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276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
季孙宿、孟孙羯、叔孙豹,这三个作为鲁国的老一辈三桓,竟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全部离世,这是李然万万没想到的。显而易见,伴随着这三人的突然离世,鲁国内部必然会掀起新的一轮明争暗斗来。既然如此,那如今鲁国的局面又将如何呢?面对李然的疑问,羊舌肸表现得很是面色凝重,只听他缓缓言道:“哎……不太妙啊。据说由于有竖牛以外戚的身份搅局,叔孙一族出了内乱。最后虽是由其庶子叔孙婼继任宗主之位,但是由于之前的内乱,季氏借机是裁去了中军。而鲁侯也因此而大怒,似乎是要对季氏采取大行动。但具体情况,老夫便不得而知了。”也难怪,纵使羊舌肸的消息再灵通,只怕也是很难打听得到鲁侯究竟是想要做些什么。然而,即便如此,羊舌肸的此番知会,对于李然而言也已是十分的关键。因为他知道,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当初被季氏害死了君父,害死了兄长,如今又被季氏径直是裁了中军,公子阿稠他终于是要按耐不住了。李然眉头紧皱,脸上满是思索之色。“子明?在想些什么?”羊舌肸见状,当即一声问道。“季孙宿,孟孙羯,叔孙大夫全部离世,然则鲁国朝堂中却仍有不少卿大夫效忠三桓势力,倘若鲁侯如此着急找季氏寻仇,然担心只会是螳臂当车,再次引得鲁国内乱啊……”“越是在这种节骨眼上,便越是不能有这些动作!”李然摇了摇头,甚是担忧的如是回道。的确,无论是季孙宿还是孟孙羯,亦或者是叔孙豹,鲁国三桓的势力在鲁侯早已可谓根深蒂固,虽然其掌舵之人在短短一个月内相继离世,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势力就此遭到了削弱。鲁侯要对季氏进行清算,以季孙意如的个性,能等你鲁侯出手以后他才反应过来?才想起如何反击?他显然不会。敌暗我明,李然深知。季孙意如如今有竖牛从旁辅佐,其人亦是智谋过人。只怕鲁侯稠如今的任何动作,都有可能会落入季孙意如的算计之中。所以,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鲁侯越不能着急。万一弄巧成拙,那他这些年的隐忍可就彻底白费了。“嗯,子明言之有理。只不过……”羊舌肸当即点了点头,但也表达出了一丝无奈。李然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给鲁侯修去一封书札。鲁侯想要对季氏进行清算,并无不可,但绝不是在这个时候。毕竟叔孙氏也发生了大变故,一旦鲁侯在这时候对季氏复仇,其牵扯甚广,搞不好会引起君臣之间的另一场大乱斗。而以鲁侯如今公室的实力,想要一举扫清季氏,乃至三桓,那实在是太过于凶险了。“此时不宜大动干戈,还请大夫将此封书札转交给鲁侯,务必替然劝住鲁侯,让鲁侯他务必隐忍,更是要以德服人。”不一会,李然便写好了信札,又将书札是交给了羊舌肸。显然,这件事由他去办是最合适不过的。羊舌肸当即收下书札后,不禁赞道:“子明对鲁国之事,亦算得是尽心了啊。”不难听出羊舌肸这话里隐隐是有些酸味儿。李然离开鲁国,其实算起来也已经是有些年头了。可是或许是因为叔孙豹对他的知遇之恩,又或许是因为祭氏与叔孙氏的姻亲关系,他对于鲁国的关注,似乎始终都未消减过半分。而鲁国上下呢?对于李然的帮助,却是少之又少。反倒是晋国,无论是平丘之会还是虢地之会,亦或者此次晋楚联姻,晋国对于李然的支持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李然对晋国,却并没有如此的关注,对晋国之事,显然也没有如此尽心尽力。羊舌肸虽没有明说,可是他这话的潜台词,无疑便是这个。“然自洛邑逃难而出,在曲阜受叔孙大夫照料,又受鲁前先太子的恩遇,这才有得一席落脚之地,知恩图报,乃人之常情。”“更何况,鲁侯乃是然一手扶立的,一手将当初的公子稠推上那个位置。他若是出了事,然毕竟是难辞其咎。”李然的回答不可谓不真诚,毕竟这些也都是事实。鲁侯乃是他亲手扶立,而鲁国的安稳局势也是他的杰作之一。所以,如果鲁侯因为他的策谋而以为大局在握,最终引得鲁国内部大乱,如此又岂是李然所愿意看见的?他既要相助鲁侯,那自然要帮助鲁国能够得以平安顺遂的渡过这段关键时刻!“此言,倒也不无道理。”“想当子明初至曲阜之事,肸也有所耳闻。”“只是这岁月不饶人啊,我们这一代人……很快便都要落下帷幕了……”羊舌肸忽的一叹,感慨万分。鲁国三桓的全部离世,不仅对李然触动很大,对羊舌肸又何尝不是?只见他微微摇头后,脸上满是慨叹之色。“赵中军在虢地之会后,身体亦是每况愈下,而老夫也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想来也是没多少时日可活了。”