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诺丁汉。
黄昏将要来临,诺丁汉军营里的英国官兵们,都如同失去了主心骨一样呆坐在营地四处。
诺丁汉的士兵们在兵营等着广播响起,颓废像是一杯浓郁的精神毒酒,在人群中无声无息地传递着。
落日时刻,昏黄的余晖映照在人们的脸上,不少人眼角流露出悲伤的感情,抓枪的手不却只能慢慢松开。四周一片寂静,谁也没流露出要交谈的念头,大家都有着相似的心情,大家都对将要发生的事心照不宣,或许唯有沉默,方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突然间,电流通过的声音,在军营上空格外清晰地响起,接着,广播中戈特司令熟悉的声音出现:
“……我军在战争中表现了日不落帝国子民坚强勇敢,正直顽强,然而,联合王国的军队虽然骁勇善战,人民虽然勇于牺牲自我为国奉献,但是连续的战争已经给联合王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作战如果继续,大英帝国将面临更残酷的伤亡……”随着戈特的广播,士兵们纷纷地下了头。
其实在听到最后的结果之前,迁至爱尔兰岛上的政府会选择投降的风声,就早已在人们的耳中流转。
如今,尘埃终于落定,英国最终也没有逃过命运之神的宣判。
除了诺丁汉这边的国民自卫军营地,在整个英国北部,还有大大小小无数个小型军营也上演着同样的一幕。
虽然德军还没有占领英国全部的领土,甚至连占领英国的大部分领土都算不上。可是,世界局势已经本土的战局,让英国的三大政府都一致选择了投靠德国的道路。
就在三大政府同时宣布投降或投靠德国的同一天,西班牙紧急对英国宣战。
弗朗哥在这场不光彩的宣战中,颇有些当年墨索里尼对向德军投降的法国宣战那种风范。
急于在德国与英国签订和平协定前,捞到好处获取既定利益的弗朗哥,紧急调动了7个师的西班牙步兵,在集中了大量炮兵和西班牙轰炸机后,猛攻英属直布罗陀地区。
直布罗陀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端,本来就是西班牙的囊中之物。之所以这块近邻西班牙的地区会成为英国的飞地,还得源于两百多年前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期间,英军趁着西班牙内部虚弱的契机,一举攻占了直布罗陀。
两百多年来,西班牙对丢掉直布罗陀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也曾两次发起对直布罗陀的大规模围攻,试图夺回。
可知道直布罗陀成为英国海军的一个重要基地为止,西班牙的军队也没能夺回这里。
而且随着西班牙王国的国力下滑和大英帝国在全球霸主地位的建立,武力夺回直布罗陀的构想对于西班牙人来说也显得越来越不现实。
直到德军击败英法联军,法国投降的时候,莱因哈特第一次正式会见弗朗哥,要求允许德军通过西班牙领土控制直布罗陀海峡,以截断英国和西地中海之间的交通。同时,西班牙军可以得到一支德国空军的支援配合,以西班牙军队为主力,一举拿下直布罗陀。
尽管佛朗哥之前的态度明显亲德,但他还是拒绝了莱因哈特的要求。毕竟,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投机者,那时候虽然第三帝国如日中天,可人家日不落帝国也实力犹存。
当然,趁机收复直布罗陀是具有吸引力的,只是佛朗哥顾忌英国强大的海军,害怕他这边刚费力拿下英国人的“飞地”直布罗陀,英国人那边很可能会就反击并占领西班牙的“飞地”加那利群岛。
这样一来,对于西班牙来说就是有得又有失,相当于白忙活一场。
不过,由于墨索里尼那时候的态度非常积极,主动对莱因哈特担保,承担了地中海地区的全部同盟国军事任务,誓要重建罗马帝国,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湖。于是,莱因哈特与弗朗哥的交易也就无限期的终止了下去。
时至今日,大英帝国明显垮台在即,这个时候能捞到多少好处,都是自己的。而且,西班牙也不用担心一个崩溃的帝国来报复自己。
弗朗哥之前两头骑墙,无法就是看不透英德之间的战局,希望从中两头牟利。可现在,英国人输了,不在他们身上狠狠的捞一笔,实在不符合弗朗哥投机之王的外号。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几乎是步了墨索里尼当初的后尘,弗朗哥这次对英国的落井下石,也没有争取到任何军事胜利。
因为英军多年来的经营,直布罗陀要塞变得异常难以攻破,西班牙陆军的7个师,在炮击与轰炸的双重火力支援下,轮番进攻,却也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不过,西班牙首次出动正规军,以同盟国成员国的胜负,与敌对阵营的国家作战。这件事本事的意义,就比攻占了直布罗陀还要更加有意义!
现在谁要是与同盟国军事集团作战,那还真是一件悲哀的事。
看看同盟国集团名单上那一长串名字,估计东方那位斯大林的心都凉了: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维希法国,挪威,罗马尼亚,芬兰,保加利亚,英国(三个政府都宣布有强烈意向加入同盟国集团)搞不好还得加上希腊,南斯拉夫这些亲德国家,或者还有荷兰这种被同盟国阵营成员国四面包围的国家。
而且,苏联南部的地区性强国土耳其,最近的动向也有些不老实。北方波罗的海三国,也颇有些在迎合德军以求赶走苏军的意向。
这么看来,苏联的境遇好像真不怎么样。
虽然他的同盟国对手,也就是一大堆跟着德国混的小弟里面,有一大半都是些不怎么强大的小国,就算是西班牙,土耳其,英国,法国这些曾经的强国,现在的实力也远不及巅峰状态。
但是,这些国家只需要围绕在一个足够强大的德军周围,也足以让苏联感到强烈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