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游君恩仇录 > 第1章 水潭里的孩子

第1章 水潭里的孩子

    小灵界,是一个比栖霞域不知小多少倍的小地界。

    小灵界四面环海,算得上是大海中的一块陆地,正确说,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海岛!

    小灵界里和栖霞域一样,是一个修者和凡人混居的地界,但与栖霞域不同的是,这个小灵界里的灵气比栖霞域不知浓郁多少倍!

    因此,这里的修者总体上的修为要比栖霞域高处好几个等级!

    ……

    “涌泉山”是一条长长的山脉,南北走向,全长三百余里,东西宽度也近百里。

    因这条山脉里大大小小泉眼不计其数,因而得名涌泉山。

    “涌泉峰”是一座小小的山峰,地处涌泉山的南麓的深山里。

    “涌泉峰”地处偏僻,四周树木繁茂,平日里人迹罕见,离大海也不远。

    “涌泉峰”因山峰下有一个巨大的水眼而得名。

    这水眼终年泉水喷涌。

    与其他地方的泉水不同的是,这个巨大水眼喷出来的泉水,就算是三伏时节,同样是冰冷刺骨。

    这个水眼是在山峰的崖壁底的大石缝里。

    水眼有一丈来宽,汹涌的泉水喷出水面有三尺高。

    由巨大这个喷泉形成了一个半亩大小的深潭,潭水清幽冰冷,深不见底。

    在深潭里,还长着一种其他没有的鱼。

    这种鱼时常躲在深潭处阴暗的石缝里,很少外出游动,每天只有在晚上到清晨这段时间会游到水潭的边上寻找食物。

    这种鱼三四寸长,全身几乎透明,而且还没有鱼鳞!

    这种鱼非常的鲜美,但异常难抓。

    当地人称这种鱼为“银鱼”。

    这名字的来由,传说这种鱼它除了银白透明外,还因为非常的稀少值钱!

    每一斤都能卖一两白银!

    叫它作银鱼,不但是因为这鱼是银白色,也因这鱼非常值钱!

    在这个三个铜板能买到一斤白菜的地方,一斤鱼竟能卖一两白银,所以把它称为“银鱼”,一点也不为过。

    ……

    白理和冷梅是小灵界里再普通不过的凡人!

    他们是一对年近六旬的老夫妇,平平凡凡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一对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

    他们的家就住在“涌泉峰”的山脚下,附近几里也没户人家,只有他们俩的几间孤零零的茅草屋。

    白理是捕捉银鱼的好手,老夫老妻也是靠此为生计。

    白理用细竹片编织成一个三尺见方,一尺高的竹笼。

    这个竹笼四方都有一个喇叭口外大内小,而且呈倒刺状。

    竹笼中央是一个大的空笼,连接这四方的笼口。

    这是他专门设计捕捉银鱼的鱼笼。

    鱼游进竹笼内,就很难找到出口。

    白理就靠这种竹笼,他自己称之为鱼笼抓鱼。

    这种鱼笼他一共编织十个,在深潭各处都放有。

    放鱼笼时,放麻绳系着,在鱼笼面上绑着块石头,这样才能把鱼笼沉入水底。

    每天清晨,白理都来查看他放的鱼笼,每次也能抓到十来条。

    他把每次抓到的鱼都放到一个大竹笼内,等凑两三斤,才拿到最近的镇子上卖。

    这种鱼,只能在这个水潭里生活,离开这个水潭,放入其他的水中,半天后就奄奄一息,几乎无法生存。

    所以每次卖鱼,他还得带上半桶这个水潭里的水。

    这天,白理一大早,挑着两个水桶,又来到深水潭查探他的鱼笼。

    “今天可是‘圩日’呢,早点把鱼送到饭馆,好买些家用回去。对,对,家里的烧酒快喝光了,得多买几斤,再买两斤山羊肉,炖上一锅汤给老太婆补补身子。”他暗自想着,流着拉哈子,紧步向前走。

    他来到深水潭,习惯性四周扫了几眼。

    突然间,他发现居然有一个身穿褐色皮袄的小孩,仰躺着漂浮在水潭边的大石边上。

    他瞪大眼睛,再看清楚,没错,是个小孩!

