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不同一般的穿越 > 第二章;异常之变。(下)

第二章;异常之变。(下)

    杨镇南看到,除了这些身着铠甲、手里持有各种冷兵器,看着像是“古代士兵”的武装人员之外,在土坡下面还有另外一些被绳索牢牢绑住了的人。

    杨镇南顿时就糊涂了。

    因为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么多身穿铠甲、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装人员和那些被绳索绑住的,看上去感觉像是俘虏的人到底是怎么出现在这里的?

    因为这里可是本战区的一处大型综合合同训练基地,平时外人就很少能进得来。

    现在又正在进行大型实兵实弹对抗演习,整个基地应该早已经被担负警戒任务的部队给封锁了,外人自然也就更不可能进得来了。

    而且杨镇南仔细地观察了一下,他发现土坡下面出现的这些人也绝对不可能会是什么在此地取景,拍摄古装片的剧组。

    且不说剧组有没有可能能够进到正在进行实兵实弹对抗演习的训练基地里来,就算他们能进来,这些人也不可能是剧组的。

    因为从杨镇南的观察来看,这些人绝对不可能是在拍戏。

    杨镇南观察到的情况是;在自己目力所及的一两百米范围内看不到有任何的摄影、摄像器材,也没有看到任何摄影摄像师和导演之类的剧组工作人员。

    他在一两百米范围之内所能看到的只有更多同样身着古代铠甲,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装人员。

    杨镇南租略的数了一下,在距离他一百多米以内能看清楚的武装人员大概就有三四百个之多,而在他目力所及的更远处能够看到的武装人员的数量则更多。

    据杨镇南大致估计,在自己视野可及的范围内,武装人员的总数就有可能达到一两千人之众。

    “啊……啊……啊!”又是一连串凄厉刺耳的惨叫声突然从土坡下面传了上来。

    杨镇南这下总算是看清楚了;只见大约有数十名手持青铜长矛和青铜戟的武装人员丝毫没有犹豫地便用手里的矛和戟从背后干掉了他们面前那几十名被绑着的人,然后顺势就把这些受了重伤,即将完蛋的人推进了前面一处似乎是天然形成的土坑之中。

    这个场景立马就让杨镇南想起了古代战争中战胜的一方大批量处决俘虏的情景。

    自己应该怎么办?

    开枪救人?!

    不行!

    首先,此时在杨镇南随身携带的三百多发备用弹药中可以用于实际战斗的实弹只剩下二十七发了,其它的都是弹头壳合成材料制成,里面装有用作配重的钨粉,在射出枪口之后,弹头的外壳会迅速的破裂,随即钨粉便会迅速地散开并急剧减速,最终落在地上,因而在一定的安全距离之外就完全不具备任何杀伤力的新型空包弹。

    除了这二十七发实弹之外,在杨镇南的身上带的那四颗八二杠二式手榴弹也是实弹,昨天傍晚刚发的,说是今天有手榴弹实弹投掷科目。

    其实本来是不应该这样做的,因为提前发放手榴弹实弹不太安全,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但不知为何,这次上级就这么干了。

    所以杨镇南手里的实弹极为有限,现在是完全没有能力去对付眼前这一两千名武装人员的。

    其次,在还没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就贸然开枪,很有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无法预料的后果。

    “哎,这、这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扁茎青铜铍?!这、这是青铜三棱箭镞?!”正在因为眼前的情况而感到困惑不已的杨镇南的眼睛此时突然一眨不眨的死死地盯住了他面前大概六七十厘米的一个地方。

    因为他看见了在那里的地面上散落着两件对他来讲可以说已经是熟悉的已经没办法再熟悉了的东西——那是一件已经折断,并且已经彻底与木柄分离了,因而一般人乍一看起来极有可能会觉得可能是半柄金色的双刃青铜短剑的扁茎青铜铍和一支带有金色短三棱锥形青铜箭镞的羽箭。

    由于他那位在半年前已经因重病过世了的妈妈在世时一直都是在秦始皇陵博物院工作的,并且就是专门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在牺牲前一直在边防一线服役的爸爸则常年驻守在西北边陲一个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极为偏僻,而且在一年之中平均会有长达七八个月的时间都被四周那茫茫的雪原包围,被人称做“雪海孤岛”的边防哨所里。

    所以杨镇南小时候经常因为放在家里没有大人带,于是就被怕儿子出意外的妈妈带着一起到工作的单位去上班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杨镇南对于青铜器,特别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秦国军队在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战争中所用过的各种青铜兵器都是非常非常熟悉的。

    也正因如此,杨镇南一眼就认出了这两件青铜兵器的出处。

    它们均属于秦军——一支在本国乃至于世界历史上都拥有着赫赫威名,可以说就是用血肉混合着青铜铸就的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大的陆地军团,足以令其锋芒所指的所有敌人都感觉到心胆俱寒,以至于仅是闻其名即已色变的虎狼之师。

