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宗明天下 > 第1253章 农业改革——从单位土地最高产量到单位个人最高产量

第1253章 农业改革——从单位土地最高产量到单位个人最高产量

    “……,他又没有别的本事,因此日子过得很差,也没有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就一直打光棍到这个岁数。”陆灵风解释道。

    “那今天就是他娶上媳妇的时候。”允熥笑着说了一句,对杨凌喊道:“你说说,收成会少多少?”

    “要是少费一半的力气翻土、松土、混土、碎土,收成会少两成;要是在少一半肥,再少一成。”杨凌喊道。

    “也就是说,总共少三成的收成。就算用上本老爷会发给你们的新农具,收成至少会少两成,是不是?”允熥说道。

    “是。”陆灵风首先答应,其它农户也陆续答应。这么一个有钱的大爷,既然答应给他们新农具,怎么也不至于故意骗他们。

    “若是少用一半力气,确实每亩地的收成少了,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将剩下来的这一半力气用来种另外一亩地,可以多得七八成的收成?”允熥忽然说道。

    “这!”陆灵风瞠目结舌起来。他万没有想到,允熥会说这句话。

    “现下大明人少地多,虽说京城郊外已经没有富裕的田地了,但就在江北还有。湖广更是有无数待开垦的良田。”

    “若是你们转变观念,用同样的力气就能多种一倍的田地,总收成能多六成之多!”

    允熥所说的,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将农业种植思路从追求单位土地最高产量,转变为追求单位个人最高产量。只不过他这样说农民肯定不懂,所以在宫内进行了研究以后,选定了这个对提高农业生产最好的比例来推广。

    这样的方法只有人少地多的国家才能实行。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推行的结果就是大量农民失业,城市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新增大量工作岗位,最后就是造成民变甚至造反。

    可大明此时才不到七千万人,领土面积算上藩国的土地极为广阔,按照允熥的推算即使是全部采用新的种地法子这么多田地也种不满,自然不担心。

    农户们听不懂‘观念’这个词,但其它的话还能听明白的,颇为心动。可马上有人反应过来,喊道:“老爷,可是京城周边已经没有田地了!按照您老的说法,庄子里的这么多地一半的农户就可以种,剩下的人干什么去?”

    “本老爷有两条路给你们选!”允熥对这个话题早有预备:“其一,是进城务工。本老爷手上还有不少工坊和店铺,也需要工匠和伙计,工钱不会比留在庄里种地的人赚的钱少。”

    “其二,就是去江北的江淮省开荒!江淮省人少地多,有大片空着的田地。”

    “老爷,江淮省的地没有京城的好!”有人喊道。他们这两条路都不想走。进城做工那可是没保障的,万一事情做得不好被辞退就彻底没活路了;去江北开荒却又因为离着京城远不愿意。可开荒这个事情在大明算得上政治正确,若是这个老爷一狠心向朝廷汇报,朝廷强制迁移他们去江北开荒他们也只能受着。

    可今日这个老爷亲自来和他们说,可见是下定了决心,他们只能二选一。而且多半是孩子多的人家分出一半,除了庄头家里谁都可能被送走。这样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们宁愿去江北开荒。毕竟开荒的田地是自己的,收成多少总有个保障。

    但人向来是能占便宜就占便宜的,也不能就这么答应。所以他们就捡问题说一说,想要争些好处。

    “凡是去江北开荒的,一律赏赐一头牛!本老爷还会上报朝廷,朝廷给的开荒种子之类的也少不了你们!”允熥当然看出了他们的心思,马上又道。

    “一头牛!”听到这话,众人先是一愣,之后狂喜起来。一头牛啊,虽然这些日子已来随着战利品运到中原而价钱不断下降,但也不是一般的农户买得起的,能有一头牛,就算去开荒也值!

    不过允熥的情绪却有些低落。他从柜子上跳下来,对陆灵风说道:“该说的事情,本老爷都已经说了,剩下的你来处置。挑选出留在河沿庄的人,其余的若是有愿意入城为工匠或伙计的,就告诉本老爷。”

    陆灵风答应一声,开始安排起来。允熥自己则走到刚才一直旁观的朱有炖身旁,说道:“弟弟可明白兄长的改革为何了?”

    “弟弟明白了!”朱有炖的表情非常高兴:“这样一来,大明的农户就能种更多的田地,大明的粮食产量就会更多,以后就连平民百姓也能一年四季都吃饱饭了。这可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治世。”他可是聪明人,不会被编写史书的人轻易忽悠了。所谓治世大多是一般百姓能够吃个七分饱,农忙的时候吃饱饭就不错了。

    “这也不见得,汉初之时气候比现下要好,田地的收成也多,那时虽然田地不如现在多,可人更少,未必就不能让百姓都吃饱。”

    “还有唐代开元年间。开元盛世在史书上可是被编修之人大大的夸赞了一番,未必就全是假的。”允熥强打起精神说道。汉初和开元年间也是他认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真正的治世。

    这时朱有炖也注意到他情绪不高,好奇的问道:“兄长,这法子如此好,这个庄子的农户都愿意实行,如此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之事,兄长为何不太高兴?”

    “我本想让多余的农户都进城务工,可看起来竟然一个愿意的都没有。”允熥道。

    “兄长,让他们去江北开荒不好么?为何想要他们进城务工?”

    “工业是强国之本,所谓无农不稳,无工,罢了,和你说也说不明白。”允熥此时也不愿意多解释,而且朱有炖也确实听不明白,说了一半就不说了。

    朱有炖刚要说话,可忽然从允熥身后不远处传来声音:“老爷!小人有事禀报老爷。”

    “何事?”

    “有一人愿意进城做工。”

    “有人愿意进城做工?”允熥精神略微振了振,问道:“何人?”

    “就是适才那个答老爷的话的杨凌。”

    “是他?”允熥看了一眼那人,见有人站在杨凌身边说着什么,可他露出一脸满不在意的神情。

    “罢了,既然愿意务工,收下他。”允熥嘴角忽然露出笑容:“将来,他一定会让整个河沿庄的人都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