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那批人马近了,郁且狂才看清为首两人身着甲胄、满脸英气,正是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
见明军主力去而复返,丘下的鞑靼兵再也顾不上被俘的阿鲁台,纷纷弃甲而逃。等汉王赵王两兄弟率明军主力赶到时,鞑靼兵早已渡河远去。
原来汉王和赵王奉命领军向东追击阿鲁台,然而东行几日后,却始终不见阿鲁台的踪影。警觉的汉王心想孤军深入草原深处乃兵家之大忌,况且皇帝只留两千精兵在斡难河畔勒石记功,倘若本雅失里去而复返,两千精兵又岂是对手,因此便决定西返,见到皇帝后再请皇帝定夺。谁知快到斡难河畔时,前锋军队竟来报说阿鲁台不知何时已回到斡难河畔,皇帝被他的大军困在了一个小山丘之上。汉王和赵王心急如焚,立马率军前来支援,这才吓走了山丘下的鞑靼军队。
等到汉王和赵王赶到山丘上时,汉王说的第一句话是“儿臣救驾来迟,还请父皇恕罪”,赵王却以十分惊讶的语气说道:“且狂,你怎么会在这里?”
原来那个骑白马的少年便是郁且狂。因为家里的缘故,他时常在外游山玩水,一日恰好来到赵王的封底,便到王府寻找赵王。两个好朋友许久未见,心中都十分欢喜。两人在王府里谈诗论画、喝酒下棋,过得好不快活。大概半月之后,京城忽然来人,说皇帝要御驾亲征,并让汉王和赵王随他出征。赵王心想郁且狂闲来无事,便邀请他随自己北征。
郁且狂对草原向往已久,加之也想体验军旅生活,便随赵王离开了封地。两人先是来到京师,于二月随皇帝一同北上。赵王本有心把郁且狂引荐给皇帝,但无奈郁且狂过惯了自由自在的日子,不想被皇帝关注,因此北上途中一直在隐瞒身份。来到斡难河畔后,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均已闻风而逃。见草原一望无垠、风光秀丽,郁且狂甚是高兴,某日告知赵王后,便骑着雪花马去四下游玩了。赵王知道他的性情,因此也任由他骑马游玩。
因为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已闻风而逃,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帝便命汉王和赵王率明军主力向东追击阿鲁台,他则留在斡难河畔勒石记功。后来阿鲁台去而复返,这才攻了皇帝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郁且狂恰巧在斡难河之南游玩,因此恰好看到了去而复返的阿鲁台。那时他尚不知汉王和赵王已率明军主力东去,但他怕阿鲁台不利于明军,便一路悄悄尾随。就在皇帝要血洒斡难河的紧要关头,他及时现身救下了皇帝,然后退到了一旁的小山丘上,这才救了皇帝一命。后来若非他及时擒住阿鲁台,鞑靼军投鼠忌器,这才再次救了皇帝。
和皇帝一样,此时郁且狂已受了好几处伤,身上的白衣也沾染了很多血迹。
因为郁且狂两次救了自己的性命,故而皇帝对他甚是感激,见赵王似乎与他相识,皇帝便奇道:“怎么?你们认识?”
赵王点了点头,答道:“正是!他是儿臣的至交好友,名叫……”
就在赵王准备说出郁且狂的名字时,郁且狂却朝他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告诉皇帝。
正当赵王感到奇怪时,郁且狂突然对皇帝说道:“皇上,名字不过一个代号而已,不提也罢。在下之所以冒险相救,一来因为您是赵王殿下的父亲,二来也因为您是大明天子。在下乃大明子民,又是赵王殿下的好友,皇上有难自然不会坐视不理。这些都是在下分内之事,于情于理在下都该如此。倘若皇上一定要追根问底,那便称呼在下为‘无名氏’吧!”
“无名氏?”皇帝有些不明所以。
“流传后世的诗歌成千上万,但并非每个诗人都能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和李清照那样为后人所熟知。有些好诗甚至不知作者是谁,最后只被后人冠以‘无名氏’三个字。”郁且狂答道:“但倘若写诗的目的是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个诗人,那便失去了写诗的初衷,想来史上那些无名氏诗人对流芳百世也不屑一顾吧。在下亦是如此,只觉虚名浮利,虚苦劳神,倒不是弃之不顾,这样也能自由自在。而姓名乃是虚名浮利的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壳,浮名浮利尚且可以不要,又何必在乎一个名字呢?”
皇帝向来不喜欢勉强别人,加之也十分赞赏郁且狂的一番话与处世态度,故而便不再继续追问他的名字,而只称他为“无名氏相公”。
谈起对阿鲁台的处置时,汉王建议直接杀之,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听了汉王的话后,皇帝笑了笑,转而询问起了郁且狂的处理意见。
郁且狂并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觉得自己不配参与讨论这样的军国大事,而是落落大方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杀阿鲁台事小,但常言道牵一发而动全身,杀了阿鲁台确实可以杀一儆百,但难免激起所有鞑靼军民甚至蒙古各个部落的愤怒和反抗,倒不如恩威并施,俘虏阿鲁台是“威”,此刻该做的便是“施恩”了。因此郁且狂建议给阿鲁台一些好处,其它蒙古诸部看到阿鲁台得到好处,自然会有所心动,与大明的关系也将不再那般僵硬。到时再以利益分化,同时恩威并施,自可搅乱蒙古各部。
皇帝的想法也和郁且狂差不多,因此听了郁且狂的话后,皇帝大加赞赏。后来他不但放了阿鲁台,还封其为“和宁王”,给予其丰厚的赏赐。阿鲁台迫于明军威势,又尝到了赏赐的好处,因此内心虽然不服,但表面上却对皇帝礼敬有加。而鞑靼整部也开始臣服于大明,定期向皇帝进贡战马。
虽然不知道郁且狂的名字,但皇帝对他的勇气、眼光与能力却极为赞赏,甚至多次开口请求郁且狂做他的得力助手,但每次都被郁且狂拒绝了。郁且狂说一旦国家有难,他定会舍身报国,但他不会留在皇帝身边,因为那里有太多的阴谋算计和曲意逢迎,他不想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余生。
郁且狂虽无心名利场,但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皇帝对他的赏识已经引起了汉王的妒忌,尤其是处置阿鲁台一事让汉王十分不满,因此汉王内心深处早已开始盘算起了报复郁且狂的方式。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