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始至终,荆哲并没有动。
或者说,虽然他的身体没动,但是他的心念动了,他身体周围的空间也随着动了。
原来,自从跟路漓第二次为爱鼓掌结束后,荆哲就发现自己的身体变了,这种变化跟之前所有的突破都不相同,而这种变化,具体感觉他还真说不出来。
真要形容的话,他觉得自己变“通透”了。
什么是通透?
就是他能觉察出外界最细微的变化,他们现在身处后山温泉,但他若是想的话,就可以听到前院里那些女弟子们的说话声,太神奇了!
而且跟之前外化出真气或者调动内力才能运功不同的是,他现在只要心念所动,就能改变周围的气场,引导气机的流动变化。
当裴云汐等人的气剑快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心念一动,身体前方仿佛出现一个无形黑洞,将那些真气外化出的气剑全部吸了进来。
这些变化,肉眼并看不出来,但荆哲却能非常清楚的感受出来,仿佛能看到一样,而这些气剑被他吸进来之后,他感觉浑身充盈。
这大圆满怎么有点吸星大法的意思?
对面无论怎么进攻,他都能于无形间把攻势给吸进来,吸完之后还能化为己用,这大圆满确实够圆满的!
而裴云汐等人直接呆了。
“这是…怎么回事?咱们的气剑怎么都没了?”
裴云汐停下之后,朝旁边看了看,发现手上没了气剑的不只是她自己,其他人同样没了。
“好像被什么东西给吸进去了…”
苏墨尘眼神发亮的看着荆哲说道。
而路漓捏着下巴,若有所思:“原来,这就是大圆满境界么?于无声处现攻守。”
这时,荆哲睁开眼,笑道:“这下,我确实可以一个人去京州报仇了!”
“……”
……
京州,东城墙上。
太子,准确的说,应该是安国新皇苏立臣。
盯着城外黑压压的银缕军,眉头紧皱。
而他身旁站着的,正是之前曾屡屡想要将他取而代之的襄王,苏立民。
此时,安帝“驾崩”,太子登基,而作为他唯一皇兄的襄王,也被委以重任,相对于以前安帝在位的时候,两人的关系更和睦了。
不知黄泉之下的安帝看了,会作何感想。
事情还要追溯到半个月之前,有一次安帝叫太子谈话的时候,无意中向太子透露了荆哲拥有化仙丹并且将会给他一颗的事上。
其实安帝的心思也可以理解,毕竟能够长生不老,还能一直坐在帝位上,这不是每个君主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因此他有点意气风发的骄傲,所以谈话间就顺嘴说了出来,而且谈话对象是自己的儿子,而且还是最忠厚老实的太子,他没觉得如何。
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太子虽然忠厚,可那是因为他知道,忠厚会为他赢得安帝的好感,会为他带来帝位的继承。
可是当他知道安帝能够长生,而且很可能当他死了,安帝还会一直坐在帝位上的时候,太子彻底慌了,而且也怒了。
那天晚上回到东宫,他左思右想,辗转悱恻彻底失眠,第二天早上上朝的时候都变得无精打采,提不起半点精神。
终于在纠结了两天后,太子下定决心。
在又一次早朝结束之后,等所有人都出了皇宫,太子罕见的叫住了独行的襄王,并且邀请他去东宫做客。
襄王当时也很诧异,因为他跟太子之间的明争暗斗早已持续了很多年,他们两个在朝堂上,在安帝面前或许还要演戏,说上几句话,可是只要退了朝,两人基本不会有任何交流。
而现在太子不仅叫住了他,而且还准备邀请他去东宫做客,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襄王是不知道的。
当然了,他也不好拒绝,所以便去了。
一路上,太子并未跟襄王交流什么,直至到了东宫之后,太子屏退了所有下人,这让襄王吓了一跳,还以为他要对自己有所动作,直到看到连一直跟随在太子左右的太子宾客冯连儒,也被太子给差遣下去,襄王才放心下来,而且也能确定,太子这是真的有极为私密的事对他说。
等所有下人都退下,太子还觉得有些不太放心,又出去来回检查两趟,确定房间周围一个人都没有之后,才把化仙丹的事告诉了襄王。
跟太子预料的一样,襄王听到化仙丹之后的表情跟他当初差不多。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
之前襄王跟太子交恶,那是因为襄王对于太子的位置有所觊觎,毕竟太子在皇位的继承顺序上属于第一顺位,安帝百年之后,首先继位的就是太子,襄王根本没有机会。
襄王争了这么多年,就是想跟太子争这个。
可现在呢?
安帝有了化仙丹,他能活一百岁?二百岁?三百岁?还是更多?
反正襄王可以预见到,哪怕他们都死了,安帝肯定还是要在皇位上坐着的,那他还跟太子争什么?就算争到了又有何用?
襄王的表情也逐渐阴沉,考虑很久之后,才抬头去询问太子的想法。
两人经过一番商量,终于不谋而合,那就是先杀了他们的父皇安帝,拿下帝位,然后再杀了荆哲,拿下化仙丹!
对于太子来说,帝位他想要,而化仙丹他同样想要,而对襄王来说,不杀安帝,他什么都得不到,所以无论如何,安帝都要死!
至于以后的帝位之争…安帝不死,他还争什么争?况且真能得到化仙丹,帝位又算什么?
不谋而合的两人很快就商量好了对策,两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继续上朝,并且在朝堂上跟原来一样,该互怼时互怼,该冷漠时冷漠,私下里,两人却各自联系了晋王和南齐,并且跟他们达成了协议。
为了让南齐出兵,太子承诺,只要南齐出兵京州,他会设计让安帝出征,南齐军队趁机杀了安帝,等太子继位称帝之后,会马上割让江陵给南齐,随即南齐撤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