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杨镇南自幼所处的家庭环境就与大多数的同龄人不一样。
这并不是说他是什么“富二代”或是他家有什么其他的特殊背景之类的,而是指他从小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与大多数人尤其是同龄人不大一样。
杨镇南那位已经去世了的大爷杨雯树是一位参加过西南边境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两山轮战的连长。
在战争中他不仅曾经在所带领的前哨班八名战士阵亡及重伤的条件下独自一人在位于最前沿的一处小型天然岩洞里坚守了两个多星期,还曾依靠那里险要的地形、本身过硬的战术素质、坚强的意志以及后方炮群那响应及时、密集如雨的应.召炮火支援,多次击退了企图偷袭的敌军,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当然,他自己也多次受伤。
从很小的时候起,杨镇南就喜欢听大爷讲他当年的战斗经历。
而且由于杨雯树本人自十几岁的时候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他在给杨镇南讲述自己当年的这些战斗经历的时候,可不是凭着记忆一边回忆,一边说的,而是直接翻着那好几本不仅纸页已经泛黄,而且上面还留有已经发黑的斑斑血迹的笔记本一字一句念给杨镇南听的。
正因如此,那些记录在日记里的真实经历不仅显得格外的鲜活生动,而且仿佛依旧还带着浓烈的硝烟和鲜血的味道。
后来在杨雯树突然因车祸去世后,这些因为他家人不要而丢弃了的日记本全部被当时十四岁的杨镇南收了回来,妥善保存并仔细阅读。
这样的儿时和少年时的经历使得杨镇南与同龄人相比显得很不一样。
不仅是胆量更大、性格更为成熟、做事更加稳重、同时意志力也更加坚韧。
这是因为他从小就已经知道了真正的战争是怎样的血腥与残酷、那些战场上真正的敌人有多么的凶狠、残忍和狡诈以及其他一些现在早已已经被绝大多数人忘却了的事情。
所以杨镇南虽然跟其他同龄人一样阳光开朗、兴趣广泛,但是他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例如他虽然也和同龄人一样爱玩各种电子游戏,但却从来都不玩任何射击类和那些所谓的战略类游戏。
这是因为他不光知道真正的战争是什么样子的,还知道真正射杀敌人,尤其是在第一次真正与敌人发生交火并将当面的敌人击毙之后会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
他也会在网上扒小说看,但是却只看金庸、古龙、陈青云、戊戟和黄鹰等老一代作家写的那些高品质的武侠小说,从来都不看现在那些网络写手所写的各种华而不实的所谓的军事和战争小说。
对这些网络写手所写的那些个描写西南边境自卫反击战的yy小说和网文更是不屑一顾。
原因无他,只因为对当年的那场边境自卫反击战,杨镇南所知道的远比那些几乎终日都在电脑显示器前的键盘上爬格子,却基本不会主动去查找多少详细资料,更是几乎不可能有机会长期与当年那场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亲历者接触的网络写手不但更多,而且也更加的详细。
至少杨镇南可以确定,在这些人里面很少会有人知道在当年前线连队临时自行编制的暗语里“来点清凉油”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其实是请求补给。
大概率不知道木柄手榴弹被叫做“啤酒”;“大饼”其实是指六六式防步兵定向雷;“耗子”指的是敌人;“大休息”和“瞪眼”是指死了;“土豆”是炮弹;而“磁带”指的是军用罐头;“面条糊了,叫两个‘西瓜’来帮忙捋捋。”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则是向后方通报有线通信用的被覆线可能断了,需要派通信兵去检修线路。
这些人里也没多少人会知道“大炮上树”的战例是怎么回事,更不太可能知道这种能“上树”射击的“大炮”实际上是可以单兵肩扛使用,用来打击装甲目标和野战工事的无后坐力炮。
