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 > 【015】建镖局,邂逅冯紫英

【015】建镖局,邂逅冯紫英

    在大明,民间并不禁止老百姓携带兵器。

    但如果公开招兵买马,聚集大量士兵,肯定会遭到朝廷的围剿。

    那应该怎么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贾蔷凝眉思索了一会儿后,脑海中忽然蹦出两个字——镖局!

    稍一思索后,贾蔷决定,镖局的名字就叫“蔷威镖局”。

    单独一个镖局的人肯定不多,如果太多,也会引起怀疑。

    但如果建立一百个、一千个、甚至一万个镖局呢?

    不就有百万大军了吗?

    在明面上,只是一个个镖局。

    但实际上,就是一支支小部队。

    平时分散在各处,等到真正扯旗造反的时候,再合兵一处。

    贾蔷想到就干,绝不瞻前顾后,拖泥带水。

    他把原先住的那座豪宅,当做第一个镖局的地址。

    这座豪宅位于宁荣后街,是一个五进的四合院,有一扇大门加四扇小门。

    里面有五个封闭独立的院落,每个院落之间有小门连同,属于深宅大院,总面积有一千八百多平米。

    贾蔷先招了十名懂武艺的闲汉,暂时让他们在鸳鸯火锅酒楼充当护院。

    等镖局开展业务后,再从他们中选拔几个担任镖师。

    当然,贾蔷还会招更多人手,担任镖头、镖师和趟子手等职位。

    但眼下最紧要的,是需要找一位武艺高强的人,担任总镖头。

    上次系统奖励给他霸王枪法和霸王戟法,但并没有直接给他枪和戟这两样兵器。

    贾蔷骑马赶到神京城最好的铁匠铺,让店老板打造一杆枪和一杆戟。

    店老板谄笑道:“敢问公子,想打多重多长的枪和戟?”

    贾蔷淡然一笑道:

    “枪长一丈三尺七寸,重八十一斤。”

    话还没说完,店老板就猛地瞪大了双眼,倒吸一口凉气,却听贾蔷继续说道:

    “戟长一丈二尺,重一百二十九斤。”

    话音落下,店老板嘴巴大张,瞠目结舌,差点忘了呼吸。

    周围的打铁匠和顾客们也惊愕地看向贾蔷,就像在打量一个怪物。

    贾蔷看到店老板愣怔出神,挑眉问道:

    “老板,你听清我的要求了吗?”

    店老板这才回过神来,咽了咽口水,涩声道:

    “听清了,但老朽有些不解,公子为何要把枪和戟打造得这么重?

    非是老朽大惊小怪,实不相瞒,老朽做铁匠三十多年了,还从没有遇到过哪位顾客定制如此重的兵器。”

    贾蔷笑道:

    “这就不关你的事了,你只需要按我的要求打造即可,只要锻造得好,不会少了你银钱。”

    店老板喏喏点头陪笑道:

    “公子所言甚是,是老朽多嘴多舌了,请公子放心,我一定让手下用最好的钢材为你锻造枪戟。

    这两样兵器一共需二十一两银子,烦请公子先付十两定金,等你一个月后来取时,再结清余款即可。”

    “行!”

    贾蔷随手付给对方十两银子,转身走出铁匠铺。

    “这位公子请留步!”背后突然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呼喊声。

    贾蔷回头望去,却见一个英气勃发,锦衣华服的青年从铁匠铺里追了出来。

    “阁下有何贵干?”贾蔷淡淡问道。

    青年挑了挑刚毅的大刀眉,拱手笑道:

    “在下是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敢问公子高姓大名?”

    贾蔷的眼前微微一亮,在原著中,这冯紫英是个豪爽义气,有勇有谋的将门虎子。

    贾蔷抱拳还礼道:

    “在下是宁国府贾蔷,久仰冯公子盛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冯紫英笑道:

    “原来是贾府的蔷哥儿,我刚才听你说要打造枪戟,却不知为何要造那么重?难道是你要用来练武吗?”

    也难怪冯紫英惊讶好奇,虽然冯紫英与贾府来往不多,但他以前曾与贾宝玉一起喝过花酒。

    从贾宝玉口中,冯紫英得知贾家的后辈之中,没有一个练武的。

    所以,他很纳闷贾蔷明明不懂武艺,为啥要打造这么重的枪戟?

    由于是初次见面,贾蔷不想交浅言深,淡然一笑道:

    “我哪里会什么武功啊?只不过是附庸风雅,想打造枪戟,放在家里当摆设,装装门面罢了。”

    冯紫英恍然大悟地点头道:

    “原来如此,我就说嘛,当今之世,哪里有人能使用这么重的枪和戟?

    那三国猛将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才八十二斤,

    你要打造的长枪却重达八十一斤,大戟更是重达一百二十九斤!

    恐怕只有吕布项羽这种绝世猛将,才能使用。”

    贾蔷笑着敷衍道:“冯公子所言甚是。”

    冯紫英笑道:

    “我向来喜欢舞枪弄棒,等你的枪戟打造出来,烦请你派人通知我一声,我想去贵府见识一下,

    说来惭愧,我还从没见过这么重的兵器。”

    贾蔷应允道:“行,届时我一定请你来府上做客。”

    就在他俩相谈甚欢的时候,却不知,正有一双眼睛躲在旁边一座茶楼的窗帘后面,怨愤不平地观察着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