    “怎么水潭里会有个孩子?”他吓了一大跳,赶紧小跑过去。

    也顾不上冷不冷了,“噗嗵”一声,跳进水潭里,“哗啦啦,游过去,抓着小孩,抱上岸边。

    用手指往鼻子底下探了探,没气了!

    再摸了摸小孩的胸口,还有一点点暖气!

    “兴许还有救!”白理再也顾不上抓不抓鱼了,扔下水桶,把小孩子背朝天面朝下抗在肩上就往家里跑!

    这背法是有讲究的。

    白理扛着孩子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小跑着。

    如此一来,可以把孩子肚子里的水给抖出来,他跑跑停停,不时按按孩子的胸口,拍拍他的后背。

    天天走山路的人腿脚就是好,别看白理年过六旬,但走起山路来也不输于年轻人,就算扛着个人,同样也是健步如飞。

    白理的家离深潭有一里多远。

    弯弯曲曲的小溪,从水潭延伸出去,沿着小溪,一条崎岖的山路,一直通向水潭。

    山脚下,小溪边,一丛小竹林,两三亩稍稍平整的小土坡,四五间茅舍,一个篱笆墙围成的小院子,几只大鸡和一群小鸡,六七只鸭子,一条老黄狗。

    这里就是白理的家,平平凡凡的山里人的家。

    一个时辰后,一位粗布老翁扛着一个褐色衣物的孩子,喘着大气,直奔到这里。

    “老太婆!老太婆!快,快,给我烧一锅热水!”白理人还没到家,就远远的冲着茅舍里大声喊着。

    “喊什么喊啊?大清早的。对了,你不是去抓鱼到镇上卖吗?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茅舍里,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回应道。

    “那里来那么多话,快去,快给我烧水去。救人要紧,老太婆,快去!”说话间,白理奔到了,篱笆门外。

    老黄狗摇着尾巴,“旺旺!”直叫着跑过来迎接它的主人。

    一位老太太嘟嘟囔囔着,从一间茅舍里走出来。

    “咦,老头子,怎么一身湿漉漉的啊?你扛的是个孩子?咦,这是怎么回事?”老太太抬头看了老头子一眼,吃惊地问,“老头子,你这是怎么回事啊?那里来的孩子?”

    “别啰嗦啦,快去,赶紧去给我烧一锅热水。还有,还有,还得煮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碗姜水!煮姜水,听着没有?”白理冲着自己的老伴,赶紧吩咐,“等把人救活了,再跟你细说!你快去啊,磨蹭个啥啊?”

    “别催,我这不是去提水嘛?像个催命鬼似得!”老太太嘟囔了一句,不敢怠慢,赶紧提着一个水桶,走进了一间茅舍里,烧水去了。

    白理抱着褐衣小孩来到一间茅舍里。

    他把孩子放在一张小竹床上,转过身小跑了出去。

    再过了一会,见他抱着一个个大火盆进来。

    紧接着,他三下五除二,把小孩身上的衣物脱干净,再把他抱到炕上,盖上厚厚的被子。

    他自己也蹲在火盘边烤起火来。

    再过了一会,老太太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糖水进来。

    见自己的丈夫蹲在地上烤火,便轻声问道:“老头子,这是咋回事啊?这孩子没事吧?”

    “有口气了,但被冻僵了,还没醒过来呢。水烧好了没?”白理问道。

    “还没热,在烧着呢。”老太太回答道。

    “哦,那我先给他灌几口姜水!”