“老了,大家都老了,这世间之事,终归要落在你们这些年轻人的肩上。”“子明啊,日后可当真要看你们的了……”赵武的身体原本就不太好,在强撑着一口气,经历了虢地之会的一番折腾后,也已然是摇摇欲坠。而羊舌肸此番前来楚国,他自己的身体究竟如何,他心里也自是再清楚不过。归于尘埃,对于他而言,也不过就是转眼间的事了。当他们这些老一辈人纷纷都落下了帷幕,这天下大事,自然而然的也就要落在李然这些年轻人的肩上了。而羊舌肸之所以会对李然寄予厚望,便是因为他在李然的身上依稀是看到了自己年轻时那样意气奋发的影子。李然的智慧与抱负,都像极了年轻时的他。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一直将李然当作下一个时代的接班人来对待,事无巨细,都会与李然商议。只可惜,岁月不饶人,他剩下的时间也已没有多少了。李然对羊舌肸所感所言,亦是了然,正要好生劝慰一番,却不料被羊舌肸又一摆手打断。只见他站起身来,朝着李然躬身一揖,庄重而恭敬。李然急忙起身,也当即回了一揖。羊舌肸礼毕后,又不无感慨的言道:“此次来楚,恐怕是老夫最后一次远行,未来能否再与子明再见,便全凭天意了。”“子明啊,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天下的大道,日后终有一天需要你去扞卫了。所以,切莫是‘因小失大’啊。”最后四个字,羊舌肸咬的极重。很显然,他这话的潜台词是,李然在楚国,为楚国做的事虽也有道理,但是对于整个天下而言,这都是小事。追求天下得以安宁的大道,才应该是李然所致力之事。而对羊舌肸所言,李然自是感同身受,闻声当即应道:“然受教。”随声又是一礼……在一番感慨过后,羊舌肸便是要与李然惜别了。“子明……万勿珍重啊……”月有阴影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孰能免之。在这即将告别的时刻,羊舌肸的言语一时变得脆弱起来,甚至于他整个人都变得异常伤感起来。就好似是一阵清风拂过,随时都会烟消云散一般。——第276章_观从的谍报也太强了!再伟大的人,也无法挡住岁月的侵蚀。这一点,李然尤为清楚,毕竟他的脑子里装着的几千年的历史经验。那些曾在历史上留下过赫赫威名,功盖万世的大人物,最终也都败在了无情岁月的手里。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般:“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叔向、子产这一代人的落幕乃是迟早的事。可当羊舌肸真正与他告别后,他却只感到了一阵空落落的。就像是在恍惚之间失去了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一般,那种在刹那间,顿是失落的感觉,就宛如潮水一般汹涌,竟一时将他整个给淹没了过去。他就这样站在香园之中很久,直到春日的太阳终于落在山头,待余晖将天机染得通红,大雁南归,翱翔天际,渔舟唱晚,回荡悠扬。褚荡从圆外走了进来,看着一动不动的李然,忍不住问道:“先生这是咋了?怎么呆了?”“可是出了什么难事?亦或又是受了何人的气?”“交给俺!俺替先生去摆平便是!”褚荡还以为李然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当即拍着胸脯豪气干云。在他的世界里,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不能用一双拳头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只需再加上一双腿。只要能用四肢解决的事,对他而言便都算不得什么事。李然闻声,刹那间反而是有些羡慕起褚荡。他不懂得阴谋阳谋,他的世界是显得如此的简单,可他也因此能落得一身的轻松自在。更不必为这天下的纷扰而苦恼。所见所想,都是最直接,最简单的表达。所以,他反而很是快乐。“没事,我只是一时之间有些伤感罢了。”李然笑了笑,微微叹道。褚荡闻声,当即挠了挠头,甚是不解道:“伤感?是什么玩意儿?”“俺不懂。”他就像海绵宝宝,他的快乐无所不在,他当然不会知道什么叫伤感。于是,李然很是服气的摊了摊手,作出一副无奈状。“牛!”是啊,伤感是什么玩意儿?是夜,李然又强打起精神,是给孙武又去了一封书札,并要他代为转交祭乐。他在信中亦是好一顿的千叮万嘱,让祭乐务必想方设法,要将鲁侯阿稠给劝住,当此时刻绝不能轻举妄动。褚荡的快乐,李然明白,可是他李然的快乐却并不在此。伤感也只是一时的,他李然也绝非是多愁善感之辈。羊舌肸等老一辈的陆续逝去,换个角度来看,不也是给他李然这一辈人腾出了不少空间?也让他们能够得以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能来?