的规矩。

    反正现在曹氏夏侯氏,两家好得像是一家,所以家训大体上也只是姓氏上略有差别,其他内容基本上都相同。

    家训这玩意,也不算是曹操独创,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历史上家训的创始人,是曹操他的偶像,当然,在大汉当下可没有偶像一词,只能说是彷效的对象。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这些都是形成一个社会的基石。在国家环境不安定和法律道德不明确的时候,一个良好的家训可发挥出稳定家庭和社会秩序的力量。

    汉代的家训自春秋传承而来,也渐渐丰富多彩起来。家训里面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传递着一些很朴素的社会人际相处的道理。

    曹氏之前有家训么,似乎也有的,但是从来没有向外公布过,毕竟是家训,动不动将家训挂在嘴边,那么究竟是几个意思?

    有的人湖涂,有的人迟钝,有的人无所谓,有的人略有所思。

    但反应最快的,并不是曹氏和夏侯氏的人,反倒是官场当中的大小官吏……

    当曹氏夏侯氏表示收到了曹操和夏侯惇的联合指示,尤其是奉丞相令,要好好给族内子弟巡讲家训,务必让族人都知善恶明事理的时候,对于周边郡县的官吏们而言,几乎就像是一场地震!

    曹氏加上夏侯氏,虽说不至于霸占了整个谯县,但是至少半城是最少了,自然影响甚大。再加上在外做官的,相互之间有些亲戚关系的,以及各种利益相关的人员,但凡是有些脑筋的,都会多少琢磨一二。

    在这个消息传出来没有多久,不仅是谯县的大小官吏,连带着周边沛国的,还有邻近的州郡的各级官吏,都是以这样或是那样的借口,纷纷亲自或是派遣心腹前往拜访曹家,而且在拜访的期间都是表示祝贺,更是对于曹氏夏侯氏的家训表示了极大的赞扬,当然态度自然更是谦恭,以示对于曹操的尊敬云云。

    这或许可以说明了一些问题。

    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

    曹氏和夏侯氏,原本就是谯县左近数得着的大姓,不仅是族人众多,也有非常的资产,光是田亩就达千倾,还有数十家的店铺和各类型的作坊,至少在沛国一地,无人可以曹氏夏侯氏相提并论。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所以似乎看起来曹氏夏侯氏得到了周边一致的称赞,此等家训便是可以千古流传,万世传芳一般,但是实际上,只有在曹氏夏侯氏的高层核心人物才明白,其实家族之内的气氛,未必都是和睦相处,而是剑拔弩张!

    不说曹氏,就算是小一些的夏侯氏,也是一个庞大家族,内部分支众多,仅是族中三十岁以下的嫡系男子,便有二十余名,而适龄未嫁的嫡系女子,也同样有十几人,若是再把所有沾亲带故的适龄男女加在一起,数量怕是还要翻上一番。

    曹氏就更不用说了,曹操他便宜老子什么的,在汉恒帝时期就已经是超级大户了,相关的家族人员更是多。

    两家的族人当中,有如同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还算是不错的人才,当然也有只懂得打着自家小算盘,完全不管其他人怎么样的家伙。再加上有时候因为某些事情,利益牵扯导致原本应该算是亲密的关系破裂,不免有反目成仇的,相互下绊子的,甚至是相互动手亲属互殴的事情,都是常见。

    可以这么说,在曹操崛起的过程当中,既是曹氏夏侯氏最是威风最为风光的时刻,但也是曹氏夏侯氏内部之中最松散最内耗的阶段,若不是因为谁都知道大家都是要依靠曹操,有什么矛盾也多少是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有日后的前途远大,否则的话,怕是如今已经有人动了分家自立的念头了。

    曹氏,夏侯氏分家。

    然后曹氏内部和夏侯氏内部再分家。

    就像是后世的某些企业,最开始只有一个老总,然后开始分公司,分公司之下有支公司,支公司之下还可以再分出业务处什么的,然后各个都是总,别管大总小总毕竟都是总。

    有人说团结才是力量大,但是转头又有人会说宁为鸡头不为牛尾。

    那么究竟是应该团结,还是应该分散呢?

    团结有利就团结,分散有利就分散。

    这恐怕是大多数曹氏夏侯氏族人心中的想法,可问题是世间万事,岂有可以光占好处,拿着利益而不用付出,不需努力的?

    在这些事情当中,最为麻烦的,依旧是曹氏夏侯氏族内的选材任官。

    正常来说,旁人要进入官场,多少还经历一些门槛考核什么的,但是曹氏夏侯氏的人,只要不是太傻太愣的,都可以担任些官职,高低不同而已。而且就算是愣也没有关系,不是有夏侯渊作为榜样么?