    “不成,不成。还烫着呢,先凉一下吧。”

    “没事,吹吹不就行了?你也来帮帮,帮我扶着他。”

    两个人同心协力给小孩子灌了几口姜水,引得孩子一阵猛咳。

    “老头子,这孩子你是从那弄来的?小溪里?这孩子的大人也真是的,这大冷天的也不看好自个的孩子,掉到水里都不知晓,怎么做大人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如何是好?”老太太唠唠叨叨说过个不停。

    “不是掉在小溪里呢。我是在寒水潭里捞上来的!我也不知道这孩子是从那来的。”

    “啊?寒水潭?那里荒山野岭的,这孩子怎么会跑到哪里去?那他的大人呢?”

    “没见着。我到水潭那刚想收起鱼笼,却发现这孩子在水潭里漂着。开始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就捞了上来。发现他的心窝还暖着,就死马当作生马治,扛着跑着回来。”

    “希望能把他肚子里的水都出来,能使他活过来。就算救不了也帮他收个尸,好使他的大人能寻找吧。没想到这孩子命真大,我跑了半里路,倒把他肚子里的水抖出了不少。捶了他几次后,他吐了好几口水,总算缓过一口气。不过,又昏过去了。但总算有了一口气在,这条小命算是捡了回来。哎哟,只顾得说,都忘记水了。快去,快去,把水盆端来,我去提水,给他泡泡热水去去寒。”

    老太太应了一声,赶紧转身走了出去,不一会,双手端着一个大木盆进了屋子。

    而白理也提了一桶冒着白气的热水进来。

    老夫老妻携手把小孩子轻轻放进水盆里,搓背的搓背,捏手的捏手,忙活了起来。

    “这孩子还真是可怜。老头子啊,你看,他的手脚都冻僵了呢,全身青一块紫一块,到处是瘀伤。真是造孽啊。这孩子的大人也真是,造孽啊。”

    “恩,见着呢。这孩子的大人真够粗心的。这孩子应该是昨天就不见了吧,怎么都没见大人来找。幸好遇着我那么早去寒水潭,还迟一些,恐怕这孩子的小命就没了。”

    “多好的一个孩子啊,还是他的大人寻来,我的好好数落他们一番才行,多气人啊!”

    “那是,连我看着都心疼,这孩子的大人难道一点都不紧张不心疼?是得教训教训他们。”

    夫妻俩边给孩子搓洗,一边数落着这孩子大人的不是……

    第35章治病

    “对了,老太婆,我现在也冷得浑身发抖呢,还有没有煮多有姜水,我也得喝上一碗。”

    “有呢,我这就给你端来。”

    “还有,还有,再给我烧一锅热水。我全身还湿着呢,冻死我了。”

    “行,行,你先烤烤火,我给你烧水去。”

    老太太给他端来一碗姜糖水,转身出去给他烧水了。

    白理给这小孩再搓了一阵,又给他灌了几口姜水,然后把他上竹床,换上见他自己的旧袍子,再抱他放在炕上,盖上被子,往炕里添上几块柴火。这才走出屋子,自己洗澡换衣去了。

    两位老人忙完这一切,已经日上三竿,快到中午了。

    梳洗过后,白理问自己的老伴,“老太婆啊,家里还有什么吃的?”

    老太太冷梅回道:“还剩几块腊肉,还有些山药蛋和几个南瓜。问这个干啥?”

    “没啥。我是担心这孩子醒了,没什么东西给他吃呢,他肯定也饿坏了的。”

    “恩,这也是。老头子,要不,咱们宰只鸭子吧,炖锅鸭汤给他补补身子。”

    “那好,那好。就宰只鸭子炖汤吧,嘿嘿,我也许久没能喝上一碗鸭汤了呢。现在都中午了,今天是赶不成圩了。明天我再捞那斤银鱼去镇上卖了,换些肉回来。”白理嘿嘿说道,“老太婆,我去瞧瞧那孩子。呵呵,这孩子长得真俊,真惹人疼。老太婆啊,要是咱们也有这个一个孙子,该有多好啊!”

