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有一说是,正得宠的张氏之所以会突然被废,是因为张太后请托张氏为其弟说情,张氏禁不起张太后的苦苦哀求,便为张太后的弟弟张延龄略微说了下情,致使龙颜大怒,因而才会被废。
朱厚熜之所以要收拾张延龄,是因为他和他的皇伯母张太后关系恶劣,他在登基之初,一直被张太后所压制,连给自己的亲生父母讨个尊称都十分艰难,坚持了几年才将尊称讨下来,是以等掌握了大权,反制了张太后,在朝中有人弹劾张延龄的时候,他才会铁面无私,要秉公制裁张延龄,实则有打击报复的意味,他想弄死张延龄,报复张太后,不然他要想保一个人,就算满朝大臣全都上书弹劾这个人,他也能将这个人保下来,他或许会应朝臣们的要求处治这个人,但一定会从轻发落,意思意思也就了事了。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因为朱厚熜提前取得了议礼胜利的缘故,主要矛盾点没了,使得他和张太后的关系,没有持续恶化下去,换句话说,就是他和张太后现在还有面儿在,这么一来,日后有人弹劾张延龄,他就不会想要秉公制裁张延龄了,因为当初没有张太后的支持,杨延和等人想要选他做这个皇帝,也不一定能办到,毕竟他不是真正唯一的人选,人家换个说法,选其他人来接班,他也没辙,所以他还是很感激张太后的。
虽然张太后和杨延和等人选他做这个皇帝,也有自己的居心,但他们之间的主要矛盾很快就化解了,没有再深化地争斗下去,如此一来,他心中的那份感激之情,也就没有因为怨恨消磨殆尽,而是保留了下来。
这世上的每件事情都是有联系的,一件事情的发生,会改变另外一件事情,另外一件事情的改变,又会改变其他事情。
之前的事情就不说了,只说相关的一些事情,先说因,这个因就是有了李缙的献计献策,让朱厚熜提前取得了议礼的胜利,结束了他和张太后之间的争斗,致使他保留下来了对张太后的那份感激之情,如此日后他便不会想要秉公制裁张延龄了,张太后也就不用到处找人帮她的弟弟说什么情了,而果就是,那张氏就不用再勉为其难地去帮张延龄讲话了,也就不会因此触怒龙颜,失宠被废,郁郁而终了,也就是说,张氏的命运已然改变了,她多半不会死了。
所以李缙想推荐不会倒在任上的张氏做这个皇后,一是张氏的品德高于陈氏,二是张氏是朱厚熜和蒋太后都中意的人,就算朱厚熜喜欢张氏的程度,不及陈氏,这也没关系,又不是说朱厚熜立了张氏为皇后,他就得不到陈氏了,陈氏还是会成为他的妃子,他照样可以喜欢陈氏,但他不能因为喜欢谁,就让谁做皇后,这册立皇后,跟娶老婆可不一样,娶老婆你可以喜欢谁就娶谁,但册立皇后这方方面面要斟酌的事情,那可就多了。
另外,李缙推荐张氏做皇后,即改变历史,也能救陈氏一命,陈氏当不上皇后,而是成为了妃子,屈于人下,要仰人鼻息过活,能磨炼她的心性,没了脾气,她自然就不会摔什么杯子了,何况也轮不到她摔杯子了,朱厚熜也不会大怒,她也就不会惊悸流产死掉了。
总之一句话,那就是让张氏来做这个皇后比较合适,李缙想把陈皇后从历史中抹去,提前一些年让张氏做皇后。
“呃…”李缙没有马上回答朱厚熜的问话,他又再次拿起那三卷画卷,一一仔细地看了看,斟酌了很长时间,这才开口说,“微臣觉得,相较之下,好像这标注着是第三名的女子,反而看上去最好。”
这获得了选后活动第三名的女子就是张氏,李缙给出的回答很直接。
李缙这么直接地推荐张氏,就不怕陈氏和文氏日后知道了这事儿,会记恨报复于他吗?要知道有些人的心眼可是很小的,尤其是一些女人,开这个口,干预这个事情,有必要吗?就算他救了人家的命,人家也不会感谢他,他这是费力不讨好,但为了所有人,也包括他自己,大家都好,他还是要掺和这事儿,再说他也不是只会得罪人,他因此还能与张氏结下善缘,一个皇后还抵不上两个妃子吗,能抵得上十个妃子了。
朱厚熜拿起张氏的画像,一边瞧,一边又问说:“她最好?她哪里好啊?”
李缙措辞说:“啊,微臣也说不上来,就是一看她的相貌,就感觉她这个人很纯朴、很善良、很温柔,并且很高贵、很端庄、很有智慧。”
“是吗,你倒是与朕的母后,还有祖母的看法一致,她们两个人都喜欢张女,而朕的皇伯母则喜欢陈女和文女。”
“那皇上喜欢谁呢?”
“朕也喜欢这第三名的张女。”
“敢问皇上,这张女、陈女和文女三人,可否就是后选之人。”
“正是。”
“那这么说,皇上是有意立张女为后喽?”
“你觉得可以吗?”
“微臣觉得可以,既然皇上,还有章圣、寿安两位太后都喜欢张女,那立张女为皇后再合适不过了。”
“可就怕朕的皇伯母会不高兴,要知道她亲自为朕择选出来的后选之人,这第一名可是陈女,就算朕不钦定陈女为皇后,那也应该钦定第二名的文女为皇后,钦定第三名的张女,这好像有点太驳她的颜面了吧?”
“皇上会不会想的太多了,这张女、陈女和文女三人,都是昭圣皇太后择选出来的后选之人,皇上钦定谁为后还不都一样啊,若是昭圣皇太后真的不高兴了,皇上去昭圣皇太后那里,说上几句好听的话,也就没事了,这好听的话,皇上还不会说吗?”
“嗯,你说的没错,动动嘴皮子就行了,朕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这个事儿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