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宗明天下 > 第1314章 金融改革——货币兑换

第1314章 金融改革——货币兑换

    “张警官,这上面写了什么?”在一处街坊内派出所门前的‘布告栏’旁,几个穿着短衫的青年汉子围着警察刚刚贴上去的布告询问道。

    “和你们没多大关系。”被叫做张警官的青年警察张幕城嗤笑着说道“这和做大买卖的商人有关,你们知不知道也没什么。要不是上头要求每个布告栏都必须贴上,分管中城的县尉还要下来检查,我才不贴这个。这纸多好,拿回去给儿子练字不比在布告栏上贴着强?”

    “瞧张警官你说的,我们现在手上没几个钱做点儿小买卖,以后不兴做大买卖?您就说说上面写了什么。”一个身材瘦高的人说道。

    “是啊张警官,您就说说,告诉我们呗!您又不是没空。”其他人也附和道。

    “行,那我就和你们说说。圣旨原话我也不说了,反正你们也听不懂。大概意思是,从下月初一开始,朝廷允许用宝钞兑换黄金,一枚金币重量九钱,市面价值等于一两黄金)兑换四十贯宝钞,允许所有大明百姓,不论良贱,在原本允许用宝钞兑换粮食的户部宝钞兑换司兑换金币。”

    “下边那张是京城栖霞寺等几个寺庙、道观的钱庄贴出来的,从下月初一开始也接受用宝钞兑换金币。”

    张幕城话音刚落,附近围观的人群就炸锅了。“能够用宝钞兑换钱了?真是太好了!宝钞虽然不容易丢,但藏也不好藏,兑换成粮食吧家里也没那么大地方放,找当铺钱庄换成铜钱或银子吧,总要抽水,还特别狠,不值当的。这下子就可以直接从朝廷或者钱庄换了。我想想,一两金子能换四十贯宝钞,在京城大约五贯宝钞能换一贯钱。”刚才那身材瘦高的人计算起来。

    “还有三天就是下月初一了,得赶紧回家将藏着的宝钞都掏出来,三天后一大早就去换成铜钱!”还有人说道。

    “那以后还能不能用宝钞换粮食了?”有人关心起了这个。

    “张警官,这能够用宝钞换钱的事情怎么和我们无关?我们虽然买卖不大,但手里也是有几贯宝钞的!”另外有人高兴过后有些不满的对张幕城说道。

    “是啊张警官,这和我们也有关系,您怎么说和我们无关?”另外几人也叫道。

    张幕城冷笑一声,正要说话,忽然微微转向,对着道路中间笑道“唐老爷,早上好。”

    众人忙回头看去,就见到是这附近一家名叫山东面馆的饭馆的老板唐伯鹤,都行礼道“见过唐老爷!”

    这个唐伯鹤虽然只是一个面馆的老板,但却了不得。据说当年当今陛下还没当皇太孙的时候曾经到他家的面馆吃饭,非常喜欢,亲笔题写了‘山东面馆’四个大字,至今被挂在饭馆内,当做镇店之宝;他家的儿子因聪明伶俐被陛下看中,送入上直卫当将领,后来出征安南的时候还立了功勋,升为实职千户。

    对于真正的大人物来说唐伯鹤算不上什么,但对于这条街上的人,哪怕是派出所的警察也是惹不起的人物,所以众人见了他态度都十分恭敬。

    “都好,都好。”唐伯鹤答应几句,问张幕城“这是发生了什么事?这么多人围着看,还很激动?”

    “唐老爷,即使您不问,我也会专门去您家里和您说。是朝廷又下了旨意,从下月初一开始,允许百姓用宝钞兑换金币。不仅是朝廷,京城所有寺庙、道观开设的钱庄也都可以兑换。”

    “不过,唐老爷,这可不是允许大家随意兑换。圣旨上写的很清楚,是允许用宝钞兑换金币,没说能够用宝钞兑换银币或者铜钱,而朝廷的金币、银币又都是不允许私自剪开的,剪开后朝廷不认,商户收的时候也会打个折扣,所以只是允许百姓用宝钞兑换金币,最低兑换一枚,也就是四十贯宝钞。”

    “所以,”他忽然转过头来对其他人说道“我一开始说与你们没关系!你们谁能把四十贯宝钞换成金币就在家藏着?至于进货或者买东西的时候,你掏出一枚金币来付账?”

    听到这话,在场的其他人都叫道“这什么规矩,允许换钱了,竟然还只能兑换金币?什么破规矩?还他妈不如没有呢!”

    “就是,只能换金币有个几把用!”“就是就是!”