    “是啊!咳!都是那该死的瘟病!要是当年我们那俩个可怜的孩子没病死,现在咱们肯定也抱着自个的孙子了呢!我可怜的孩子!”说到这伤心事,老太太冷梅眼角开始泛红。

    “咳!都过去那么久了,别提这伤心事了。老太婆,走,咱们一起去看看这孩子。”说完,白理向门外走去。

    老太太冷梅抹了抹眼角的泪花,默默跟着丈夫后面走着。

    十几年前的那场大瘟病,带走了他们两个儿女,这两位老人也因这瘟病,才逃难躲到了这深山老林。

    “啊?老太婆,你瞧,这孩子怎么那么烫?”白理刚伸手摸了摸小孩子的脑门,马上把手缩了回来。

    “让我看看。”老太太一瞧那孩子,只见这小孩满脸通红,伸手一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再摸摸他的身子,同样也烫得要命!

    “老头子,不好啊,这孩子烧着呢!”老太太急声说。

    “哎哟,这可怎么办呢,咱们可不会治呢!”白理搓着手,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还是老太太谈定,“老头子啊,赶紧送他去找大夫啊。”

    “对,对,找大夫,找大夫。不过,只有镇上才有一位大夫呢。”

    “那还等什么?赶紧送他去镇子上啊。”

    “好,好,我这就背他到镇子上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噢,对了,老太婆,咱们家里还有多少银子来着?”

    “恩,还有二两吧?恩,还有两吊铜钱!”

    “都给我拿来吧。不知道抓药要花多少钱呢。如果还剩有,我顺道在买些肉和果蔬回来。”

    “恩,好好好,都带上都带上。”老太太边说边从一个旧箱子里翻出几块碎银和两吊铜钱,递给了白理,“老头子啊,要不,我跟你一道去吧,路远又不好走,回来时天应该也黑了。尽是山路,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嗯,那也好。咱们一块去。”

    夫妻两商量妥当,白理用一张旧棉被紧紧地裹着小孩子,背上了后背,老太太提着个竹篮,手里拿着跟拐棍,一前一后,向镇上赶去。

    正所谓望山跑死马。

    看似不远的山路,白理和冷梅夫妻俩却整整走了一天。

    等他们夫妻俩赶到镇上,已经是酉时了。

    这还是他们俩救人心切拼了命赶路,一路小跑的结果。

    两人也顾不上劳累,直接奔镇上唯一一位大夫开的医馆——回春堂。

    “唐掌柜,请问张大夫在家吗?”

    回春堂大堂上已经上了灯火。

    堂中一位敲着算盘的掌柜抬头一看,认得是白理,于是呵呵笑道:“哦,白老哥啊,正巧,张大夫刚好出诊回来。你这是……”

    “好,好,张大夫在家就好。快,快帮我请张大夫出来,我要找张大夫看看病呢。”

    唐掌柜仔细看看了白理、冷梅夫妇俩,满脸狐疑,道:“白老哥,老嫂子,我虽然不是大夫,但察言观色我还是略懂。我看你们俩气色不错,不像是生病的模样啊?”

    “嗨!不是给我们看病,是给我背上给这孩子看病!”

    “给孩子看病?你们那里来的孩子?上个月我去找你喝酒,也没见你有个孩子啊?”

    “这是个远亲的孩子。前两天他们来这办些事,就将小孩寄放在我这了。这不,现在生起病来了。可把老哥我这把老骨头折腾个惨啊!别提了,快帮我把张大夫请过来吧。”

    “哦,原来如此。老哥,老嫂子,你们先坐会,我这就去帮你们请。”

    感情,这回春堂的唐掌柜跟白理还是个酒友!