他们之中自然更加不大可能会有多少人知道当年那些不光要冒着交织成网,密集如雨的敌火威胁,负责在最前沿的那些基本上只有羊肠小道、极其狭窄难行的山道甚至是根本就没有任何道路的地方用肩扛、手抬和背驮的方式极为艰难的将那些前沿部队急需的各种武器、弹药、构筑工事所需要的各种建筑材料、医疗物资、药品、食品、饮水等物资运上前沿阵地,回来的时候还要背着急需救治的重伤员和牺牲烈士的遗体下阵地的军工,绝对不是什么花钱雇来的农民工,而是真正的部队战士。
最过分的是杨镇南曾经在网上看过一本名叫《x血沸腾》的所谓“召唤流”小说,作者在那里头安排的主角就是一名正在西南边境作战的战士。
在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异世界”,在“打怪升级”的同时,居然还建立起了所谓的“后宫”,这种东西让杨镇南十分的气愤。
因为这种玩意儿不仅是“污染环境”,同时实际上也是对当年那些与狡猾凶残的敌军浴血奋战的指战员们的一种侮辱。
而杨镇南从小就是听着、读着这些字里行间充斥着血雨腥风,闪烁着“五六半”和“五六冲”上的折叠式三棱枪刺和“八一”式自动步枪上的“八一”式剑形刺刀那冷冽的寒光,似乎依旧散发着浓浓的硝烟和血腥的气味儿,生动鲜活的战地日记长大的。
所以他的心理素质本就远强于大多数人,更是一般的同龄人无法比拟的。
其次,他后来参军入伍,至今已在部队服役了四年。
其间参加过数十次规模不等的考核、比武和演习,其中各种规模的实兵实弹演习和演练也有数次了。
再说,杨镇南的连长王星璇那也绝对不是个一般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算说是有点儿传奇色彩,也并不为过。
王星璇最早是一名在西南某军分区司令部警卫连一排三班服役还不到一年的新兵。
按理说这样的连队应该算是比较普通的,战斗力不弱,但是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和突出的表现。
但是据说在数年以前,王星璇所在的这个西南某军分区司令部警卫连的一排三班因为任务需要,被一位来历极其神秘的“老班长”特训了十几天。
目的是增强其战斗力,以使他们有能力协助其执行任务。
其间,这位来历极为神秘的“老班长”不仅教给了他们一些极其实用的战斗技巧和战斗经验,临走的时候还留了一本他亲笔手写的书给他们。
从那之后,三班的战士们便按照这本书上的指导进行训练。
三年之后,当他们中继续选择留在部队服役的那七名战士终于完成了那本书上全部科目的训练,在最后又全部按照书上所写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了测试并全部达标之后,不但使他们个人和三班的整体作战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这些战士们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也不知不觉的发生了改变。
他们不仅是胆量变大了许多,就连看待生命和生死的态度也都变得极其淡然了。
作战能力的提升再加上这种心理层面的变化,使得他们身上的气质逐渐变得冷峻、沉静,同时又有一种内敛的肃杀。
此时,他们的训练和作战风格已然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极为剽悍、凶猛。
完全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能够用“悍不畏死”这四个字来形容的地步了。
后来,警卫连干脆决定以战斗力明显已经是全连最强的一排三班作为骨干力量,搭配从连里其他班排抽调过来的,曾经被三班特训过的那些老兵,组建了一个编制为十五人,加强了火力,专门执行侦查、渗透、破袭以及反渗透、反侦察、反袭扰作战任务的多功能快速反应班。
而他们从那位来历神秘的“老班长”和他留下的那本书里所获得的那些训练成果、经验和作战风格也在一次大型实兵实弹对抗演习的反渗透行动和一次极为大胆的特种攻击行动中首次得到了充分的施展、验证和展现。
当时,这个只有十五个人的加强班不但在没有任何有利地形能够作为防御依托的夜间野战条件下,以己方“阵亡”五人的代价,采用就地仓促防御与组织实施侧背方向的短促突击相结合的战术,硬生生的挡住并击退了号称为“南国利剑”,不管是在单兵夜视观瞄器材还是在班组以及单兵数字信息化装备方面都要比他们精良的多得多的战区直属特种大队两个战斗小组的渗透和轮番强攻。