    “你们敢非议圣旨?信不信我把你们都抓起来关到监狱里面吃牢饭?”张幕城对他们叫道“还不快去做买卖?既然知道和自己无关了还在这里待着做什么?”

    听到张幕城的话,众人不敢再大声议论,虽然仍小声嘀咕,但确实也该去做买卖了。纷纷散去。

    遣散了众人,张幕城又转过头来看向唐伯鹤,等待他的询问。

    唐伯鹤又问道“那以后宝钞还能不能换粮食?”

    “可以,当然可以,而且宝钞兑换司兑换粮食的地方不变,就是加了兑换金币而已。”张幕城忙回答。

    “那下这道圣旨的用处是什么?”唐伯鹤也不太理解。

    “我也不知道。”张幕城也说道。他不过是一个小警察,就是个芝麻大小的人物,上头吩咐什么他就做什么,不需要明白原因,他也不想弄明白原因,反正他的俸禄从几年前开始一直都是银币。

    唐伯鹤想了一会儿没想明白,暂时不想了,对张幕城笑道“本来是想在街上溜达溜达,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店铺,与你们派出所的李所正聊几句。听到这事就没法溜达了,我得赶紧回去准备准备。所以张警官,我就不与您说话了,这就回去了。对不住张警官,下次我再请警官喝茶。”

    “唐老爷您这么客气做什么,您赶紧回去吧,我就不耽误您的时候了。”张幕城也说道。

    唐伯鹤又与他说了一句,随即转身向自己家赶回去。在回去的路上,他又想起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各个寺庙、道观的钱庄也愿意兑换金币?’

    ……

    ……

    “这自然是朕给他们下了旨意口谕)的缘故。”三日之前,面对户部尚书陈迪提出的相同的问题,允熥回答道。

    “这,若是他们阳奉阴违,如何处置?”陈迪又问。他才不相信一道圣旨,还是口谕,就能让这些寺庙、道观愿意接受宝钞兑换。

    “爱卿放心,他们必定不会违背朕的圣旨。”允熥自信地回答。

    他的自信当然不是基于自己的口谕。虽然在大明的地界没有人敢公开违背他的旨意,但阳奉阴违的情形是存在的,有的时候允熥也没办法。但这份口谕,允熥相信他们一定会遵守。

    原因嘛,当然就是以僧道录司的名义将京城开设了钱庄的寺庙、道观的掌事人全部召集起来后,由中书舍人胡俨对他们暗示若是哪家不遵守朝廷的命令,一旦被发现,以后不许开设钱庄、当铺。

    金融业这一行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几乎就是空手套白狼,谁也不想放弃,真要是因不遵从圣旨被迫退出,损失太大,哪家都舍不得。而且借壳重新开设也不成。一来没有了教派背书,百姓的信任度会大大降低,生意会差很多;二来,若陛下真的想查,借谁的壳都能被查出来,到时候处罚会更重,下场会更惨。

    而且允熥也不是只有处罚的威胁,也有鼓励。胡俨唱过白脸,杨荣就上来唱起了红脸。“诸位高僧、真人,这对诸位也未尝不是好事。”

    “诸位高僧、真人,钱庄这一行当如此赚钱,不知有多少人眼红。现下只不过规模还不大,所以无人插手,但随着京城越来越繁华,这一行当赚的钱越来越多,总会有一日有人要插手。到那时诸位如何保住自家的产业?”

    “若是此时听从朝廷的意思,以后就有朝廷护着,没人敢对你们动手了。”

    “而且,”杨荣又说道“户部有感于钱庄、当铺行当十分混乱,多有开设不久就关张的,致使百姓、商户损失惨重之事,有整顿这一行当之意,一般人不许开设。诸位高僧、真人的钱庄替朝廷办了这个差事,朝廷岂会不许你们开设?”

    听到杨荣这番话,在场所有的人都忙说道“必定听从朝廷的命令。”

    杨荣适才讲了两个好处,其一就是让他们能保住自己的产业。虽然如同栖霞寺这样的寺庙在普通百姓看来已经是庞然大物了,但在真正的大鳄,比如说徐家、常家、李家、蓝家这样勋贵眼中还算不上什么,现下陛下似乎又鼓励他们做生意要走宋代的路子,若是顶级勋贵要夺,或者‘入股’他们的产业,他们是万万阻挡不了的。或许武当派、龙虎山、泰山派、少林寺这样宗教界的超级势力能够阻挡,但他们都不在其列。

    可若是他们有朝廷护着,或者更直白的说,他们有皇家护着,虽然也要对皇家割肉,但总不至于将自家的产业都送出去,比对勋贵割肉更加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