所以,李然又如何能够迷失于伤感而不能自拔呢?……楚王大婚。晋国的韩起已经将晋侯之女送来了,那么晋楚的姻亲关系也就由此而被确定了下来。接下来,便是该以讨伐庆封的名义,召集诸侯会盟了。对于李然所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楚王可谓是深信不疑。因此,就在他大婚之际,他又当众宣布,是要号召各国诸侯前来申地会盟!消息一经传出,天下再度哗然。要知道虢地之会才过去一年,楚王竟又要再度召集诸侯?!虽然理由也说得过去,可是这顿操作却实在是让中原诸国都十分的头疼。毕竟他们可不会像晋国那般去思考问题,在他们眼中,楚国再一次召集会盟,显然是要彻底把晋国给比下去,甚至是取而代之。如此一来,届时他们到底是听谁的?听晋国的?还是听楚国的?因此,类似宋,鲁,陈,卫等国,对于此次申地的盟会都很显得很是抵触。而晋齐二国则皆是闭口不言,既未答应,也没拒绝。就在会盟召令传出之后,楚王为排解心中的疑虑,又再度是让李然陪自己去打了几圈高尔夫球。“先生以为,晋国真的会允许其他诸侯来楚国盟会吗?”球场上,楚王不无忐忑的如是问道。事实上,楚王也知道如此频繁的召集会盟,会让中原诸国很不适应,而且此次毕竟是关乎钟离之事,类似宋,鲁等与其有所牵绊之国,必然是不愿意来与会的。然而李然却点了点头,很是自信的道:“会的。”“哦?为何?”楚王听罢立刻是来了兴致,因此急忙问道。只听李然又继续回道:“晋国如今赵武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所以最后一个志存天下的上卿也即将陨落,而其他的卿大夫现在都只求偏安,其志向皆不在诸侯,所以,他们这些人都不是能够匡扶晋侯的臣子。”“但这天下总要有人管事才行,所以,只要大王是秉持天下正义的,那么天下诸侯就一定会来楚国。更何况,大王如今依旧是寻宋盟的友好才召集的盟会,晋侯就算不想答应,那又能有什么用呢?”楚王闻声,当即点头称是。不过,下一刻他又是有了新的疑虑,并又反首问道:“那……诸侯真的都会来吗?”李然则也是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大王且放宽心,诸侯必然会来。只要大王是遵从宋盟,就能让大家都很愉快,各诸侯都不会畏惧楚国,那他们为什么不来呢?”宋盟乃是公约,只要楚王遵守公约,便等同于遵守中原诸国的规矩,中原诸国自然不敢不来。然而这时,一直在旁边侍奉着的观从却忽的提出了反对意见。观从道:“以臣看,应该也不至于会全来。依现在的情势看,鲁、卫、曹、邾等国应该都不会来吧?至于宋国,大概国君也不会来。”楚王闻声一怔,忙问道:“哦?为何啊?”李然闻言,也不由是往观从看去。只听观从又进而言道:“他们这些国家都各有各的原因,宋国是因为国君年纪已经很大了,经不起这么来回颠簸,所以应该不会来。而宋国如今对曹国是虎视眈眈,如果宋国的国君不来盟会,曹国因为惧怕宋国,所以大概率也不会来。”“至于鲁国,如今据说是一个月内竟是突然没了三位上卿,其国内的局势波诡云谲,所以应该也不会来。而邾国,由于害怕鲁国,所以大概率也不会来。至于卫国,因为他是与晋国是最为亲近的盟友,离着楚国又远,所以应该也不会来吧。”作为楚国情报机构的头目,观从的情报工作可谓做得是天衣无缝。而这一番分析,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便是李然也无法反驳。但李然还是从他的这一番话当中感觉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楚王听完,对观从的分析判断也是赞赏了一番。随后又问李然:“那先生觉得这次我们要干的大事,这些与会的诸侯们会答应么?”李然想了想,很是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如果大王只是为了逞能显摆,这肯定是行不通的。但如果是为了替天下铲除祸害,那么就不会有问题。”------题外话------原文:楚子问于子产曰:“晋其许我诸侯乎?”对曰:“许君。晋君少安,不在诸侯。其大夫多求,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如一,若不许君,将焉用之?”王曰:“诸侯其来乎?”对曰:“必来。从宋之盟,承君之欢,不畏大国,何故不来?不来者,其鲁、卫、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鲁,鲁、卫偪于齐而亲于晋,唯是不来。其馀,君之所及也,谁敢不至?”王曰:“然则吾所求者,无不可乎?”对曰:“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左传·昭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