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三十,阴天。
距上次出诊已过三天。今天又是出诊的日子,还有,今天到了十二斋共同辩论何为师,何为礼。还是因为上次云字斋和虚字斋爆发争吵时,海芋临时决定的。因为他有些事情,不能简单的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与其相比,知道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更为重要。
这两天,书院盛传,丙字斋有个傻子,天天骂自己,骂就骂吧,非得在人来人往的九尺台。还骂的非常大声,隔个几十米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说起来,对于夏泽漆,海芋还是比较认可的。这几天虽然天天在文渊阁找海芋前次提到过的那几本书,力图证明先生的错处,赢得赌约。可还是坚持每天抽半个时辰去九尺台受罚,虽说年少轻狂,少不更事。但就敢作敢为,勇于担当来说。他做得相当不错。再说了,年轻人,不年少轻狂,叫什么年轻人。不过,海芋让王琪琪把那几本书藏得比较深,分布得比较广。文渊阁共六楼,藏书之多,之杂。超出一般人想象,想完全找出来,谈何容易。
但也不能压迫太狠,做得太过。明天让王琪琪放两本在他眼前,总得激励激励不是。
走在去斑篁林的路上,看着这暗墨色的天,那一副山雨欲来的景象。让海芋心情有一些低沉和难过。说起来,海芋觉得自己非常矛盾,喜欢听雨看雨,喜欢听它们打在屋檐,地板上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音。喜欢看它们破碎的一瞬间四分五裂的样子。这一瞬间的宁静,让他非常满足。但自己又讨厌阴天。他也喜欢看雪,每次飘雪的时候,总要在雪中淋一淋,不用修为,即使淋湿衣服,打湿头发也在所不惜,但又怕冷。非常非常怕冷。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毛病。
正想着,斑篁林已经近在咫尺。
海芋走到中间,做了两个手势。有两个人就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一位是女子,长发及腰,肤色白皙,身材苗条,五官端正而显得秀气,颇有“清水出芙蓉”之感。只不过面色冷淡,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这女子姓韩,名香附。具体年纪不知,具体出身不详。但王琪琪说,他年轻时这位就是这个模样,现在他老了。这位还是这个模样。她天生喜好研制毒物,外号绰号斑蝶。有不少单身男教习追求她以后,回来说道,原来斑蝶不是美,但是带有毒。之后追求的人就偃旗息鼓了。海芋经常恨铁不成钢,连一点毒都不敢尝,连性命都不敢豁出去,还追什么窈窕淑女,活该你们单身。
还有一个满脸横肉,体格魁梧,面相凶狠。但其实,这妖还不错,属于面恶心善的那种,一生嗜武,擅使一把芦叶枪。招式变化之间神鬼莫测,威力惊人。曾因义愤,奔袭千里。出手杀了夏国权贵,大闹夏国国都阳城,后全身而退为天下所知,姓李,名羌活。人送外号“芦叶狼”,狼,不是山里无事夜夜哀嚎的狼,是行千里吃人的狼!
这两人,一人是行赌约,毒斗之后输给海芋,被迫来当教习。一人是海芋和王琪琪在天断山所救,自愿来此。因为书院名声在外,夏国权贵也不好再明着派人追杀,暗杀不知道有没有。但,至少王琪琪在一天。就无人敢在乌江书院放肆,这就是乌江书院院长的霸气。除了名气,还有实力。
“想必经过这几天的相处,大家都认识这两位了。他们才思敏捷,过目不忘,还写得一手好字。所以今天把这两位先生请上台的目的是,让他们帮我们记录下这一次的辩论。用书面的形式,传阅天下。供之下人指正。”
说完,海芋便向两位先生行了一礼。等两位教习回来之后。海芋止住了因“传阅天下”四个字而躁动的学生,正是少年意气,孤傲轻狂,谁不想一朝名动天下。
“先论论何为师,一会发表意见的候。先说名字,学斋。再说意见。开始吧。”
海芋说完,就见一个学生自人群中走出,来到近前。
“见过诸位先生。学生李诗源,深字
(本章未完,请翻页)
斋。
先秦时期,从"师"的字源"师"的群体构成及"师"的教育意涵的获得等方面对“师”概念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初步梳理。认为"师"从原来的军旅之义引申表示军事长官,西周时期又泛化到擅长乐舞的"乐师"群体和在各种器物制造行业中因技术较高而被任命为主管的"工师"群体。当这些被称为"师"的群体进行教育、大量从事教学活动之后"师"逐渐积累了教事喻德的教育者意涵。所以,学生认为"师"的主要意义指称教书育人的教育者。”
在李诗源退下去后,另一个人跟着走上来说道:“诸位先生安好,在下石明芹。藏字斋。
东周之七国时期,除以前称谓,还出现“先生”称谓。例如《孟子》中提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另外此时出现的“师长”也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故,学生认为,师,应该是有学问,有德行者。”
“见过诸位先生。学生李远航,若字斋。
汉朝开国时期,出现“宗师”和“西席”(也称西宾)指称教师。“宗师“,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由此,学生认为,众人所尊崇,敬仰者。是之曰师。”
“见过众位先生。学生刘伟,深字斋。
西晋时期,所谓师者,在国子监任教者,称之为“助教”。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所以,学生浅见。身份尊贵,于朝中做官以授经学者,为之师。”
“见过诸位先生。学生常俊,甲字斋。
师者,即是先生,有先行出生之意。所以,学生认为师,是年纪大于自己,学识渊博的人。”
听见这话,王琪琪转头看了看海芋,又看了看自己。脸上神色颇为古怪。
“……”
海芋发现,只要是深藏若虚四斋出来辩论,无一不是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一旦遇上甲乙丙丁,金戈铁马这八斋的学生。大多都是白话文,也没什么出处。
半个时辰过后,见无人再出来说话。海芋再度开口:“在我看来,师者首要条件,必须有德。然后再谈其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圣人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可听明白了?”