而且他们不光“击毙”了特种大队的队员达十人之多,还“缴获”了大量对方的武器和装备。
这样的结果也让特种大队的人郁闷了好长的一段时间。
但比这更加让人震惊的是;这个快反班里的一名狙击手和一名爆破手竟然在检查“缴获”的通信记录里敏锐的发现并抓住了一个有利战机,在上报的同时主动向上级请缨,要求主动出击,去突袭蓝军一支主力部队的机动指挥所。
在得到了上级的批准之后,由这两人组成的攻击小组便在夜间以先乘坐越野车,而后徒步强行军的方式连续奔袭了两百多公里。
成功地在预定位置找到并接近了目标。
然后在两人中的狙击手一边呼叫和引导配属红军的远程大口径多管火箭炮群、近程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和歼击轰炸机群对目标实施模拟远程火力突击,一边用一支从其他部队临时借来用的,装有激光模拟交战训练系统和热成像瞄准具的半自动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以连续不间断的模拟远距离狙击掩护和配合着爆破手,用他自己制作的,里面装填有少量的黑色火药和相对比较大量的,由黄磷和赤磷等物质制成的爆炸式烟雾弹代替真正的手工制作的简易爆破器材和炸药包实施了一次异常凶狠、猛烈,以至于疯狂到了近乎于要与目标同归于尽的自尽式攻击的连续模拟爆破打击。
结果仅仅只用了短短十分钟的时间,他们就用连续爆破和远距离狙击,配合着被他们召唤来的远程大口径多管火箭炮群、近程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和歼轰机群发起的模拟攻击全歼了蓝军一个重装机步旅分散布置于数辆装甲指挥车上的旅机动基本指挥所。
同时,在攻击行动中他们还干掉了一个随同旅机动基本指挥所行动的,装备有履带式步战车,并临时加强有数辆主战坦克,担负机动基本指挥所保卫任务的重装机步连。
这次的攻击不仅“歼灭”了该旅机动基本指挥所里的全部旅级指挥员和旅机动基本指挥所里全部的参谋、情报、机要和通信人员,本次攻击还彻底地“摧毁”了该旅机动基本指挥所配备的全部指挥和通信设备、器材以及其它的各种装备。
虽然两人最后全部都“阵亡”了,但由于这个重要的指挥、通信和情报节点在毫无预兆的条件下突然间就被彻底摧毁了,这导致作为蓝军主力的该重装机步旅的指挥、情报和通信网络不可避免的同时出现了短时间的混乱。
虽然经过努力,该旅的指挥、通信和情报网络很快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快速重建、重构和恢复,但由于已经错失了最有利的战机,导致该旅的预定攻击行动功亏一篑,使其在本次演习中最终落败。
因此快反班的这二位的大名也被大家所知晓,并被大家尊称为“勇士”。
因为他们在攻击时所表现出的那种默契、冷静、沉稳、机智、勇猛、果断和近乎于疯狂的,不死不休的战斗风格和异常凶狠果决的攻击方式已经深深的震撼了所有知道此事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所以“勇士”之称也算是当之无愧。
而那些知道这个事的细节的人在私下里则把他们这个临时组成的攻击小组称之为“疯狂小组”,因为无论怎么看,、他们那犹如飞蛾扑火一般的自尽式攻击都是极其疯狂的。
而杨镇南现在的连长王星璇不是别人,他正是当年那个“疯狂小组”里的狙击手。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经历,所以王星璇练兵的方法特别“狠”。
因此别看他现在所带的这个连队是一支普通的机步连,但事实上无论是其整体的实际作战能力还是单兵的技战术素质、心理素质和战场心理防护能力等各方面却都丝毫不比团里的侦察连差。
正因为这样,杨镇南的心志是极其坚定的,意志力也是极为顽强的。
所以他既不会轻易放弃生存,也不会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的活着。
他要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自己为何会来到这里?!
