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我倒是有一个建议。”坐在弗朗哥旁边的莫拉将军,淡淡的提了一句。
由于西班牙军队之前参与的都是内战,而对内战争中,即便他们的将军打了再大的胜仗,都无法被称为名将。
真正被认可的名将,一定是对外作战中,为本国利益打赢外来敌人的将领。只要击败异族的将军,才有资格被叫做名将。
而莫拉将军,就是一个战绩斐然,但是却无法被评为名将的西班牙将军。
莫拉在内战中,或独自击败,或与盟友共同击败,总计杀伤俘虏了超过30万人数规模的西班牙共和军的军人。
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绩,但终究也只是家里斗,是拿不上台面的战果。
这一次,如果真的按照德国的要求出兵,那莫拉这位全西班牙最有可能成为名将的将领,就有机会真正的成为近代西班牙第一个被世界认可的名将!
“怎么,你想要参战吗?”弗朗哥猜测莫拉是想要把握机会,劝自己接受德国的建议出兵。
因为这样,莫拉理所当然的就能成为这次的领兵将领,然后一举跻身世界名将的行列。
“是的,我们必须接受同盟国方面对我们的要求。”莫拉毫不隐瞒的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这一点,弗朗哥自己也是清楚的,他们确实没有拒绝的底气。
但是,一向钟情与投机的弗朗哥,实在不想这时候就把手里的砝码,全部送到同盟国阵营。
他原本是打算周旋于分别以英德为中心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看风使舵,利用英、美与德、意之间的矛盾,从中捞取好处。
当初,西班牙刚刚结束内战,弗朗哥初步取得政权的时候,英法为了阻止佛朗哥靠近轴心国,不断地在经济上援助西班牙,以拉拢西班牙在大战中保持中立。
那时候,刚依靠德意两国出兵援助才取得政权的佛朗哥,却翻过身来就利用英法的拉拢,借力英法,防止德、意两国在西班牙内战后控制自己。
为此,弗朗哥甚至在之后一次马德里盛大阅兵典礼上,故意把准备要出席的德国党卫军副总指挥史蒂夫的名字,排在那时候正好担任法国驻西班牙大使闲职的贝当后面。
这件事,让一向好说话的史蒂夫都惦记了好些年。在后来贝当本人都向德国投降后,史蒂夫还特意在之后一次巴黎阅兵中,请德国秘密警察的部长罗斯帮忙联系,邀请到贝当观看,然后把自己的出席名字摆在贝当前面。
除此之外,佛朗哥还在英法对德国宣战后,马上又宣布西班牙为中立国,游离于交战双方之外,时而靠近德、意,时而为英、法叫好。当德、意力促西班牙加入轴心国参战时,佛朗哥又谨慎地予以回绝,他给莱因哈特和墨索里尼分别写了一封内容大致相同的长信,意思是说如果德国元首和意大利领袖能拿出一个德、意必胜的证据来,西班牙就马上加入德意钢铁集团的战争。
对于这种信,莱因哈特当然是毫不犹豫的厚着回信说“意大利能不能必胜,他不清楚,但是强大的第三帝国一定会在本元首英明神武的率领下胜利。”
而墨索里尼也与莱因哈特保持了脑回路惊人的相似,回信道“德国或许会失败,但是本领袖亲自领导下的意大利,必然是战无不胜的。”
结果呢,在两位领袖都对弗朗哥拿出了他们必胜的“证据”后,弗朗哥也仍旧没有加入德国与意大利期待它加入的战争。
不过,那时候莱因哈特倒也无所谓西班牙来不来,反正他那时还完全有把握按部就班的赢下去。
可现在,遇到了原本历史中最终直接导致第三帝国被拖垮的苏德战争,莱因哈特就不能坐视西班牙看热闹了。
弗朗哥这个时候终于不再游走于英法与德意之间,毕竟英法两国都已经被德国接连轻松击败。
但他又想要在苏联面前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了。
在弗朗哥眼里,苏联与同盟国多国联军,到底哪一方会赢,还真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明面上,即便弗朗哥再怎么感觉德国一方是必胜的,可他也仍旧强使自己冷静下来,不要一时热血上脑,就把自己的命运彻底寄托在德国那位莱因哈特的战争政策上面。
当初,英法一方还不是气势汹汹,让弗朗哥感觉胜算颇大。结果还不是都在与德军交手两个月内,就被吊打的跟落水狗一样狼狈。
“万一德国组织的联军输了,苏军攻入欧洲。那时候,你绝对我们该怎么办?”
弗朗哥对莫拉说这番话的时候,并没有一丝责怪与讽刺的意思。
莫拉好歹也是从当年西班牙内战一开始就跟随在弗朗哥身边的重要将领,在德意军队插手之前,哪怕在弗朗哥这一阵营最困难的时候,莫拉也还在为弗朗哥尽心尽力的指挥部队抵抗。
对于自己这位亲信,弗朗哥其实也只是想咨询了解莫拉心里的看法和建议而已。
至于莫拉想要借此成为世界名将,弗朗哥也没有必要去反对。
自己手底下有一位世界名将,对于他本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面对弗朗哥的征询,莫拉点了点头,然后从位置上起身认真讲道:“在我看来,想要留有后退的余地并不难。”
“哦?快说说。”弗朗哥原本一位莫拉只是单纯的想要指挥远征军作战,没想到,他居然还真的有好办法。
得到弗朗哥的继续征询,莫拉马上接着阐述道:“对外,我们只是宣布西班牙由中立国转变为非交战国。这样一来,如果德国最终输掉了与苏联的战争,我们也可以向苏联政府强调“西班牙派志愿军并不等于站在德国一方参战。”
莫拉顿了顿,露出一丝微笑:“既然同盟国盟友方面要求我们拿出11个德械师,那我们就把这些部队拿出来好了。只不过,不是以西班牙陆军的名义,而是以志愿军的名义”
用志愿军的名义参见别国的战争,这在欧洲本来就是一个常见的通用手段,已经不新颖了。但是,它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