在场的学生,台下的教习,院长。包括台上记录的两位先生,都放下手中的笔。俯首一拜:“多谢先生指教。”
王琪琪想起刚才有人说年纪大的才能为师,再想想海芋的年纪,一时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心中感觉十分精彩。
“接下来,说一说礼。这个就不辩了。对于你们来说,这个话题稍显沉重。一个不好,就会被扣上离经叛道的帽子,所以就由我来说一说。其实,上古时期的“礼”主要指的是礼制,古代五礼是汉族礼仪总称。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
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这就是上古时代传承至今最重要的五种礼。
我们找个人,举个最简单、也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帮我们理解什么叫“礼”。来来,杜仲先生,到我这来一下。”趁着杜仲上台的功夫,海芋继续说道:“众所周知,杜仲先生为人正直,秉公无私,所以他的话应该是最有说服力。”
等到杜仲上台以后,海芋把他引到刚刚就准备好的一把椅子旁边。杜仲虽然一脸懵逼,但是既是副院长相请,又是一通好话送上,他也就听之任之了。接着,海芋一脸蔑视,并指着一旁的椅子命令道:“坐”,等杜仲还在迷糊,心想这副院长是不是在报复三天前自己在丙字斋和他学生争吵的事。然后又听见海芋硬邦邦地吩咐道:“茶”。看到这,就连不少先生和学生都在猜想海芋是不是在公报私仇。
杜仲开始有些蕴怒,但多年的修养让他不至于拂袖而去。
忽然,海芋拍了拍他的肩膀,把杜仲拉了起来。又恢复了一脸笑容,诚挚地说道:“刚刚在下做得实在不对,见谅。咱们再来一次。”这下,杜仲有点忍不住了。但还是忍住了。毕竟在整个书院的师生面前,还是顾忌一下。就听海芋继续说道:“请坐”,等杜仲坐下去以后,海芋又继续说:“上茶”。还没等茶端上来,杜仲又被海芋拉了起来。杜仲心里一惊,他感觉自己被一股柔力轻轻扶着站了起来,他的全力反抗若泥牛入海,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下他知道上次自己对这个副院长还是低估了。极大地低估了。
第二次站起来的杜仲,听见海芋用和第一次完全判若两人的语气,笑着柔声说道:“请上座,”等杜仲再一次坐好,海芋又说:“敬好茶”。这次,是真的有好茶。杜仲本就是好吃之人,识得好货。闻到端上来的茶香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场中不少学生和先生闻到香味以后,也和杜仲一样,咽了咽口水。
海芋双手端过茶水,敬给杜仲,“刚刚是为举例,实非本愿。这杯茶,就当我给先生赔罪了。望先生海涵。”
“好说好说,杜某也不是小肚鸡肠之人。”说完,接过茶杯,一饮而尽。感觉一股清流划过喉咙,顿时全身通畅。身上所有的毛孔都像打开了以后,舒服地让他想伸个懒腰。咂了咂嘴,唇齿留香,意犹未尽。
海芋接着问道,“杜先生觉得我刚刚三次问候,那次你最为高兴。”
“那还用说,当然是第三次。”说完,杜仲才真正明白海芋的做法。不由得拱手行礼,口中言道受教。海芋连忙还礼。本来打算离开的杜仲,被海芋拉着不放。以为海芋还有事,杜仲也并未强求,老实待在一旁。
“大家应该明白了,对值得自己尊重的人,虽说不至于做出让对方感到高兴的行为,但至少不做出使他生气的行为,就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礼。就这么简单”。这关于“礼”字一课,形象生动,并且深刻。让学生明白了何为礼,何为真正的礼。
“学生受教,多谢先生。”所有学生统一行礼。
海芋见状,知道今天的目的已然达到。就说道:“除丙字斋以外,其他人可以离开了。”让丙字斋的学生走到近前,对他们说道:“你们既然知道了何为师,何为礼。那么,杜先生既是你们学习之师,可你们上次的所作所为符合“礼”吗?我上次说,你们错处有三,那天我只提了两点,这就是第三点。”
台下丙字斋的学生,齐声回答知错。然后又齐身向杜仲道歉行礼。杜仲连忙回礼,直说不必。
海芋觉得,这一次,他们应该是真的知错了。其实,杜仲也是一个嘴硬心软的人,他确实是一个好老师。上一次他虽然亲自跑来批评丙字斋的学生,但是却拦下了戒律队。不然,早就有人挨罚了。所以,海芋才打算为他说一说。估计这些学生也知道这件事,这次的道歉,应该是真心实意。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