    不一会,一位身穿青袍的老先生从后堂走了出来。

    “白理老弟,好久不见罗,给我送鱼来啦?”这位老先生打趣道。

    “张大夫啊,鱼倒没有!小孩倒有一个!您快给我瞧瞧这孩子!要是治不好孩子的病,往后,您就别想吃到我的半条鱼!”白理也乐呵呵打趣道。

    “哎哟,行情见长了,挟持起我来了。不过,话说回来,你的那银鱼,还真是好吃!什么时候给我弄个半斤八两的?”感情这个张大夫还是个吃货?

    看着他一副馋劲,身旁的冷梅和唐掌柜都忍不住咧嘴偷笑。

    “别惦记我的鱼了,赶紧给孩子看病。”白理着急催促道,“您还是先给我这孩子看看病吧。治好了我这孙子的病,过几天就给你带半斤来!”

    说话间,白理把背后的小孩子解了下来,放在张马札上。

    张大夫呵呵着,走过来,仔细看了看这小孩。

    只见这孩子双目紧闭,面红耳赤,浑身发烫,再把把手脉,脉沉且快。

    他认真把了一会脉搏。

    抬头对白理说道:“你这孩子是染上了风寒,引起了发烧,没大碍。我开副药给你带回去煎水给他服下,过一两天就没事了。”

    “真的没事?这孩子可不是风寒呢,是水寒!他落入溪水中,呛着冷着的。”白理急切道。

    张大夫瞪着眼珠吹着胡子,“难道我还蒙你不成?管你是风寒水寒!一句话,反正这孩子是被冻着了。这般说,你总该明白了吧?我说没大碍就是没大碍了。你个白理,真是白跟你讲道理了。回去后得给他多喝些水!过几天再不好,你再来找我算账!”张大夫气呼呼的瞪着白理道。

    “呵呵,我信,我信!我还不是担心这孩子的病吗?老哥你别生气,别生气啊?回头我给你弄半斤鱼来。”

    “哼!这还差不多!”一听到鱼,张大夫就来了精神,气也消了不少。他提起毛笔,唰唰在白纸上开了一副中药。

    白理瞅了瞅,认得一些字,什么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归、黄芩、桔梗、干姜、紫苏叶、甘草……,密密麻麻的一大篇!

    张大夫开完单子,递给了唐掌柜,道:“老唐,你按单子上的分量抓两副,另外再将各药减半再抓两副。”

    吩咐完,转过身子对白理和冷梅说道:“老白啊,你回去后,弄个中药砂锅,先煎前面分量重的那两副。每一副药你都放入四碗水,慢火煎,收成三碗。每天分三次服用,每次一碗。现在天气凉,服用前先热一热。后面那两副分量少的,分早晚各煎水服一次。第一次煎时加两碗水,煎成一碗,第二次再加一碗许水,复火煎服。听清楚了吧?”

    白理和冷梅纷纷点头。

    张大夫见他们点头示意明白后,有疑惑地问:“我说白老弟,弟妹,这孩子不像一般的孩子,你们去哪里弄来的?”

    白理一听,不高兴了,“我的张大哥,这话我怎么听得那么别扭,感情你怀疑这孩子是我拐来的?”

    “呵呵!我不是这意思,我奇怪的是,你们好像没有孙子吧,怎么突然冒出个孙子来,我有些纳闷而已!”

    白理只好又睁眼说瞎话,把对唐掌柜所说的话有讲了一遍:“这是个远亲的孩子。前两天他们来这办些事,就将小孩寄放在我这了。现在他父母不在这了,而他却生起病来,我也只好带他出来抓药了。”

    “哦,原来如此!”

    他们说话间,唐掌柜也抓好了药。

    “老唐,算算,需要多少药费和诊金。”白理对这唐掌柜道。

    “老唐,不用算了,不用算!就半斤银鱼,八两也行”张大夫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巴扎着嘴巴笑道:“老白的银鱼,那可是一绝!有钱也难买。吃上了瘾了,真是回味无穷啊!老张也真不够哥们,我都叫他留了几次,每次都说没有。像是怕我不给钱似得。这次好了,机会难得,这个人情你总该得还吧?嘿嘿!”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