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朕即大宋 > 第九十五章河中的出兵之论

第九十五章河中的出兵之论

    中亚的形势,决定了这场战事规模注定不会小了。

    甚至有可能是两个帝国的直接碰撞,自大唐之后,继任的东方帝国再一次出动大军进入了中亚,跟这里的土著帝国发生激烈战争,夺取中亚霸权。

    这种帝国之战,大宋的经验可是真不少。打西夏,打辽国,打金国,都是动辄出动数十万军队。

    最近的一次就在建业年间,赵桓御驾亲征,大宋出动军队五十多万,气吞万里如虎,一举北伐灭金,统一了万里山河。

    这就需要牵扯到枢密院了,到底要出兵多少人?

    是像大唐一样,选绝世名将出兵一万,关山度若飞。

    还是依旧保持大宋传统,兴兵十余万,一路平推?

    在确定出兵后,赵桓吩咐道:“让枢相跟虞允文过来,同计相定一下出兵事宜。”

    很快张叔夜就带着虞允文走了过来,向赵桓拱手行礼:“拜见官家,圣躬万福。”

    “免礼,赐坐。召卿等过来,是商议关于复河中地区的军事部署。”

    “究竟出兵多少,枢密院是何章程?”

    虞允文说道:“西方兵弱,前唐名将苏定方只率步卒一万,精骑三千就横扫各国,全定葱岭以西,出兵多少并不是胜负关键。关键在于官家打算如何统治当地。”

    “哦?卿如此自信?那跟朕说说有何不同。”赵桓眉头一扬。虞允文果然不愧是被伟人称赞为千古唯一人的顶级人才。

    这雄姿英发,睥睨四方的豪气,真可谓气冲斗牛。那可是万里外的疆土,十几国联军,是统治一个地区千年的帝国。

    在他眼中竟然不值一提,胜利是唾手可得的,唯一值得关注的是如何长治久安而已。

    虞允文立即侃侃而谈,说道:“葱领,古又称之为不周山。据传闻共工触不周山,使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不满西北,故日月星辰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因而当地地势高,而我朝水流皆自西北向东南流淌。”

    “如此地势显而易见,当地多山,多高原,往来之间不便。所以臣说出兵多少都没有问题。”

    “哪怕出兵一万,也能分而击之,以快打慢,当地守军只会疲于奔波,仓促迎击。”

    “前唐名将苏定方便是以这种方式大败敌军。臣读《旧唐书》曾数见苏定方用兵常乘其不备,冒雪进兵,昼夜兼程,长驱直入,纵兵进击,穷追猛打等等。”

    “这凭借的便是中原先进军事理念,以快打慢,攻敌不备,所以唐军万余人就能开疆拓土数万里。安西都护府两万四千人,就能统治万里山河。”

    赵桓点了点头,中原先进的军事理念,这是跨越时代的。

    只要中原内部没有士大夫吸血,国家财政顺畅,能够提供军队远征的物资。那远征军在万里之外不受君王、朝廷的瞎指挥,自然能发挥出极强军事素养。区区万人虽然少,但这是全副武装的精锐职业军人,自然可以吊打十几万蛮夷部落。

    所以远征军的战绩通常都比较好看。

    唐朝也是在这一次军事行动中,在西域大规模的设置行政区划。咸海被直接纳入了掌控当中,里海也在唐军的势力范围内。

    如果是咸海还是宋军能直接看见的军事目标,那里海就真的有点远了。

    说个最直观的印象,里海位处于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上。

    宋军如果跟唐军一样,一路打到里海附近,那意味着中原王师再一次打穿了整个亚洲……

    从最东侧的东海之滨,一直到亚洲最西侧的里海之畔,大概三万六千里的土地,都在大宋的掌控下。

    而南北向,帝国向北也一直延伸到了北冰洋,帝国的探险队正在冰天雪地里向北极圈里的白令海峡探索。

    最可怕的是,按虞允文的态度,打到里海,对宋军而言没有任何难度,也就是帝国愿不愿意承受一点代价去刷这个战绩而已。

    很显然,按赵桓给朝廷贯彻的务实传统,如果只是刷一次战功,而无法完成统治,这种事是摆不上台面的。

    赵桓便问道:“那卿以为我朝是否应该采用这种出兵方式?”

    虞允文说道:“在出兵之前,请容许臣跟官家介绍一下,大唐是如何失守的河中地区。”

    “可。”

    “大唐在安史之乱之前一直处于在西域的扩张态势中,尤其与当时刚刚立国的大食,曾经前后交战七次,其中六胜一负。”

    “对中原天朝而言,胜利都不值一提,毕竟胜利是常态,斩首大食人数以万计的战事司空见惯。赢得多了,一次次普通战事,根本不值得宣扬。”

    “但唯一失败的一次,就成为整个蛮夷光耀千古的战事,必须大书特书。这一战就是怛罗斯之战。”

    “这让人误以为怛罗斯之战后,中原就失去了对河中地区的掌控。”

    “但其实并非如此。毕竟安西都护府只是帝国边陲军镇,损失一两万人,以中原的体魄和规模,只要王朝稳固,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的事情。”

    “哪个拥有军队近百万的王朝,会因为边军损失了一万多人,就一蹶不振,放弃数万里疆土?”

    “事实上,怛罗斯之战后,前唐轻松的补齐了安西都护府军队的损失。天宝十年秋八月,前唐安西军队在高仙芝统帅下于怛罗斯战败,转到天宝十二年冬十月,安西军队已经在新任节度使封常清的统帅下将不服王化的西域大国大勃律灭国。”

    “由此可见,怛罗斯之战根本不影响前唐在西域的统治,甚至安西军队隔了一年就能在中原补充下,继续扩张版图,挥师灭国。”

    赵桓点了点头,觉得虞允文说的很有道理。

    只要帝国不乱,边军损失一万多人,那叫什么损失?百万大军随时可以抽出一部分补充到边疆去。

    三国夷陵之战,那么孱弱的蜀国丢失了五万精锐,都屁事没有,迅速重整国势,南征北伐。

    要说损失,那孙十万在合肥城下,十几万大军屡屡被张辽开无双,也没耽误他一次次北伐。

    说大唐损失了一万多军人,就在西域萎靡了,那简直把后面大唐的灭国之战当儿戏呀。

    那可是远出两万里,直接把当地国家彻底覆灭,国王脑袋都砍了下来。

    哪个萎靡的政权会有这灭国能力?

    看看大食有没有实力跑到如今大宋面前把高昌、西辽、东辽之类的国家给灭了?

    “所以是安史之乱影响了前唐在河中的统治?”

    “是,也不是。”虞允文从容说道:“这就涉及到出兵规模这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