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 291 全面败退

291 全面败退

    不过也正是因为麾下士兵瞬间跑光,使魏延没有来得及做出更进一步的过份举动。

    这让诸葛亮心下稍慰。

    此前,为确保计划能够骗过司马懿,不露任何破绽,诸葛亮一开始并没有将实情告知魏延。所以魏延不遵将令其实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蜀汉急缺大将,上次把王平一撸到底后,诸葛亮因此叹气了很久;这次如果也把魏延一撸到底,那蜀汉真的就没什么大将了。

    更何况,马谡很久之前就曾特意提到过魏延的问题,说魏延孤傲主要是军中地位太高所致,适当降职打压一下,再委派到一个强势些的主将麾下当副将,磨一磨性子,以后就会好用很多。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诸葛亮才最终决定不告诉魏延“假死”之事,籍此来敲打敲打他。

    毕竟,玉不琢不成器,刀不磨不锋利。

    斟酌许久,诸葛亮转过身来,严肃地看着魏延:“来人,魏延不遵军令,擅权自专;拖下去,重打四十军棍。另官降三级,降为副将,克日到马谡帐下听用!”

    魏延暗暗松了口气,连忙拱手谢恩,任由士兵们将他拖下去暴打。

    刚才,他一度认为诸葛亮会处死他,没想到处罚这么轻。

    丞相心里还是有我的……魏延一边挨打,一边如是想着。

    诸葛亮很清楚,这件事往大了说,是夺权;往小了说,是私人恩怨,根本牵涉不到造反与否的问题。

    位于陇山大营的马谡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原时空里魏延结局会那么惨,全是杨仪借争权之事公报私仇。杨仪也最终因为擅杀大将,最终被刘禅处死。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三败俱伤的结果。杨仪没赢,魏延也没赢,蜀汉损失了两个人才。

    马谡刚来这个时代时,也曾深恨杨仪背后搞小动作,鄙视王平固执如牛,不屑魏延傲气冲天,想着有朝一日自己掌了权,非把这三个家伙狠狠收拾一番不可。

    但是真正坐到诸葛亮之下第一人的位子上后。暮然回首,马谡忽然觉得,以前那些耿耿于怀的恩怨,其实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尤其是上次收拾完王平之后,他并未获得预期中的快感,反而有些空虚,寂寞.....

    就像韩信功成名就之后,对待曾经给他胯下之辱的人,不但一笑了之,还给其封了个官。

    是韩信不能报仇吗?当然不是!

    一个强者踩死蚂蚁,能获得的快感太少了,反而会因此把鞋子弄脏。

    久攻萧关不下,马谡转而又回到了渭水南岸的蜀军大营,打算和诸葛亮一起围殴司马懿,迫使他放弃萧关,退往长安。

    然后,再一点点儿把司马懿彻底赶出关中地区。

    回到蜀军大营以后,马谡立刻派遣了百十个眼头灵活的斥候,沿着魏军大营和渭水两岸来回探视,察看魏军的动静。

    很快,斥候来报:魏军营中的秩序远不如之前齐整,士卒无精打采,士气低迷,开始出现混乱的前兆。

    马谡“丞相,漕运粮道已断,看来这一次魏军坚持不了多久了。”

    诸葛亮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从第一次北伐到现在,四年多时间,他终于第一次感觉到,魏国不如蜀汉。

    这一切的起源,都因为四年多前那次街亭任命。

    诸葛亮将指挥权重新交给马谡,传令吩咐各部部将严守已经占据的城池,不得擅自出动,然后挥了挥鹅毛扇子,躺回到床铺上,闭目睡去。

    有马谡在,他很放心。

    所以,他要睡养生觉了。

    现在蜀军不需要进攻,只要坐等魏军顶不住撤退,就可以尾随在后一顿猛击,而后顺势收复长安以西。

    两个势均力敌的高手对决,最好的策略不是把对方一下子逼入绝境,而是一点点蚕食对方的领土,城池,以一个持续高压的态势,逐渐达到己方的战略目标。

    也就是俗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因为在高压态势压迫下,敌方内部就会出现矛盾,分歧。一旦这个分歧无法解决,就会内部分裂。

    正如马谡预料到的那样,断绝了漕运粮道的魏军确实陷入了险境。士兵们神色不安的围在司马懿的帅帐外,期望大都督能够力挽狂澜,带他们走出困境。

    司马懿也正在思索这个问题。漕运被截断后,一向成竹在胸的他也有些没底了起来。

    蜀军军中有一种奇怪的木船,每船能乘坐十来个士兵,木船两侧有木轮,士兵们坐在船里,以脚踩踏而行,快如飞蝗。与此同时,士兵空出来的双手持弓搭箭,但见岸上魏兵来阻拦,就哔哔哔乱射一通。

    这飞舟跑的又快,又灵活,魏军的船只根本追不上,也跑不掉。

    通常,每次魏军运粮船一出现,就会有十来只蜀军飞舟极速赶来,绕着运粮船一顿乱射。等船上魏兵死的差不多了,粮船也就归了蜀军。

    如果实在是抢不了粮船,那么蜀兵就开始放箭,施行“得不到就毁掉”的策略。

    魏国的漕运粮道就是这样被断了的。

    司马懿并不知道这是马谡准备了说好的“黑科技”,只以为是爱搞小发明的诸葛亮又一杰作,苦思冥想几天无果后,他已经心生退意。

    但在他之前,次子司马昭已经建议撤军,既然水陆两条粮道已断,那么趁士气尚存的时候撤回长安,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为将者,当顺势而为,势在我则进,势不在我则避。

    听到这句话,司马懿深感欣慰。大儿子司马师已经可独立掌军,次子司马昭对战场形势也有着如此敏锐的洞察力,真不枉他的殷殷栽培。倘若魏国能挺过眼前这个难关,这天下以后必将有司马家一席之地。

    不过,司马昭接下来的话迅速让司马懿的欣慰打了折扣,“父亲,那萧关怎么办?就任由蜀军占领,然后我们再把关中之地尽数相让?”

    司马懿没好气的瞥了司马昭一眼,转头对夏侯霸三将吩咐道:“传我将令,令司马师徐徐撤出萧关,自渭水北岸,退往长安!”

    随着司马懿这个“全面撤军”命令的下达,魏蜀之间长达五年的关西争夺战,以魏国全线败退而逐渐进入尾声。  18169/1087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