    这待遇已经是够好了罢?

    但是,依旧不足。

    人心永远不足。

    曹氏夏侯氏已经获得了很多了,可是依旧有人是觉得自己没能在选官任职的名额之中,就是不行!

    毕竟官职的位置也就是那么些,但是曹氏夏侯氏的族人,未有任职的还有很多,就算是排除那些年龄不合适的,达到了适龄的年轻才俊也有一二十人,但是能提供的官职就那么几个!

    所以所谓新出炉的家训之中提及要什么恭谦友敬,基本上都呵呵了事。

    在明显是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还特么的什么恭谦友敬?不少人就抱着我要是恭谦友敬,没得吃的时候谁负责的心态,没有人会轻易的放弃。

    别管大汉如何,也别说官吏辛劳什么的,封建王朝之中,但凡是体制内的官职,有什么不香的?有谁不想要?

    就算是所谓五斗米的陶老先生,先不说这五斗米究竟指代的是什么,单说陶渊明也不是嫌弃官职不香,而是他无作为的态度。上任八十天,天天吃吃喝喝没有留下任何可以称道的政绩,然后就拍屁股走了,跟那个谁谁谁一般无二。

    与其说是遇到上司的刁难,真还不如说是一种政治上的逃跑,所谓自称是遇治则仕,遇乱则隐,其实摆明了就是老子要躺平享受,干活的事情别叫我来。但这种思想,在封建王朝之中,是非常盛行的。

    封建王朝中,当官的只要不折腾百姓,就已经可以得到一个好官的评语了,任期到了说不得还可以得到一把万民伞来感谢当官的这几年的不杀之恩。

    所以陶老爷子比起那些下作的官吏来说,自然可以称之为好官。

    可是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这封建王朝的官吏,开始不比上限开始比秀下限了?这些人学的诗经里面的周公旦什么的,也是赞扬其功勋,为百姓做的实事,什么时候经文里面教的是做官的下限?

    经书只是经书,家训也只是家训。为了能吃香的喝辣的,能豁得出去的还在乎这几句话?

    这几天,曹氏家老曹鼎就很头疼。

    曹鼎早些年担任过尚书令,现在年岁大了回乡荣养,因为辈分比较高,算是曹操的叔父,所以作为曹氏家族的长老。

    这一天,曹鼎正与族中其他几位宗老商议着官职名额分配的事情,突然有一位曹家仆人跑来呼喊道:不好了,南院那边又打起来了!

    按照曹操的吩咐,所有即将参加选任官吏的曹氏夏侯氏子弟,都被集中到了一处,那就是曹氏大院的南院。

    这人一多,事情就多,前几天刚闹腾过一阵,今天又是发生了冲突。

    曹鼎皱起眉头,究竟何事,细细说来!

    曹氏家仆喘息了片刻,理了一下头绪,便是说道:是盛哥儿和宏哥儿两人在打应哥儿……据说是应哥儿见到了盛哥儿的时候没打招呼,然后就被宏哥儿扯着衣袍捶打子……说是,说是还要加以鞭刑……

    听仆人这么说,曹鼎愈加的头疼。

    家仆所言的盛哥儿是太中大夫长水校尉曹炽的孙子。其父早亡,家中就剩下他这一根独苗,恩宠甚重。早几年还好,毕竟岁数还小,这几年渐渐大了,逐渐在外行走,又是因为家中宠溺太过,以至于性子不是太好,仗着曹氏之名,多有一些横行之举,也是招惹了不少的麻烦。

    另外一名宏哥儿则是夏侯宏,则是夏侯廉的儿子。夏侯廉么,能力也就那样,但是作为夏侯廉的儿子夏侯宏来说,却认为他父亲是贤才受到了小人的妒忌暗算,平日里面就常常抱怨。

    曹盛和夏侯宏两人平日里面也并不对付,也常有争斗,却不知今日为何两人和与一处去为难曹应?

    另外这名当事人曹应,则是曹节之子,曹间曹仲兴一脉,早年曹腾还没有发家的时候去了别处,过得很是一般,这几年因为曹操之名才投奔而来,算是回归乡土的曹氏子弟。

    类似于曹应这样的,当然也算是曹氏子弟,但是和曹操这一支就已经算是离得比较远了,再加上没有什么比较硬的靠山,所以曹鼎即便是知道曹盛和夏侯宏多少有些欺负人,但也没有要去插手制止的意思,只是挥手吩咐道:你去,传告一声,让盛宏二人安分些!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大仇要下重手?都好好的,都收敛一些!

