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皱皱眉,没有说话。
张昭是个十分睿智的人,他心里明白,孙权并不真的像先主公孙策那样从心底里喜爱和佩服周瑜。
孙权对公瑾的感情应该是复杂的,多面性的。
和其兄一样,他看重周瑜的才华,智慧和能力,大多数时候,他也信任周瑜的忠诚。
但是为君侯者,一旦处在顶尖的位置上,被千万人顶礼膜拜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也成为人人都想取而代之的靶子。
他们无论是多么的敦厚朴实之人,为了自保,必然对周围的重臣,特别是有能力的重臣生出一丝提防之心。
更何况像周瑜这样,壮志凌云且年轻英俊,才华横溢兼文武双全,气度恢宏又人品美誉,遑论周瑜还有高贵的出身和广阔的人脉。
公瑾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一方诸侯的素质,才气,财力和能力。如果把公瑾的忠心换成野心,那孙权这个少主公将毫无招架之力。
张昭知道,如果周瑜叛吴,自己也会无能为力。他一直在猜测孙策临终前的想法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对周瑜有一丝不安。
否则,如何解释孙策托孤给自己,还说如孙权无能,自己可以自取东吴江山。可对他的总角之好,并肩战斗的好兄弟周瑜,却没有招回或有任何托付,更不用说让周瑜自取江山了。
张昭以为,孙策对周瑜也是有一丝担心的,主要是担心孙权比周瑜差得太多了。且不说军事和治国的才能,单说雄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
壮志一项,孙权就难望周瑜项背。所以才没有一句遗嘱给周瑜。倒是吴太夫人,似乎对周瑜更加了解,竟然敢留周瑜任中护军。也许是为了震慑蠢蠢欲动的孙氏宗亲。也许是为了近距离地看着周瑜,免得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独立出去?总之,张昭认为孙家自吴太夫人以下,都多多少少修习了帝王权术。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人主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差事。
每每想到这里,他就会对周瑜有一丝酸涩的嫉妒之心。
孙策临终前的嘱托,竟然让他张昭可以自取东吴江山。这听上去是对张子布的莫大信任和肯定。实际上呢,隐藏在孙策内心的想法是你张昭没有这个能力强过弟弟孙权。就是让你去取,你也把握不住。我孙家分分钟可以夺回。
而对周公瑾,孙策连这样的假意谦让也没有,是周瑜的能力太强,防范还来不及,如何敢说让他自取?
张昭心里从来就不相信帝王人主会真的谦让江山给有德者居之。尧舜那样的事不过就是个传说。
这样看来,先主公和主公都认为周瑜的才干远超自己。。。
张昭见孙权没有回应自己的提议。知道现在主公对周瑜是完全的怜惜之情而无任何猜忌。原因很明显,周瑜的情况不大妙。
一个东吴的栋梁之才为了避免两员猛将火并而牺牲自己,又伤重垂危,当然不会有任何反叛之嫌。
恐怕此时此刻,在孙权的心里,周瑜就如同他那中箭频死的哥哥孙策一样。
(本章未完,请翻页)
想到这一层,张昭叹了口气:“主公,老臣知道你怜惜公瑾,只是。。。再这样留公瑾在宫中,外面的谣言日盛,怕有不轨之人趁机闹事。吴郡若没有中护军坐镇,这局面会不会像建安五年六年那样?”
黄祖斜睨着邓龙和苏飞:“密报上说东吴那边出大事了?”
“对,将军,是中护军周瑜快玩完了。”邓龙嘴里嚼着一颗酸梅,大剌剌地说。
“你这情报准确么?上次周瑜打麻屯保屯,你说什么来着?”黄祖冷笑:“出兵的唯一好处就是甘宁投了东吴!”
“将军,这回周瑜就栽在了甘宁手上,这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谁让他挑唆甘宁投吴?”邓龙对黄祖的嘲讽不以为意。
“哦?怎么回事?甘宁把周瑜杀了?”
“不是,甘宁是凌统的杀父仇人,两人火并,周瑜当了替罪羊,听说被打了十鞭,凌统用得是铁刺狼牙鞭。。。可想而知,美周郎怕是被打成烂泥塘了”邓龙哈哈大笑。苏飞冷眼旁观。
“不许出战,好好练兵督造你的巨型朦艟。”黄祖的声音严厉而不容置疑。
“这。。。”邓龙满脸不解:“将军,江东除了周瑜,你还怕谁?”
“我说了,除非有准确无误的消息说周瑜已死,否则好好守住江夏,不得向东吴挑衅。”黄祖拂袖而去,不再理睬邓龙。
苏飞一言不发,转身离去,留邓龙在当地跺脚发狠。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