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章靠着潞州城内所有力量加在一起,一万两千人,硬是突破城外两万晋军士兵的围困。
刚刚突破围困,王彦章便得知了汴州城已经被李存勖攻陷的消息,当即震惊无比,因为李存勖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且汴州城几乎没有怎么抵抗。
震惊过后便是愤怒,破口大骂汴州守军的无能,以及马宏云这个反臣贼子。
不过,再怎么骂,也挽回不了什么,当下只能辅助陛下夺回汴州城,击退李存瑁。
王彦章先是联系了正从潼关返回汴州的朱友贞,得到朱友贞的命令,联合潞州临近的,芯,泽二州兵力,加上一路上又自行招募了一些,总共三万人,从潞州一路南下。
从九月十七日,至九月十九日,王彦章大军一路收复数个县城,兵临相州城下。
王彦章下令对相州城发动猛攻。
晋军只在相州城留守了六千士兵,王彦章大军猛攻半日之后,又收复了相州城,走当初李存勖偷袭汴州的路线,逼近黄河。与此同时,朱友贞和二十五万梁军也即将杀到汴州。
王彦章和朱友贞两支大军,当真做出了夹击汴州的态势。
朱友贞得知王彦章收复汴州,逼近黄河后,非常高兴。
“李存勖,你敢欺骗朕,偷袭朕的汴州,朕一定要你不得好死!”朱友贞对收复汴州有很大的信心,觉得李存瑁一定会败在他手中。
然而,梁军的态势看上去似乎很迫人,可是晋军一直还没有反击,一旦晋军开始反击,他们还能保持这样看似迫人的态势吗?
至少,王彦章是没有多少信心的。
做为梁国第一名将,身经百战,王彦章无疑对战场的形势,以及战争的演变都有一个很准确的估算,第一个估算便是他恐怕过不了黄河,更别说参与夹击汴州了。
第二个估算,其实也是对收复汴州没有任何信心,满心惆怅。
他其实已经能够预料到梁国的败亡,李存瑁不仅攻下了汴州,还从汴州东北部突破将汴州和晋国连成了一片,加上汴州城内大量大梁高级将领的家小,这个仗根本不知道怎么打,当下的梁国不过是困兽之斗,只是出于对梁国的忠心,驱使着他必须帮助朱友贞继续这场战争罢了。
也怪当初朱温的一招臭棋,以为把所有高级将领的家小全部放在汴州,掌控在手中就能够驱使他们为大梁效力,不敢有异心。
这样做是能起到一时的效果,可惜朱温忽略了人心,他这样做等于胁迫,真正心甘情愿的人并没有多少。也将梁国的所有根基都集中在了汴州,有汴州在则梁国根基才在。
所以说这一次,李存瑁一举袭破汴州,便已经算是直接摧毁了大梁的根基,没有了根基的大梁,还怎么战!
正如王彦章所料,他的大军刚刚临近黄河,四万晋军便也在李嗣源的率领下前来拦截。
两军遭遇,这是晋军第一波反击。
晋军足有四万,反观王彦章大军一路大战到此,所剩不过两万余人,只有晋军的一半多一些。
“迎战!”两军这般遭遇,没有选择,况且大梁也已经退无可退,只能一战。
“杀啊---”两军士兵冲杀在一起。
李嗣源战马长剑,专门找上王彦章,长剑朝王彦章削去。
王彦章以方天画戟相迎,两军主将战在了一起。李嗣源或许不是王彦章的对手,但在王彦章手下支撑个几十回合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彦章,晋王对你的承诺现在依然有效,只要你肯投降,便封你为大司马,位极人臣!”李嗣源一边应对王彦章的攻击,一边对王彦章说道。
王彦章做为梁国战神,领军才能冠绝各国,没有几个人能够比肩,这样的人才,李存瑁还是非常想要得到的,所以仍旧愿意继续招降王彦章。
不过,王彦章曾得朱温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死忠梁国,怎么可能肯投降。
“我王彦章顶天立地,绝无可能投降,看戟!”王彦章大怒,手中方天画戟用尽全力刺向李嗣源。
李嗣源举剑相迎,但长剑差点被王彦章方天画戟挑飞,自己也差点被伤到,极为狼狈。
李嗣源虎口有些发麻,也不禁恼怒。
“王彦章,你自己找死,就怪不得任何人!”当然,李嗣源虽然恼怒,但单论武艺而言,他的确不如王彦章,自己不会与王彦章死拼。
虚晃一剑后,策马离开和王彦章的纠缠。
王彦章想追上去斩杀李嗣源,不过被大量晋军士兵阻拦,不得不与这些普通晋军士兵厮杀。
李嗣源指挥绝对数量优势的晋军围歼王彦章的梁军,因为李存瑁攻陷汴州的关系,晋军上下士气高昂,战斗意志极高。而王彦章梁军这边,则相反,因为汴州的丢失,士兵士气不高。
梁军不过是靠着王彦章的威名,在王彦章的带领下勉强交战。
然而,梁军本来数量就不如晋军,士气再不如,便不可能取胜。梁军有王彦章,晋军同样有李嗣源,李嗣源武艺或许不如,但智谋绝不逊于王彦章。
两军激战两个多时辰,梁军死伤过半,到底不敌晋军,开始被打得节节败退,随时可能演变成为全面溃败。
王彦章方天画戟又斩杀两名晋军士兵后,分析出了己方大军即将全线溃败的态势,无奈的叹息了一声,整体实力的巨大差距,到底不是他一人能够扭转得了的。
王彦章是名将,很清楚战场态势的演变,当然不会直接战到己方大军崩溃。
过不了黄河,他的目的便只能是尽可能拖住一支晋军力量,让朱友贞二十五万大军到达汴州与李存勖交战,多一些获胜的可能,这是他唯一能做的。
“传令全军,向西北方向撤退!”王彦章随后,带着仅剩一万左右的梁军且战且退,退往西北方向的一片群山,要靠着群山保住麾下仅剩的大军,只要他没有彻底战败,便能拖住李嗣源这支晋军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