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行云斩千秋 > 第三章 狮子开口

第三章 狮子开口

    回想起自己的好友,罗印心中一暖,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有空去书院打听打听。

    眼下重要的是要去找泥瓦匠处理自己这破屋。

    罗印走出家门,黑哥吃饱了草,不必管它。

    巷子深,人也少,罗印拐出巷子,就热闹了起来,东南坊人多,坊内繁荣,应有尽有。

    京城十二坊,最热闹就是东南坊,许多达官贵人都愿意来这儿逛逛,寻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吃上些地道的小吃。

    主街一横一竖,最热闹的当属十字口,做什么营生的都有。

    罗印到了十字口,先找了个小吃摊子,这是糊糊摊,当初与好兄弟王晓通每每逃出书院,都会一起来这儿吃上一碗糊糊,他总是会放很多辣椒,每次吃完都大汗淋漓直喊过瘾。

    罗印找个位置坐下,仿佛还是当年一般,脱口而出,“老板,两碗糊糊。”

    等老板将两碗糊糊端上来,才发现自己搞错了,罗印看着两碗糊糊,笑着摇头。反正也不贵,也就不叨扰老板了。

    罗印吸了一口,瞬间满足感十足,静静的吃东西,静静的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脸上洋溢着笑容,罗印也心生自豪,为了这繁荣景象,自己也付出了四年。

    两碗糊糊虽多,但没有浪费,两碗糊糊下肚,呼出一口满足的气,有些撑了。

    眼瞧老板有些空闲,赶紧向老板打听到哪儿找泥瓦匠,老板也热情,详细的给罗印指了路,说那里有三家小铺子,随便选一家都可以放心,手艺没得说。

    谢过老板,罗印掏出一枚铜币递给给老板,铜币实心,上面印着九州长盛,是震御朝庭统一的铸币。

    老板从口袋掏了四枚一方币给罗印。

    罗印顺着老板的指点,随意找了一家泥瓦匠,就带着人回家去查看情况了。

    老师傅带着两个徒弟到罗印的破院子一番查看,就给罗印报了价格,五块千秋银锭。

    罗印虽然觉得有些贵,但也没还价,就同意了,老师傅再仔细观瞧一番,约好明日晨时登门,就回去准备了。

    眼下无事,本想打算去兵部送信,但是天空乌云骤起,恐怕是要下雨,罗印只好作罢。

    眼下离太阳落山也不久了,明天再做打算吧。

    罗印坐在床上,闭眼打坐,按着霍将军指点的调息之法,渐渐入定。

    天空轰隆作响,不多时就下起雨来,雨水顺着破屋顶打进屋子里,罗印也不在意,只是心中与这天气一般,有些微凉。

    …

    一夜过去,罗印伸了个懒腰,坐着睡了一晚上,还是挺不舒服的。

    等泥瓦匠来到,罗印打了个招呼,就骑着黑哥出门去了,老师傅拍拍胸口,让罗印放心,天黑之前就可以全部弄好。

    罗印笑着点点头,安心的出发了。

    出了东南坊,罗印骑着黑哥,走在京城大道上,几番打听,才知道兵部离得不近,在皇宫脚下,近五十里路。

    罗印辗转着来到了兵部,兵部大门恢宏大气,门头高三丈,墙高两丈,红墙青瓦,门前有一队卫兵持枪值守。

    罗印上前,立即被卫兵们拦下,罗印拿出信件,说明来意,才得以放行进入。

    罗印将黑哥系在门外的马桩上,等罗印进门后,几个卫兵就围了过去,直呼好马。

    跨入兵部大门,门房有人接待,听闻罗印是来给尚书大人送信,门房不敢怠慢,赶紧给罗印看茶,就急匆匆的给尚书大人汇报去了。

    罗印坐在门房里等了足足一个时辰,茶水都添了三次。

    临近午时,才有人将罗印引到了尚书大人的政务厅。

    进了厅内,罗印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案牍后的男人,此人虽然头都没抬,但是浑身散发出的气势,罗印不用想也知道,这就是兵部尚书李昌武大人。

    此时李昌武正皱着眉,看着折子。

    罗印进来站定后,李昌武头也不抬的说了个字:“坐”。

    罗印找了个椅子就坐下,也不主动出声打扰。

    自顾自的观察屋内,屋内很乱,墙上都是一幅幅巨大的地势图。

    三刻钟后,尚书大人批完手中的奏折,放下笔,叹了口气,这才抬头对罗印说,“拿来。”