    仆人点了点头后,便转身去了。

    这名仆从前脚刚走,便是又有一名仆从急急而来,到了堂前禀报道:启禀诸位长老,伏波将军已到城外!

    什么?!?曹鼎不由一惊,也不敢怠慢,连忙向身边的一众族中宗老们说道,快,都随我去迎接!

    虽然说曹鼎的年岁大些,算起来是夏侯惇的长辈,但是夏侯惇作为朝廷重臣,不管是从那个方面来说,都是比单纯的年龄辈分要来得更有分量。

    要知道,即便是周边县令什么的亲自来访,曹鼎也不过是澹澹的一声请进罢了。在堂内的一众长老们,也全都明白其中关节,所以也没有丝毫怨言,皆是连忙起身,随着曹鼎向着曹氏大院之外迎去。

    在曹氏大院之外,夏侯惇立马,然后看了一眼在大院门口立起的牌坊和门楣,还有那在空中飘飞的曹氏姓氏旗帜,默然无语。

    他可以不来的,只需要让心腹,或是什么幕僚之类的前来传个话,嘱咐一下些什么事情注意事项等等,未必不可。

    可是夏侯惇依旧是亲自来了。

    曹操要做的事情,基本上都不会瞒着夏侯惇。

    和曹氏一族相比较,夏侯氏算是比较小的家族,这一点毫无置疑,但是小一些的家族,也一样是有各种纷争。

    而且是很大的纷争……

    所以夏侯惇觉得他必须要亲自来一趟,亲自见一见,说一说,毕竟有些事情,并不是谁便让人传个话,亦或是写一封书信就能解决问题的。

    曹鼎到了院外的时候,夏侯惇已经下了马,正背着手看着刚刚竖立起来不久的屏照影壁。

    过一段时间,曹氏家训会篆刻在这个影壁之上,让每一个进了曹氏大院的人都可以看得到。

    曹鼎上前招呼,其余几名长老也是一同向夏侯惇致意,双方寒暄之后,便是移步到了正厅。曹鼎请夏侯惇上座,夏侯惇推辞不受,最终两人携手,分坐左右,才算是定了次序,其余之人才陆续落座。

    又是闲聊了几句,夏侯惇才说道:不知丞相交待之事,办得如何了?

    曹鼎说道:丞相吩咐,老夫自是不敢懈怠。如今曹氏夏侯氏青年才俊,皆汇于南苑……

    曹鼎把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做的事情,大体上都说了一遍后,夏侯惇先是点了点头,然后沉吟了一会儿,微微皱起了眉头,长老辛苦了……只不过……

    曹鼎心中不由得一跳。

    谁都清楚,但是,不过,然而这些词的后面,才是重点。

    不知有何疏忽之处,还请将军指明。曹鼎说道。

    夏侯惇点了点头,然后环视了一周,在座诸位,皆为曹氏家老,有些事情原本不应我这夏侯氏之人来说……不过,既然是丞相之令,某也就直言了……

    曹鼎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妙,是,请将军直言。

    夏侯惇沉声说道:丞相多有吩咐,让曹氏族人当收敛行径,绝不能再像往常一般做那些欺男霸女横行乡里的事情,反而需要做些修桥铺路清修水渠,救济穷人开设粥棚等事……这些事情,你们可是办了?

    这个……曹鼎略微有些迟疑,然后说道,丞相吩咐,我等当然不敢怠慢,一切都按照丞相吩咐在办……

    在办?夏侯惇轻笑了一下,然后看了看左右的曹氏长老,忘了告诉诸位,某不是今天才来……三日之前,某就已经到了左近……

    说话之间,夏侯惇从袖子里面摸出了一卷册子,然后示意让仆从递给曹鼎,大家都看看罢……

    曹鼎接过册子,翻看一看,脸色便是一变。从头看到尾之后,曹鼎沉默着,然后将册子递给下一个长老。

    曹氏长老一个个的接着看过去。

    有人看完脸色苍白,额头冒汗。

    有人脸上没有表情,眼角却有几分幸灾乐祸。

    也有人脸色涨得通红,恨不得找条缝钻到地下去……

    其实说起来,这册子上所记载的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在封建王朝之中,官吏或是乡绅,仗势欺人,强买强卖,掠夺财货,侵占田亩,欺男霸女等等行为,不都是很正常么?

    可是这当下的这些事情,似乎有些不寻常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