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煌明 > 第六十章 匠户

第六十章 匠户

    徐煌继续巡视着千户所管辖之地,经过几个盐场,众人很快来到另一个百户所。

    杨大库介绍,这处百户所住的大多是匠户,有六十人,专门为千户所打造兵器,还有部分火器。

    明朝的匠户和军户类似,都属于特殊户籍,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还不许分户。

    匠户和军户想要脱离原户籍,入普通民籍,难如登天,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需要皇帝特旨批准。

    第二,参加科举考试,改变命运,有更改户籍的机会。

    这类人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万历首辅张居正,就是军户出身,孙传庭的祖上也是军户。

    军户翻身的常见,但匠户翻身的几乎没有。

    大多匠户生活艰难,衣食不给,除了官府发给的盐粮和偶尔赏赐的衣物之外,没有其它收入,手艺好点的才能接私货赚点银钱糊口。

    徐煌一行人进了间匠作坊,只见里面一些工匠正懒洋洋的打制着手上的兵器。

    唯一认真点的是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匠户,他聚精会神地敲打着铳管,不时地修正角度。

    徐煌没有打扰他,在旁边看了好一会,他随手拿起一支打造好的火铳,不禁眉头一皱。

    凭他对火铳的了解,这些火铳偷工减料,多半质量不过关。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东西不合格,徐煌看着都生气,于是高声咳嗽一声。

    杨大库冲着那老匠户喝道:“指挥佥事徐大人莅临,还不过来见礼!”

    看着那些工匠们苍白的脸色,徐煌也没有处罚他们,命管事的冯姓老匠户召来所有匠户。

    不一会儿,匠户们到了,纷纷跪倒向徐煌见礼。

    说是六十人,到场的只有三十多人。

    这些匠户大多属于住坐匠,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在当值以外的其余时间,可以自由活动。

    但是,匠户在身份上仍是父死子继,役皆永充。

    徐煌一挥手,让众人起来说话。

    他拿着一支火铳,道:“冯匠头,这火铳如何打造才能不炸膛?”

    冯匠头一下跪在地上道:“大人饶命,不关小人的事啊!”

    徐煌见他害怕的满头大汗,放缓口气道:“我知道,本官只是想了解清楚,你有何难处,不妨直言。”

    冯匠头颤颤巍巍地爬起来,回道:“大人明鉴,不是小人吹嘘,在整个扬州卫,小人打造火铳的手艺最好,很多十里八乡的盐商都私下找小人打造火铳......”

    哦,还是个技术人?

    徐煌笑了笑:“那这些火铳,你为何打造不好?如此粗制滥造,岂不堕了你手艺人的名声?”

    冯匠头嘀咕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便是小人手艺再好,料不够小人也没办法啊。”

    他拿起刚刚打造好的火铳,道:“就好比这把鸟铳,扳机,龙头,枪床和簧片都没问题,只有这铳管,需要管壁足够厚实,要做到合拢无缝,得耗费不少料。”

    说着,冯匠头的声音低了下去,说道:“千户所的上官们给我们的料有限,还让我们打造出规定的数量,我们没办法,只能减少料子完成任务......”

    “这样吗?”徐煌瞧着他。

    冯匠头认为自己的技术遭到质疑,忙说道:“只要用料足够,小人打造的火铳绝对没有问题!大人不信可以去打听一下!”

    忽然看到杨大库,冯匠头连说道:“杨大人家丁的火铳就是小人打造的,大人您可以问问杨大人!”

    杨大库沉着脸瞥了一眼冯匠头,又低眉顺眼地对徐煌道:“大人,这老儿说的倒是实话。”

    徐煌大为诧异,杨大库那几个家丁他是知道的,在河南半年,他们的火铳用的次数也不少,就没出现过炸膛现象,为此徐煌还专门询问了杨大库。

    没想到,这手艺人竟在这里。

    徐煌笑着安慰道:“冯匠头的手艺,本官大概知道了。”

    他看了眼其他匠户,道:“以后用料问题你们不用担心,本官只要求你们一点,打造出的火铳,务必全部合格!”

    匠户们只是愣愣听着,脸上没什么反应,有几个年轻爱笑的,倒是全程傻笑着。

    见状,徐煌秒懂,呵呵笑道:“只要你们打造的火铳全部合格,每人月饷一两!”

    月饷一两!

    匠户们惊呼,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每个人的脸上,尽是欣喜,就连那几个傻笑的,笑的更灿烂了。

    他们这些匠户,每月上工十日,歇二十日,按月由南京工部支给月粮,月支三斗至一石,增减不一。

    然而京师有一万多名匠户,南京内府各监局也有七八千,连年战争,朝廷缺钱烧粮,连户部都拿不出钱粮,更何况给匠户们发粮的工部。

    月粮拖欠个一年半载都是常事,甚至有时候直接停发了,匠户们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极为沉重。

    听到徐煌说有月饷拿,这些匠户们当场就失态了,一个个又跪又磕的。

    徐煌好言安慰一番,让他们好好做事。

    他一边沉思,忽然道:“冯匠头,你手艺这么好,为什么不多带几个徒弟呢?”

    冯匠头一愣,道:“这......这手艺是小人吃饭的家伙,怎可轻易教与别人?”

    每个匠户的手艺都是传家宝,不会轻易教别人,这源自传统,更关系到自己的生计。

    古代对传授技艺很讲究的,拜师礼仪一系列流程不容轻视。

    第一,先拜祖师,再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行拜师礼。

    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最后,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

    训话内容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这一套正儿八经的拜师程序走完,确定好师徒关系,才能传授技艺。

    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纪,还有这种情况。

    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去学个驾照,拜师礼是不需要了,但你交了几千学费,还得私下再发红包给教练,名为拜师费,这也是拜师礼的缩影,可以评定为陋习!

    要是学车按照以往拜师程序,那就麻烦了。

    首先,学车的行业保护神是谁?高粱河车神赵二?

    其次,民国时就已经废除跪拜了,你都新中国了,谁还愿意行三叩首之礼?

    教练们顶多保留收红包的传统,稍微负责任点的,会教育学员们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勉励学员刻苦学车,不要偷奸耍滑,免得再考第二遍,到时还得发一遍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