即便搞不清楚原因,至少也要在自己因为感染这里的微生物或因为其他原因死去之前努力搞明白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在明确了这个目标之后,杨镇南几乎立刻就做出了未来的行动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以下步骤;一,立即远离此地,避开那些“秦军”。
之后还需要寻找一处位置隐蔽、安全、周围有水源的地方作为临时营地。
二,出去打猎和采集,以获取食物。
如果猎获或是采集的食物较多,则需要进行晾晒、风干和腌渍等力所能及的简单加工处理,以便长期储存。
三,他会以临时营地作为依托,向周边地区成辐射状展开秘密的武装侦察,以便摸清周边的情况。
然后以侦查获取的信息为依据,推断此地的情况。
如果可能的话,杨镇南会在完成对第一个临时营地周边地区的侦查后转移至别处。
之后再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第二个临时营地,并再次以它作为依托对其周边地区展开秘密的武装侦察行动。
杨镇南已经决定了,只要自己的身体还能够正常活动,他的这种侦察行动就会一直持续进行下去。
因为他很好奇的想要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而在同时他也明确了三个要点;首先,轻易不要接触任何当地人。
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暴露,也能够避免自己把身上那些自他原本所在的地球带来的微生物传染给这里的人,同时还能尽可能的避免自己感染当地的疾病。
二,除非是为了自救或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而不得不进行必要的紧急救助行动,否则自己绝不能干涉当地人的生活和其他任何事物。
这既是部队的纪律,也是原则和底线,是绝不可违反的。
三,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能让自己身上的任何一件东西完好损的落到当地人的手里,必要时一定要想办法把它们连同自己一起销毁掉。
这既是因为他所携带的这些武器、弹药、防护装具和作战装具等都是属于国家的财产,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因此绝对不能落入其他人的手里。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样做其实也是对当地人负责。
杨镇南根据目前的观察推测,这里此时似乎还处在等同于本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之后的战国末期的某个时间段。
也就是说现在这里的“秦国”大概还未能最终统一天下,这里的“赢政”自然也还没有成为那个就算是在后世的世界历史上都很有名的“始皇帝”。
所以绝对不能让这些“古代人”提前两千多年就接触到这些个在两千多年之后才有可能会出现的科学知识和其它任何东西。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任何一个思维逻辑正常、有理智、没有恶意、不谋求私利、也不存在其它不良企图的人都是绝对不会提前很多很多年就给“古代”时期的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送去任何超越其所处时代的文明和科技层级的知识和实物的。
就更别说是现代化的武器和弹药了。
在杨镇南看来,在某些所谓的穿越和yy题材的所谓“爽文”小说和这一类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的那些在“穿越”到“古代”之后,立即就拼命的给“古代人”灌输各种远超越其所处时代的文明和科技层次的知识、向他们提供超越其所处时期的文明和科技层级的实物,甚至是直接向其提供或是帮助其制造现代化的武器和弹药,甚而蓄意引发冲突,挑起战争并从中渔利的主角们要么是大脑出了什么“故障”,以至于思维逻辑出现了混乱,再不然就是其原本就怀有恶意、想要图谋私利或是有其它的不轨企图。
而创造了这种人物的那些网络写手和编剧们要么同样是大脑发生了“故障”,致使其思维逻辑发生了混乱,要么就是其本就有暴力倾向或是有其他什么不可言说的目的。
总之,在杨镇南看来,自己的逻辑和作法才是对的。
而且杨镇南觉得这才是一名对任何人都不存有恶意、不图谋私利也没有其他不轨企图的正直的,有良知、有品德的“穿越者”理所当然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修养和道德。
“嗯,今天这天很不赖啊!看看能不能搞完最后两块。搞完我就该转移啦!”杨镇南抬头看了看布满了不是很厚的,呈现出白色和略带了点灰色的浅灰白色云朵,太阳只能时不时的从云缝里露个脸儿,在灰白中略微带了点蓝色的天空说。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