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朕不吃这一套 > 第45章 如何收场

第45章 如何收场

    杨梧桐兴致很高,述说了曹放牛抓捕唐寅的经过。从怀里掏出一张大明时报,放到案子上,一眼看见了刘健几个人的报纸。

    “原来几位阁老也得到了这张报纸啊。你们看看,这都是大逆不道之言,这个骗廷杖,更是恶毒,竟敢攻击朝臣,其心可诛……。”

    刘健实在忍不住了,一拳砸在案上。

    “够了,不要说了。”

    杨梧桐一愣。

    “刘阁老,怎么啦?”

    李东阳叹了气。

    “杨梧桐,这个大明时报不是假的,是真的。正是皇上授意司礼监编撰的。”

    “怎么可能?皇上怎么可能自曝其短?这不是……。”

    见刘健瞪着自己,杨梧桐硬生生把“傻子么”几个字咽了回去。

    刘健叹了口气。

    “赶紧叫人过去,放了那个唐寅。还有,赔礼道歉,好生安抚,尽量别让唐寅到皇上那里去告状。还愣着干什么,去啊。你亲自去安抚。”

    “我去……,他一个草民,我可是正三品……。好,我去,这就去。”

    杨梧桐走了,几个人又陷入沉默之中。

    没一会儿,兵部尚书刘大夏进来,手里也拿着一张大明时报。

    “三位阁老,你们也都看见报纸了?”

    “看了。”

    谢迁有气无力回道。

    “老臣想好了,准备致仕。出了京卫武学的事情,也没脸去见皇上,就请三位阁老代为转告皇上,尽快推出新人接替老臣。”

    “刘尚书,你这又何必。皇上也没叫你致仕。”

    “虽然皇上没说,但老臣也是要脸的。武学之事,已经闹的天下皆知,总得有人负责。我不致仕,难道你们致仕?皇上虽然天资聪颖,但毕竟年轻,还需要你们辅佐。”

    “老臣已经七十岁,年老昏聩,不合时宜。也该回老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吾意已决,就这样吧。”

    “三位阁老也不用劝了,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老臣告辞。”

    刘大夏出去,几个人又陷入沉默之中。

    过了一会儿,谢迁打破了沉默。

    “刘大夏之事,如何处置?”

    “唉,就照他的意思办吧。皇上或许念他年高,给他加个太师、太傅什么的,留个体面。”

    “刘阁老言之有理。”

    李东阳说道。

    “那就明日早朝上奏吧。京卫武学之事,如何收场?”

    谢迁说道。

    “李阁老,你有什么见解?”

    “皇上显然余怒未消,才把此事捅到大明时报上。皇上和天下人都看着呢,只能秉公处置。”

    “山长及逃学武生,一律问罪,追回俸禄、廪供。刘大夏已经致仕,兵部右侍郎降级,另做他用。武库司郎中贬黜降级,谪出京城。督学主事罢官,削职为民。”

    “传令南都、中都和天下府、州、县、整顿武学。”

    刘健一口气说出来,李东阳和谢迁都没有什么异议,就定了下来,准备票拟,呈请皇上裁决。

    “如果秉公处置,除了李明水三人,京卫武学已经无人可用。今后如何处置?”

    谢迁问道。

    “此事还是呈请皇上示下再说吧,若是咱们做主,不合皇上心意,未免又是一场尴尬。”

    “唉,也只好如此了。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京卫武学,竟然如此被动。”

    谢迁叹道。

    “谢阁老,我不是自贬,这事儿咱们也确实理亏。京卫武学败坏如此,换了咱们是皇上,也会大发雷霆。”

    刘健看看李东阳,想要反驳,终究没说出口。他虽然觉得小皇帝有些小题大做,但也挑不出皇帝的毛病,只能自认倒霉。

    “兵部变动,需要有人补缺,谁人补缺,议一议吧。”

    兵部这一次,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官场地震,刘大夏等人自然是输家,但是对于刘健、李东阳、谢迁几人来说,却未必如此。

    他们可以趁机举荐自己的人,壮大自己的实力。

    几个人很快拿出了方案,推举阎仲宇出任兵部尚书,高维为兵部右侍郎,准备票拟。

    几个人正议论间,中书舍人章立本进来。

    “启禀几位阁老,司礼监送来皇上的手诏,请阁老过目。”

    刘健接过来一看,心里吃惊,不过没说什么,递给了李东阳。

    李东阳看了,也是同样的心情,默默递给了谢迁。

    手诏书的内容,是关于平倭人选的。

    王守仁为平倭使,加左佥都御史。陈达为平倭将军,调北方水师南下,还有迁王华为南京兵部尚书等内容。

    谢迁终于沉不住气。

    “这个王王守仁,我倒是有所耳闻,据说从小立志做圣贤,有些才华。不过,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如何能够担此大任?”

    “江南人才济济,那些人会听他调遣么?皇上如此安排,是不是有些儿戏?”

    “王华迁南都兵部尚书,显然是为了策应王守仁。但闽浙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豪强遍地,便是王华去了,究竟有何助益,也尚未可知。”

    刘健冷笑几声。

    “谢阁老,皇上已经下了手诏,你以为还会听我们的么?便是我们劝谏会有用处么?”

    “刘阁老之意,就是遵从皇上的旨意?”

    这么大的事情,都不跟我等商议一下,自己就决定了。

    这是平倭啊,不是京卫武学,也不是京营和禁苑练兵习武,怎么能够如此草率,就决定下来。

    一个六品主事主持两省平倭大计,简直……,唉!

    “不遵从,还能怎么样呢?这几天的事情,你还没看明白么?便是我等劝谏,皇上会听么?没准还成了骗廷杖呢。”

    刘健其实对朱厚照此番安排非常不满,甚至断定,这次平倭根本不可能成功。

    现在他也乐见皇上自己全权主持平倭大计,因为这样一来,平倭失败,就都是皇上的责任,跟内阁无关。

    小皇帝越来越不把内阁放在眼里,吃点儿苦头,有个教训,也未必是坏事。

    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小皇帝才会明白,治国离不开自己这些人。

    “唉,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这文华殿怕是就要变成通政司,咱们几个也变成个书吏喽。”

    通政司,是接收、转达、保管奏章,文书的官署,自己没有多少实权,是个服务性机构。

    谢迁的话,就是感叹内阁的权力被朱厚照侵蚀,担心自己这些人只能当个没有实权的牌位。

    “别发牢骚了,就按照皇上的旨意拟旨吧,那个王守仁想要什么人,就都给他。”

    在调人这个问题上,三个大学士倒是不太在意。

    王守仁虽然加了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但他终究只是个正六品的主事而已。

    品级高的,不愿意屈居人下供他驱使。品级低的,能力有限,对王守仁帮助不大。

    虽然谁都没有说出来,但是三人已经有了共识:这次平倭,将会象以前一样,不了了之,最后落得个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