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 > 第14章 东印度公司?不,是环球集团!

第14章 东印度公司?不,是环球集团!

    从第一阶段合作方到一等加盟国、加盟商。虽然听上去像是掌握了更多的主动,但这其中充斥着的安抚姿态,已经让白山等人突然想起了累赘这个词的含义。

    这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双方现有的合作框架。

    目前,一等加盟国、土司、商人是可以在海宁这里捞到巨大好处的。

    首先,他们和海宁合作开采的矿产中,基本都能拿到五成左右的股份。

    其次,当地土司或国王不爱经营的小矿,直接让海宁拿到开采权的,海宁也给他们许诺了极高的税率。

    这是封建经济的常态,自不必多言。

    第三,海宁已经许诺他们,可以自有的投资自己创立的公司,或者单独开展的项目。

    只是这一条很快就出了变数。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联盟的强大,各方都看到了聚拢的好处,包括白山自己、以及罕大兴在内的许多人,便萌生了另一个心思。

    联盟毕竟是松散的,如若能形成一个更强势的团体,比如美利坚合众国之类的联邦,那……

    自从看过海宁推出了那部电影之后,东印度公司这个名字,就印进了许多人的脑海里。也不知是谁最先提议说,他们也应该成立一个类似的公司,只要拥有同等威力的武器和更多的人手,这个公司就足可以和英国人抗衡了。

    而且,像雍籍牙这样的野心家还认为:他们完全可以取代英国人的位置,在印度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白山更是有一个反攻欧洲的计划。

    但组建这样一个公司何其麻烦,而且公司在逐渐之后,其话事人的选择也是一个巨大问题。

    甚至就连公司的章程,以后的发展路线,都还处于模棱两可的争议之中。

    现下,海宁就得听他守下的那几个人在争论这方面的问题。

    紫金说:“理想状态下,一个国家最好基于相同的思想而建立。但我们的合作伙伴,从东向西横跨2000多公里,虽然提供了充分的市场,但各地的风俗恐怕差异很大,至于语言、教育甚至信仰方面,恐怕……”

    海宁是懂她心思的,知道她虽然这么说,但并不是畏首畏尾,只是表达一下忧虑而已,因而便顺着她的意思接触道:“恐怕只有重点发展教育,才能够达成这一目标,但各地土邦,并不一定允许我们这么做。”

    “这个简单。”一个叫做红象的ai机器人却突然站出来说,“主攻的结盟建议当中就有允许创办学校一条。即便他们阳奉阴违,也不可能主打极具诱惑力的职业教育。在共和国时期,职业教育在工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是起到过重大作用的,因此许多职业中专后来都升级成了大学和学院。加上本地贫苦,人们有创收的渴望,只要我们愿意交,并提供就业岗位,我们本身也有许多的人力缺口,也不愁无法实现这一点。那么教育就必然可以走进千家万户。”

    “更何况,我们还有别的办法。”

    海宁好奇的问:“别的办法?什么办法?”

    “他们不是想创建一个公司吗?这公司恐怕不光在话事人的选择上存在争议,在具体的管事的,甚至跑腿的人选上,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用什么人,用谁的人,直接牵扯到具体各方的利益。所以他们一定会真的死去活来。”

    话说到这里,海宁已经想明白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们这样明争暗斗,即便公司顺利成立了,恐怕也长久不了。”

    “而且,公司不过是联盟在名义上的变换,但股份合作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此铜臭的气息肯定会多出不少。这恐怕也不是主公愿意看到的吧。”

    海宁点了点头,但他也知道对方还有最为要紧的一点没有点透,因此也不多话,只是静静的竖着耳朵。

    红象见海宁没有自己出风头的意思,便把最后的那一层给点了出来:“这一点我们能看到,他们也差不多。既然是牵扯到各方的利益,那么必须得有一个合理的选拔制度才行。而与教育制度配套起来的选拔制度,在科举制形成了1000年之后的今天,必然是毫无疑问最容易被他们接受的。而且这样一来,也没有哪个土邦会阻止部众去接受教育了。”

    这个方案当然是合理的,也是后来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的制度设计。

    如此,谋求以共同信念为核心,组建一个类似现代国家的实体,就成为了海宁等人接下来的主攻方向。

    但,除了这种容易达成共识的领域之外,他们还面临类似国家的类似国家的着其他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国家理念,其基础之一就是人人平等。

    这在一个熟悉佛教的地区,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话题。

    但落后的封建制度,无论是国王还是土司,在这方面都可能行政阻碍,所以必须还得另外想一个办法。予以应对。

    否则,当新的观念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时候,一场革命必然会爆发在他们内部。而且那些土司们,也不见得会坐视这些新观念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所以,究竟是先革命还是先打压,本身也是个很难预料的问题。