    而且杨镇南知道,这种扁茎的青铜铍是秦军所特有的一种长杆冷兵器。

    由于在用于将青铜铍安装在长杆状木柄上的,被叫做“茎”的那一部分的形制上与同时期东方六大诸侯国中的燕、赵、魏、楚、韩、齐等军队所使用的那种采用矩形“茎”的青铜铍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像杨镇南这种真正非常熟悉它的人来讲那是非常容易辨认的,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会认错的。

    至于那支采用短三棱锥形青铜箭镞的羽箭,杨镇南就更不陌生了。

    因为这种短三棱锥形的青铜箭簇不但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数量最多的青铜兵器,也是当年秦军横扫东方六大诸侯国,一统天下之时所使用的标准制式装备之一。

    在当时秦国国内的各个作坊里,用这些箭簇组装出来的羽箭就像后世在兵工厂里的流水线上批量化生产出来的各种制式弹药一样被成批成批的制造出来,然后再通过水路和陆路运输线源源不断的供应给秦军中负责对敌军实施多波次远距离打击的主力——不着铠甲,仅穿粗布衣衫的轻装弩手和身着简单的铠甲的重装弩手

    另外,由于那时还没有马镫,所以完全要依靠骑手的双腿夹住马匹的躯干才能够骑稳,同时也是因为还没有马镫,所以无法像后世的骑兵那样使用刀、剑、戟、矛、槊等手持式的冷兵器作战,而只能是先骑马机动到预定地点,之后下马变为弩兵,执行伏击、截击等任务的秦军骑兵也使用它。

    所以配有这种短三棱锥形青铜箭镞的羽箭同样也是秦军所特有的标准制式武器之一,而且数量最大。

    因此,杨镇南是绝对不可能会认错这种羽箭的。

    其实在这个地方偶尔看到一两件秦军所遗留的武器和其它装备或是残缺的零部件并不奇怪,因为这个地方原本就是当年战国末期的东方六大诸侯国中被秦国所灭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第一个——韩的一部分。

    据说当年在这里秦军曾经与韩的军队进行过一场极其激烈的战斗。

    可是问题恰恰也就出在了这两件出现在这里原本并不能算是很奇怪的青铜兵器上了。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它们实在显得太新了!

    那件扁茎青铜铍的本体虽然已经折断了,而且已经与长杆状的木柄彻底地分离了,但是在此刻清晨初升的朝阳的光芒照耀之下,其两侧的刃部依旧闪烁着青铜兵器所特有的那种金色的寒光,显得极为锋利。

    所以,无论怎么看这都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

    事实上相较于这件扁茎青铜铍来说,那支羽箭的状态显得更加的古怪,甚至可以说是异常的诡异。

    由于青铜这种材料本身的抗腐蚀能力就要好于普通的铁和碳素钢,所以能从秦汉时代保存下来的钢铁制文物并不多,尤其是像箭簇这样体积本就不大的东西更是如此。

    因而在出土的古代金属制箭镞中,状态保存比较好的往往都是以青铜质地的居多。

    可是杨镇南眼前所见的这支羽箭不仅仅是青铜箭簇完好如新,在初升朝阳的照耀下闪烁着明亮的金色光芒,而且它居然连较之青铜质地的箭镞更加容易腐烂的竹木制箭杆和用某种不知其名的飞禽翅膀上的黄褐色飞羽制作的箭羽也都完好如新。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这支羽箭刚刚才从某位秦军弩手或是骑兵所持的一把强弩上的失道里被发射出来一样,看不出有任何一丁点的自然腐蚀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难道是它们所处的某种特殊的局部小环境保护了它们?或者是它们本身所用的制作工艺很特殊,就像在望山古墓中沉睡了两千余年,却非但不曾严重锈蚀,锋刃还依旧锋利异常的那柄著名的越王勾践剑那样?!

    亦或是它们曾经经过了某种特殊的防腐处理,就像马王堆出土的那位千年不腐的辛追夫人一样?!

    但这显然都是不可能的。

    首先,这两件东西现在明显是暴露于地表且都是直接与空气接触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特殊的,可以保护它们不被腐蚀的局部小环境。

    其次,这两件东西虽然在现代人的眼里绝对属于好东西,即便不能算做文物,也算是件具有一定收藏及赏玩价值的古物。

    但在当年它们其实也只不过就是秦军所拥有的大量武器装备中的两件极其普通的制式武器而已,与现代各国的军队所装备的各种枪支、火炮、战机、战车和战舰以及各种弹药等各种武器装备完全是一样的。

    虽然在当时老百姓的眼里它们有可能同样也是价值不菲的东西,但在真正的战斗中却都只不过是一种短寿命的消耗品而已。

    而箭矢则更是与现代各国军队所装备的各种枪弹、炮弹及其他的各种弹药一样,基本上也是属于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

    所以古人是不可能,也没有任何理由会采用什么特殊工艺或是特殊材质来制造它们的。

    于是杨镇南不得不开始认真的考虑另外两个他所知道的,感觉上相对来讲比较靠谱一点、似乎也稍微有点儿科学依据作为支撑的解释——即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有时被叫做”平行时空”的所谓“平行宇宙”理论和以多维度理论为基石发展起来的,简称为“多维宇宙”,有时也被叫做“气泡”理论的所谓“多维度宇宙”理论。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