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都城。
太子玄明正在东宫大宴宾客,其中有同父异母的三弟,陈留王。
更有那梁国重臣礼部尚书李老夫子,再加上都城大小官员,奇能异士有上百人。
此时,东宫崇明殿灯火通明,宫女穿着薄薄的白纱在中央翩翩起舞,更有那低胸侍女持着酒壶穿梭于众人之间。
有些好色的宾客在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朝那白腻的地方摸了一把,让那侍女犹如兔子受惊了一般。
“请东宫至宝。”
一道尖细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大殿上首太子身旁站着以为阴柔的太监,正是东宫陈宫监。
如今皇上重病,太子监国,这宫中自然是这位面无胡须的太监为首了。
而今日,正是那位太子举办的一场品宝宴,据说有一位奇人路过梁国都城,见到东宫光华大盛,便带着一宝献给了太子。
传闻这宝物有通天彻地之能,能够定鼎国运,又能够镇压刀柄,还能让人延年益寿,端的是一件好宝贝。
而那位太子得了宝贝之后,更是大为高兴,将那奇人封为了梁国国师。
如此便惹恼了治理梁国的众多儒家弟子,一个旁门左道居然身居高位,参与国家大事。
岂能让他们这些人服气。
于是,朝堂之上,朝野之下,那儒门弟子和国师更是斗的你死我活。
太子见到两派人势如水火,将整个梁国弄得民不聊生,不得已,才想出这个品宝宴,请了两方的领袖。
一位礼部尚书,另一位则是那国师。
打算借此机会让两家同心协力,一起安定国内的混乱。
随着那陈宫监的喊声,八名身强力壮的军士抬着一个蒙着红色绸布的东西来到了大殿中央。
随后,几名艳丽的舞姬摇动着腰肢,将那红色绸布轻轻掀开。
一阵耀眼的光芒将整个大殿照的一片通明。
“这是什么--”
“你个死书呆子,这叫七宝妙树,乃是国师献给太子的至宝。”
“哼,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时候朝堂之上轮到了你们这些江湖骗子说话了。”
一时间,大殿又是一阵嘈杂,让那位太子脸色异常的难堪。
他缓缓地站了起来,英俊的脸庞阴寒这一股愤怒,这些儒门弟子依仗着书院,学宫,几乎将整个梁国的朝政都把持住了。
而自己,还有那位已经没有了野心,宣布重病不能视朝的父皇,都成了那些文人手中的人形印章。
这大梁国五千里山河,是自己的先祖一刀一剑打下来的,凭什么这些腐儒有资格管理。
“静声!”
陈宫监见到自家主子脸色难堪,急忙再次高喊了一声。
这些人方才慢慢的止住了嘈杂。
“今日里,国师和我商议,朝中因为官员众多,因此本王决定,以法力定去留。”
“同一位置,书院出一人,国师出一人,胜者留。”
那太子冷声说道。
此言一处,让场中的书院出身的文人大惊,领头的兵部尚书李老夫子更是颤颤巍巍的离席而出。
只见他朝着太子弯腰算是行了一礼,一脸正色的说道:“王爷,我大梁国讲过七百余年,从来没有那旁门左道来担任国中官职。”
“而且历来,圣人教化众生,儒门治世已经沿袭了无数年,臣认为此事不妥。”
“李老先生此言差异,正是因为儒门统治诸国太久,以至于无数的儒门弟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贪污腐败横行,民不聊生。”
“或许李老先生德高望重,一身清贫,但是请你看看你的周围。”
一声晴朗的声音打断了李老夫子的话语。
数十名儒门出身的官员狠狠的盯着这个头戴紫金冠,身穿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
这便是三年前来到了梁国,献宝之后,成为了当朝国师的那位旁门左道。
他自称海外散仙,道号玄明。
只见他款款而谈,声音洪亮,和那李老夫子一比,当真是神仙一样的人物。
“常大人,我听说你出身怀城书院,三十岁便中了进士,是梁国有名的天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可是你看看你家中。”
玄明那张清秀的脸没有一丝的表情,似乎在读一份圣旨一般。
“十八位妻妾,三百名奴仆,更有无数的奇珍异宝,我还听说你有一位妾室,来自西域,有着天身的魅体。”
“这些东西,以你进士境的修为,可是没那么容易得到的吧。”
那位常大人闻言,顿时大惊失色,怒视着玄明,道:“你胡说八道,何来此事。”
只不过语气之中充满了被人揭穿的味道。
修士之间,想要撒谎并不容易,众人从他的神情早就看出来了。
“常赢,吾等羞与你为伍。”
一名六品的官员指着常大人,怒骂了起来。
而李老夫子脸色铁青,那玄明说的倒是没错,这些年,书院依靠着儒门学宫,肆意妄为,大肆的收集一些奇珍异宝。
早已经忘记了当初圣人的教诲。
可惜的是自己却无能为力,书院虽然教书育人,但是却管不到已经参加了科举的那些官员。
一时间,儒门这边被玄明一人便打的节节败退,数名官员被当众剥夺了官位,去除了学宫的学位。
而那位常大人最惨,进士境的修为瞬间就被剥夺,一道白色的浩然之气消散在大殿之中。
高高在上的礼部侍郎顷刻就成为了凡人。
秦志和张若虚则做到了那位玄明国师这一边,算是他带来的那些奇能异士一伙。
早在几天前,两人便随着一个游侠来到了梁国国都。
因为那九幽玉简上的那人越来越清晰,秦志便断定这国都就是自己要找的地方了。
因此便随着那游侠来到了东宫,成为了那位国师阵营的一员。
今日里,原本只是想看看那所谓的东宫至宝的,没想到却见到了儒门居然被以为旁门左道的修士给侮辱成这样。
秦志喝了一口酒,望着那些儒门弟子,对着张若虚叹道:“太平盛世,最是腐蚀人心,想象当年那妖族未曾退出时,儒门弟子一往无前,常常都是和那妖族同归于尽的。”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