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循明 > 第十九章 睿智

第十九章 睿智

    毕自严躬身,老实憨厚的脸上,沉默的思索了好一阵子,抬头看着朱振,一脸诚恳的道:“陛下,户部的事,既在朝廷,也在地方,若只是整顿户部,怕是收效甚微,须进行一个由上而下,深入,全面的整顿,多年的弊政不是简单的调整几个人,或者清除阉党就能解决的。”

    曹于汴与王永光余光瞥着他,微微皱眉。

    他们两人,不约而同的在表达坚定态度,就是要给眼前的新皇帝信心,若是摆出困难,新皇帝会不会退缩?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天启?

    “卿家之言,深合朕心。”

    朱振随即的话,让曹于汴与王永光都是一怔。

    朱振看着毕自严,点头道:“国库的情况,我们都清楚,绝不是三言两句,调整几个人,处理几件事可以解决。从盐政到商税,粮税以及各种杂税,已然全面崩塌。朝廷的弊政,远远不止是税赋的问题、吏治的问题,想要中兴我大明,还需要认真的从长计议,要有一个整体策略。不过,话有说回头……来,拿起筷子,咱们边吃边说。”

    朱振还是有点饿,拿起碗,就扒了两口,见三人都不动,含混的道:“都拿筷子,曹卿家,你刚从诏狱出来,肯定饿了,无需拘谨,今夜咱们都不要拘礼,放开来谈。”

    曹于汴见朱振不是作假,便躬身,真的拿起筷子。

    王永光顿了顿,跟着伸手。

    毕自严更是直接夹菜,放到碗里,就大口吃起来。

    朱振看着,笑了一声。

    四人暂停话头,都开始吃起来。

    很明显,四人都饿了。

    曹化淳与王承恩站在门外,见着蜡烛灯下的四人,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曹化淳之前是对朱振或者说朱由检完全不了解,王承恩却察觉到,今天的‘信王殿下’有很大的不同。

    但他没有多想,静静立着。

    朱振四人吃了一阵,感觉差不多了,朱振放下筷子,端起茶,喝了一口。

    曹于汴三人自然跟着,动作都是一套,只是比朱振快了一点。

    等朱振擦完嘴,放下手巾,三人已经作聆听圣训状了。

    朱振刚才吃的时候,也是一直在思索着,组织着措辞,这会儿微微倚靠着椅子,神色认真的道:“话说回来,一切的问题,都要归结于人的问题,没有人,就不能去解决问题。而要解决,必不可少的就是钱粮,而在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我大明国祚的安稳,是以,兵部或者说兵权是基础,而后是钱粮做后盾,方能成大事。”

    曹于汴,王永光,毕自严三人听着,都微微低头,认可了朱振的话。

    大明现在是内忧外患,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地步。想要成大事,平定辽东,戡乱西北,都是头等大事。

    朱振看着三人,道:“整顿兵备,外御辱,内平叛,是要务。但对于当前来说,还不是最急。眼下,朕要坐稳皇位,收回权力;诸位卿家需要一个清朗的朝廷,能够团结一心,梳理弊政,中兴大明。”

    曹于汴三人间朱振说的这么直接,微微躬身。

    ‘坐稳皇位’——能够威胁皇权的,目前只有魏忠贤与阉党。虽然包括朱振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魏忠贤敢于弑君犯上,但没有任何一个新君,能容忍前朝的权臣。

    这位权臣的权力太大,大到足以威胁皇权!

    是以,不管是魏忠贤阻拦朱振入宫,还是在宫里藏了孩子,哪怕他什么都不做,他也不会有好下场!

    “李邦华入京还要一段时间,在朕的登基大典前后,他应该会到。”

    朱振面露思索,继续说道:“这段时间,恰好可以进一步试探魏忠贤与阉党,都察院,户部,吏部要做的,就是进行清理,对于一些乱七八糟,不做事、坏事、贪官污吏以及那些肆意求直邀名,又或者是谄媚阉党无底线的那些人,逐步的清理出去,换上一批能做事,愿做事的人。动作该大的时候要大,该谨慎的时候要谨慎,具体分寸,朕相信三位卿家懂得拿捏。”

    “臣等明白。”曹于汴,王永光,毕自严三人连忙躬身,沉声应道。

    他们三人,深知阉党的厉害,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栽进去。

    以阉党的势力,真要不折手段,朝廷上下,没谁扛得住。

    朱振点点头,看向外面,道:“曹化淳,拿纸笔来,再将玉玺拿来。”

    “是。”曹化淳应着,快步离去。

    王永光三人见状,坐着没动,目中都是好奇。

    不多久,曹化淳就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有纸笔,有玉玺,还有几道空白的圣旨。

    朱振看着三人,道:“你们将要任免的名单,现在写下来,朕直接给你们盖印。”

    曹于汴,王永光,毕自严三人愣了下,看着朱振,又不自禁的对视一眼。

    这种事,他们宦海几十年,从未遇到过。

    “臣谢陛下!臣以身家性命起誓,绝不负皇恩!”

    忽然间,曹于汴双眼有些发红,站起来,抬起手,沉声道。

    王永光,毕自严连忙跟着,道:“臣谢陛下!臣以身家性命起誓,绝不负皇恩!”

    朱振连忙招了招手,道:“坐,朕既然深夜召见三位卿家,自是信得过。你们在这里写,写完曹化淳来盖印,无需禀报了。”

    曹于汴,王永光,毕自严三人感受到了这位新皇帝与先帝天启完全不同,明显是想要做事情的皇帝。

    当即再次谢恩,坐下后,看着身前的纸笔,对视一眼,拿起笔,沾了沾墨,稍稍思索,就开始落笔。

    曹化淳在慢慢的磨墨,看着三人落下的名字,又悄悄看向朱振。

    只见朱振也拿起了笔,正在写信,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孙承宗。

    曹化淳连忙收回目光,不敢多看。

    但旋即,朱振只写了抬头,并没有写内容,转头向曹化淳,道:“你的字怎么样?”

    曹化淳一愣,道:“奴婢的字尚可。”

    朱振直接从椅子上站起来,递给他笔,道:“朕的字不好看,你来代笔。大致意思,就是,大明不能没有辽东,辽东不能没有孙承宗,朕请孙督师再赴辽东。”

    曹化淳犹豫了下,道:“是。”

    曹化淳小心翼翼的坐下后,拿着笔,琢磨一番措辞,就低着头,认真写起来。

    朱振在身后看着,暗自点头,这曹化淳的字确实好看,话也漂亮。

    曹于汴,王永光,毕自严三人头也不抬,笔端不停,将朱振的话尽收耳底。

    三人神色如常,心底越发笃定,这位新陛下,有着做事的心,更有睿智!

    辽东,确实非孙承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