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两日,李缙没有出门,每日吃完早饭就去刘京香那里,与刘京香一起‘写歌’,在两日的时间里,一共写了七八首歌,全部歌曲加起来,都快能出一张专辑了。
然后在第三天的时候,李缙去了大明制表厂,因为苏葵前天晚上回来说,属于是正品的钟表已经批量生产出来了,尽管为数不多,但足够试卖之用了,可以开始卖表了,他去大明制表厂就是为了这事儿。
到了地方以后,李缙检验了一下制造出来,摆放在专门用于存放成品钟表的一个房间内,也可以说是库房内的那些座钟和怀表,完事儿让人去找了辆马车,将那些表都拉去了棋盘街。
明朝是十分不重视商业的,是礼学思想治国,重农抑商,照理说明朝的商业应该是非常凋敝的,可实际上,明朝的商业却是极其繁荣发达,尤其是在中后期,甚至达到了古代中国商业繁荣的最高点。
明朝中后期,随着城市交通的建设、农产品的商品化和手工业的发展,全国已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网络,除了南京和北京这两个最大的商业城市以外,还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中、小商业城市,在这些经济繁荣的商业城市中,民间贸易活动十分频繁,州县一级的集事,每月至少有五六个,乡镇一级的每月有二三个,府城则是每日一集。
另外在外贸方面,明朝也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外销大量商品,赚取了很多的外汇,例如将瓷器卖到了欧洲,铁锅卖到了东南亚等。
总之就是一句话,明朝的商业很繁荣、很发达,而作为明朝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的北京,其商业更是尤为繁荣发达。
北京的商业区是沿街道布设的,有几个主要的商业区。
明初的商业区主要集中在皇城四门、东四牌楼、西四牌楼、钟鼓楼,以及朝阳、安定、西直、阜成、宣武门附近,因为明初为了招商,在上述城门附近修建了不少民房店面。
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李缙所在的这个年代,北京的商业区不断增多,而且地区分布也有变迁,正阳门里的棋盘街、灯市、城隍庙市、内市和崇文门一带成为了新兴的商业区。
棋盘街在大明门前,位置居中,接近皇宫和政府机关,所以到棋盘街开店铺、做生意的人很多,使得百货云集,购物者接踵擦肩,络绎不绝,每日都十分热闹。
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是专卖一些珠玉宝器,以及一些日用微物的地方,开市之日,货随队分,人不得顾,车不能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也是热闹异常。
城隍庙市在西城西南隅,是古董市场,规模宏大,生意也是十分兴隆。
内市在东安门里,是皇亲贵族购物的市场,卖的多为高档商品,有貂皮、狐皮、平机布、棉花、酒、宝石、金珠、药材、犀象等。
崇文门为里城南墙东边城门,和棋盘街一样,是一个综合商业区。
李缙之前在购置店面的时候,曾亲自去北京这几个新兴的主要商业区‘考察调研’过,后来在棋盘街买了几家店面,因为棋盘街是位于黄金地带的真正CBD,即中央商务区,也就是一个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到了棋盘街,李缙让车把式将马车赶去了他在这个地方买下的其中一间店面,这家店面已经归置好了,是用来开表店,卖钟表的。
来到这家店面的门前,李缙和苏葵下了马车,进店让事先招的那几个伙计,将座钟和怀表都搬拿到店内,在柜台上摆好,而后李缙将那几个伙计叫到跟前,对他们说:“过会儿店铺开张以后,不管人多人少,总会有人好奇,进门来看咱们卖的这钟表,并且还会问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这是什么东西、这钟表是做什么用的,这钟表怎么用等等,对于这些烂七八糟的问题,你们只回答两个字就可以了,那就是‘你猜’,听明白了没有?”
那个几个伙计一齐回答:“听明白了!”
李缙点了点头:“很好,剩下就没什么事情要说了,你们把招牌挂上去吧。”
李缙说的这个招牌,就是表店的招牌,这表店的招牌是一块红底金字的横匾,上面刻有六个大字——大明商部表店。
在伙计们去挂招牌的这个空档,苏葵走过来对李缙说:“你为什么不让伙计向人介绍我们的钟表,非要故弄玄虚呢,这样一来,这表还能卖出去了吗。”
李缙笑着说:“就是向人介绍,让人完全了解了这钟表,可由于价格的关系,也不一定有人会买,因为现在它还没有流行起来,成为一种必需品,所以不如让人们去好奇,让这新奇的钟表,成为人们的一个谈资,这就是所谓的放长线钓大鱼了。”
“放长线钓大鱼?”
“没错,做生意要从长远考虑,这样将来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要是这么说的话,那让人们了解了这钟表,再让人们去谈论这钟表的神奇,岂不是更好。”
“了解了以后,人们虽然也会感到新奇,但讨论起来的那个劲头儿就没有那么足了,并且热度也不会维持太久,不像什么都不知道,那谈论起来才有兴致,总之你听我的就是了,会买表的人,迟早都会成为我们的主顾…”
“也有能会成为别人的主顾,要是别人买了我们的钟表去仿造,也制造出了钟表,那我们就没有矜持的资本了。”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早有准备。”
“什么准备啊,我怎么不知道?”
“你一直在忙制表厂的事情,商部这边的事情你当然不清楚了…”
李缙刚说到这里,伙计便回来了,说招牌已经挂好了,并且鞭炮也已经就位了。
明朝这个时候不仅有鞭炮,连禁放、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有的地方都有了。
李缙回答了一声‘知道了’,然后扭头对苏葵说:“等晚上回家以后,我再给你说这事儿吧,我们还是先去揭招牌吧。”
苏葵点了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