    罗印起身,把霍无极和李番禺写的书信递到李尚书伸出的手上。

    此时罗印走得近,可以仔细观察,李尚书四看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十岁出头,身材魁梧,头发有些蓬乱,并没有穿官服,而是穿着短打劲装,罗印还留意到,他的虎口起茧成疤,定是常年手持兵器造就的。

    李尚书将两封信快速看完,然后把纸揉成一团,随手就丢在地上。

    李尚书看完信后,继续拿起其他的奏折看起来,漫不经心地问,“霍无极现在怎么样?”声音沉稳有力。

    罗印站在案前,淡淡地回答,“回大人,霍将军如今吃不好、睡不着,手里没兵,没粮,刚遇大战,惨胜。”

    听闻罗印的回答,李尚书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抬手在奏折上画了个叉,片刻后又问,“逆子如何?”。

    “李校尉战功彪炳,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前不久的战斗中,李校尉亲手斩杀敌军二十七人。”罗印的回答,一抑一扬。

    听得自己儿子如此勇猛,李尚书表情不变,但是点了点头。

    李尚书终于抬眼看了罗印一眼,“你如此年轻,在军中也能混到了校尉,未来前途无量,为何此时退出军伍?”。

    罗印眼神对视,发现李尚书常年身居高位,眼神不怒自威。

    “家里出事,需要行孝,没办法继续为国出力。”罗印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回答,并没有避开李尚书那灼人的目光。

    “来人。”李尚书喊来侍从,“带他去领退伍金,还有,安排两倍定北城的军粮,,十日之内送达,违者,斩立决。”

    侍从领命而去。

    听闻李尚书的安排,罗印心中也为霍将军高兴,这个冬天,兄弟们也会好过了不少。

    这李尚书看起来不像是会为难霍将军的人,罗印心中有些疑惑。

    李尚书在沉思,霍无极的粮被扣押,他也是刚知道,李昌武随便一猜,就知道应该是自己父亲的意思。

    李昌武对霍无极这个自己曾经的部下,更多的是欣慰,毕竟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兵,霍无极越能打,他就越开心,可是李老元帅手太长,自己也很无奈。

    老父亲的用意他也清楚,李家把持兵部百余年,不希望在这个时候,落入他人手中。

    而李昌武并没有这些想法,他信奉能者居之,军队是国之重器,别人不清楚,他却很清楚,如今局势看起来稳定,实际上南朝一直蠢蠢欲动,加之北方三大部这两年频繁合作出兵,局势暗流汹涌。

    所以多次暗中保全霍无极,否则,霍无极或许已经被整到解甲归田的地步了。

    见罗印并没有主动告退,李尚书挥手摒退其余侍从,嘴角微翘,“你小子不错,战功也不俗,而且,李番禺在信中特意说了,你救过他两次,直说吧,你想要什么。”

    罗印沉默,眼神流转,认真思考,李尚书能给什么,要什么才合适。

    李尚书并没催罗印,这小子没有即刻开口,他也很满意。霍无极在信中,对他评价极高,大有霍无极门生的意思,所以李尚书继续批阅奏折,等罗印开口。

    一刻钟后,罗印开口了,语出惊人,“明年的春闱,我要中甲榜!”

    手拿折子的李尚书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似乎这是天大的笑话,罗印只是淡淡的看着李尚书。

    片刻后,李尚书拭去眼角笑出的泪水,似乎是笑够了,“臭小子,妈啦个巴子的,野心够大,哈哈哈,多少年了,除了霍无极,你是第二个敢在我面前狮子大开口的人!!”

    笑够了的李尚书,收起笑容,最后淡淡的说了句,“滚。”

    听到一个“滚”字,罗印也没多大反应,咧嘴轻轻一笑,笑自己口开得还是太大了。

    罗印抱拳,“学生告退。”然后悻悻地离去。

    李昌武看着这年轻人离开的背影,眼中有些赏识,但还是摇摇头,原本他猜测,罗印应该会要一个其他军部的参将,或者是某个上将军的听帐。如果罗印要的是这些,他李昌武会给,也很乐意给,兵部他说了算,但是春闱,自己要付出的代价太大,给得了,但是他并不是霍无极。

    还有一点就是,把他送进了庙堂,未来也未必就是兵部的人。

    ……

    罗印随着侍从到兵部账房,领了自己的退伍金,提了一袋银子,足足三十五块万代金,罗印算过,如果不被克扣的话,顶多能拿十几块,估计多出来的是李尚书赏的。

    走出兵部时,日挂头顶,罗印眯着眼,看着天上的太阳,此时心中还是有些小后悔的,但是随即摇摇头,呼出一口气,不再去想它。

    翻身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马,再深深地看了兵部大门一眼。

    靠不了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就只能靠自己了。

    霍将军指点过自己,要报仇,只有三条路可以走,要么能进庙堂,位极人臣,杀人于无形中;要么在军伍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一方将领后,要杀几个人,信手拈来;要么一心练武,成为顶尖高手,快意恩仇。