    对此红象也有一个解决方案:“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方法之一,就是组建关税同盟。经济上的一体化将会加速政治上的一体化,这也是欧盟一直希望实现在自己身上的。”

    但这个想法却没有得到海宁的认可。

    这里毕竟是山区,并不像德意志地区那样交通便利,各方也因此缺少经济互动的习惯,因此很难有实际上的统一。

    除非……

    “除非抓住这次修路的机会,在打通经济命脉的同时,将相关的路权、地权、税权,全都给他们转化成公司的股份,以公司之名统一实行领地管理,由此转化出一个关税同盟来。”

    海宁刚说完这个构想,就忍不住自己摇起了头:“可统一管理这种事情,土司们是不会答应的。他们比后世的那些穿越户们还钟爱自己的土地。”

    然而,这个思路却得到了许多ai机器人的支持。

    白山和紫金就一致认为:“如果是那样的话,不如也允许他们以矿产或现银入股。”

    黑月补充说:“凡是一等加盟的,无论是官是商,是国王还是普通人,都不能毫无理由的拒绝公司对地皮、矿产的收购。他们现在对组建公司的热情很高,但苦差事基本上都是我们的,这点成本他们得付。”

    这话一出口,众人竟然都轻笑了出来。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可不是那些土司。武器也好,战略也罢,那都是他们出的。

    另一个叫蓝土的ai机器人似乎是受到了他的启发,他就认为:“应该把那些土司们还没发现的矿产,全都以地皮的名义买下来。而且最好在合同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里隐晦的规定,买卖确定之后,具体开发方式由买方决定,其他各方都无权干涉。这样,才对得起我们这些苦力。”

    海宁听他们不断调侃自己是苦力,心中不禁多了几分顾虑,觉得他们是不是瘦了太多委屈。

    但白山似乎看出了海宁的担忧,他安慰说:“大家只是有些不愤而已。但这笔买卖我们是不亏的。毕竟我们现在连像样的现金流都没有,能空手套来银子就不错了,顺带还能套出以后的发展空间,套出一个像东印度公司一样的殖民……”

    忽然,海宁跳了起来,他打断白山的安慰,用极其肯定的语调说:“我决定了,一家公司是不够的,我们有3000个机器人,就要有3000家公司。不,是3000家殖民投资公司,无数家实业公司。想要投资实业的土司,只能通过参股投资公司的方式间接实现。谁让他们只提供了路权、税权,而没有提供工艺呢。这些公司的分红,足够弥补他们税卡的损失了。至于他们买哪家,那是自由,咱们不管。但如果他们想不明白的话,恐怕你们就得去和他们说道说道了。”

    “这个不难。”白山对于海宁的吩咐向来是不必艰难的,只是他还有一点不太明白,“这么多的公司,怎么取名字呢?”

    “这个简单。这么多家公司聚在一起,当然要叫集团了。”海宁对此倒是早有构想,“至于叫什么集团也很好解决。约翰牛不是搞了个东印度公司吗?我们又不会只在印度活动,不如就叫环球集团好了。”

    这话的意思分明是在说,他们要把魔爪伸向全球各地。

    主张积极开拓的白山等人,对此当然是格外欢迎的。

    就算相对保守的,也不觉得海宁的这番安排有什么问题。

    为此,他们专门找到那些贵客和使者们,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这其中的利弊。

    罕大兴这样的土司,罕国楷这样的土司儿子,甚至周德会这样被认为熟悉土司制度的人,都成了他们试图说服的对象。

    但土司们自认为已经在矿产采掘上做了巨大让步,便在放弃设卡收税之类的收入故作犹豫。

    当然也有一些人在这方面的收入并不高,很痛快地就答应了ai机器人们的要求。同时也有一些憨厚的人,深明大义地表示了支持。

    这些人在之前矿业合作的过程当中,也曾大度地表示,因为海宁的技术而带来的增产,应当全部都归海宁。但海宁最终本着尊重土地所有权的原则,没有同意这样的提议。

    现在他自然也不会让这些人白吃亏,毕竟环球集团的成立,对这些合作方来说仍然是一个普遍让利的活动。因此海宁只要悄悄在其中微调一下,便可以照顾到这些友好人士。

    而且,但凡有些经济头脑的人都能够看出来:一旦打破地理阻隔和关税壁垒,拓宽小商人们的活动轨迹,活跃了本地的商业氛围,他们的生活也将会得到巨大的改善。

    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观察税收的收入会显得更诱人。不过海宁的那些实业项目,其利润恐怕数倍于此!因此只要估价合适的话,单从回报率上来看,他们仍然是做了一笔不亏的买卖。

    只是这样一来,环球集团这个殖民公司,就不再像是东印度公司那样,由各个领域的股东组合而成,而是由海宁一个人主导,盟友们认购股份,追随南北的扩张机器。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