    罗印谨记于心。

    随便找了些吃的,罗印先去了票号,打算将手中的万代金换成些零碎的钱,这样好花些。

    罗印在柜台下,递过去五块万代金,金块长宽一寸见方,半寸厚,前面印有震朝,后面印着万代,被百姓统称万代金。

    一金换十银,银块长两寸宽一寸,依旧是半寸厚,正面印有,御族千秋,也就是百姓们口中的千秋银。

    票号收了些费用,把兑换好的钱递给罗印,罗印将钱袋子掂量掂量,银袋子铺满了自己的手掌。

    走出票号,罗印就察觉到了一些目光,罗印知道自己被盯上了,京城治安虽然极好,但是依旧不乏愿意铤而走险的人,喜欢蹲在票号附近找些好下手的目标。

    罗印并不在意,绕进各坊,到处游走,游走到了一个僻静的小巷子里,罗印停下了,从马肚子下抽出刀,等着人跟上。

    两个人跟在巷子口,发现罗印抽刀,就打了退堂鼓,他们只求财,不轻易与人玩命,见罗印如此淡定,而且手中握着的是军中佩刀,对视一眼就灰溜溜的走了。

    罗印见人走了以后,就收回刀,没有在意,莫说是两人,即使对面二十人,罗印也不会心生半点退意,两军对垒,退者死!

    甩干净了尾巴,罗印轻松的回到家,老师傅带着徒弟干活卖力,即使是午时也并未休息,在京城做手艺人,干活必须卖力才有饭吃。

    见罗印回来,老师傅蹲在房顶报以一笑,就继续埋头苦干。

    罗印观察院子四周,发现这钱花的值,也许是罗印没还价的缘故,老师傅不仅干活卖力,还帮罗印处理了许多小问题,破败的窗户也糊上了新纸,脱落的院墙土坯也都重新糊了一层。

    罗印很满意,转身出门,去买了些饼子和两只烧鸡,打算犒劳一下三人。

    …

    老师傅半推半就,就勉强的收下了,省去了出去吃饭的时间,可以更好干活。

    三人席地而坐,就吃了起来。

    罗印与老师傅商量,做完这些活,帮自己在院子里再放个石桌和一些石凳子,自己闲暇时可以在树下喝茶。

    见又来了活计,老师傅乐得满脸皱纹,见罗印舍得花钱,顺便还帮衬着规划院子,哪些还需要修补,院子哪些该铺些砖。

    罗印也乐得老师傅手艺多,索性就都交给老师傅去办了,先给了老师傅一锭金子,说弄完了不够再结。

    两人约好,罗印三天后回来验收。

    罗印出门去了,先去了书局。

    既然打定主意要走春闱这一条路,罗印就必须要下番功夫,虽然在军中也常看书,但更多的是看各种兵书、军旅纪要和一些杂书。

    罗印来到中正坊的翰林书局,翰林书局是京城中最大的书局,楼高六层,里面有各类书籍,有传闻称,只要出得起价钱,翰林书局连某些门派的秘籍能卖给你。

    罗印目的明确,在书局掌堂的引荐下,到了二楼挑选起与科考相关的书籍来,罗印挑得很认真,从午时挑到夕阳斜下,一共挑了一百余本书,堆成了一座小山。

    掌堂见来了贵客,喜上眉梢,又给罗印推荐了三十余本书,罗印也没有拒绝,就让掌堂一并算上。

    罗印坐在一楼茶堂,静静地喝茶等掌堂结算,掌堂算盘打得飞快。

    掌柜的陪在罗印一旁,见罗印不爱说话,两人就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掌堂算好了,拿着三张票据,里面也列好了所有书籍的名称和价格,先递给了掌柜的过目。

    掌柜快速的扫了一眼,掐着手指快速掐算,看来是个数术高手。

    掌柜的核对以后,将票据递到罗印身前,“公子,一共七金八银三百二十铜,准确无误,公子请过目。”

    “过目就不必了,掌柜的,给个实惠吧。”罗印没接票据,放下茶碗淡淡的说,“大多书籍我看你的存量挺多的,不是太好卖吧?一口价,六金凑个整。”

    掌柜的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自己有些失态了,因为读书人心中有傲气,买书很少有还价的。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