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氏率领众人向着姬水而回,苗龙道:“以我观来,炎帝的属下似乎并不善待我们,真是气人。”
轩辕氏道:“姬水之民正在兴起,众生景仰,气势正焰,各部落都有利益范围,他们生出戒备之心,是有源头因故的。我方现在根基浅溥,不可与他们有所冲突。当务之急是抚顺众生,引领万物。现在众生疾病繁多,不堪忍受,我去寻找岐伯来求治。”
禺号道:“岐伯不过是一个凡人而已,又不知道他在哪里,茫茫人海,怎么去寻他?可去昆仑槐江山问一问天神英招,英招掌管天帝的花园,识草性,善知人。”
英招居在槐江山。槐江山是天帝在下方的花园,距离昆仑山有四百里,由英招专门看管。
轩辕氏道:“昆仑难上,就似难以上得九天,我是凡人,如何寻得仙神英招。”
禺号道:“轩辕氏虽然是个凡尘之人,但识得天机,还有我等守护在身边,还有什么难事,况且只是上得槐江山一个山而已。自古以来,有许多凡人成得仙神,有了仙神之缘,此事就易。”
轩辕氏听罢大喜道:“只要是求得良药,治得众生,不管山高路远也要去。去了兴许有着机缘。”
一行人一路飞赶,不言路上辛苦不迭,这日到达槐江山时,轩辕氏见此山仙气缭绕,与他山不同,心里大喜。那禺号自告奋勇上得山去寻找英招,不巧的是英招去巡游四海去了。
苗龙只好下山禀告轩辕氏道:“英招背有双翅,能腾空千里,巡游四海,不知何时凑巧才能遇见,我等在这里苦等浪费时日,不如回姬水再找机会访巡。”
轩辕氏没有寻着英招,闷闷不乐,禺号劝慰道:“仙神虽然难寻,但不是不可寻,四海八荒处处有仙神。我听说天下名山有七座,名川有四条。那七座名山有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名山名川不仅是以山川险峻著称,还有奇人异宝,不如到这些名山大川去看看,或许有所收获。”
轩辕氏转悲为喜,一路行中,来到雍地,眼见前面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座高峰,五座高峰各个不同,第一峰生得怎样,和木欣欣向荣。第二峰生得怎样,炎火奔腾上下。第三峰生得怎样,厚土滋润有养。第四峰生得怎样,应金清肃收杀。第五峰生得怎样,众水准冷同下。
那山五座高峰,环环相扣,四方五位,相映得彰。轩辕氏仔细看罢道:“好一座奇山!此山必有仙神居此。”说话之音回响山间,空谷远播,绵绵不绝。轩辕氏和禺号、苗龙正在称奇惊讶之际,山中小道走出一个鹤发童颜者,身披五色,脚履四垂。看到轩辕氏一众都是气势不凡,非常惊奇。
轩辕氏见了这人忙揖首道:“我乃轩辕氏,路过雍地,看此处非同凡响,敢问此山有何神明?”
那人道:“久闻天下有个轩辕氏,今日得见真是幸会。此山无它,不曾有什么神明,如果要是求神访魔,此处一无是处,还请轩辕氏到别处去,免得白白地浪费时日。”
苗龙问道:“此处既无神明,为何气韵有别于它山?我等竟然看不出究竟。”
那人道:“你们有所不知,此山有五峰,乃是以五数为主,主世上万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峰以木为主,一峰以火为主,一峰以土为主,一峰以金为主,一峰以水为主。万物行走在五个数之中,此为万物的基理。”
轩辕氏道:“天下事理真是高深莫测,唯有得道者才能明知。敢问足下何人?”
那人道:“我乃大鸿,并不是什么得道之人,只不过略知万物事理是相生相克,万物以木火土金水为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金生水,因为金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此为天地之性,人身五脏六腑亦是如此对应,以此来推断诊治众生病苦罢了。”
轩辕氏大喜,大鸿即是鬼叟区。轩辕氏早就听说这个人了,急切道:“我正在访求岐伯,还不曾遇见,想你精通五行之理,必定对道医之术精湛,可不可以到姬水一行以救众生。”
大鸿道:“此五行之说,传说是出于天皇伏羲八卦之变,我只不过略知一二罢了,我知道天下有几位医家高手,伯高、少师、少俞、雷公,都是精通医术,可推荐给轩辕氏,以健壮姬水的众生。至于我闲云野鹤惯了,不想出得此山。”
轩辕氏道:“得此众人是姬水的福气,姬水众生有幸了。大鸿切莫推辞,繁请大鸿带我等去见几位医家高手。”
大鸿哪里肯去,禺号道:“既然大鸿了解这几位医家高手,必然知道他们的居处,我们自己去寻,不知道何时何日才能找到,等到找到了,姬水那些病人死得差不多了。”
大鸿听罢不忍,遂领着轩辕氏逐个拜见伯高少师、少俞、雷公,那几个人本来在山野之中逍遥自在,不想什么名利,见轩辕氏诚心实意,便不再推辞了。几人欲去,见大鸿不愿而去,齐声道:“我等名声均不如大鸿,技艺更不必说了,你不去叫我们如何担得虚名。”一番说辞大鸿百般无赖,又兼得轩辕氏百般哀求,只得随轩辕氏而去。
轩辕氏得到这几个医家高手,和众部属得意而归姬水。
却说轩辕氏一路寻求这几个医家高手,不知不觉中绕了一大圈子,偏离了回归姬水的路线,由西边回往姬水。这日行走之间,见前面有一山,轩辕氏问道:“此处是为何地?”
禺号答道:“我观此山应是崆峒山。”大鸿放眼望去道:“此山像是崆峒山,却不是崆峒山,应是小崆峒。”
众人望去,但见雾山茫茫云断天,人海潮潮堰塞路。看那山中的人,老者鹤发童颜,健步如飞,年轻人肌肤洁净容貌俊美,非同别处面黄肌瘦,病体满身。
轩辕氏大为惊讶,迎面走来一个老者,轩辕氏叫住施礼道:“这位老者请留步,我观你身轻体健,年寿一定很高了?”
那老者笑道:“已有一个甲子了。”
轩辕氏道:“此是少见。”
老者道:“在我岐山不值为奇,年岁胜我者许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禺号道:“岐山疾病甚少,是不是草丰谷足,衣食无忧。”
那老者:“不是,此地高寿,都是天师所为,那天师乃是神医,手到病除,我们全都拜他所赐。”
轩辕氏听了大喜,道:“遍寻岐伯不得,不想能够在此处遇见。”
轩辕氏忙向老者道:“我乃轩辕氏,天师在哪里?我要拜访他。”
那老者道:“岐山深处,背篓采药的就是。”
那天师是谁,尊称岐伯也。天者,说的是能修其天真;师者,说的是先知先觉。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谓曰天师。
轩辕氏一行转入岐山里面,那岐山云遮雾绕,雨济山川。山间小道上一人背着药篓边走高歌。那人仙风道骨,非比常人。轩辕氏列在路旁等候,那人走近,轩辕氏上前道:“请问天师往何处去?”
那人笑道:“莫非是轩辕氏,识得我是天师?”
轩辕氏道:“正是轩辕氏,吾见汝气度不凡,非同别人。”
那人道:“轩辕氏果然好眼力。只是当今天下,黎甿众生遭受寒苦热毒,饥渴劳累,你不为众生作想,却在此游山历水?”
轩辕氏道:“慕名天师精通医中脉理,姬水众生身陷水深火热之中,望天师能够赐教,使他们能够舒筋健骨,就是众生的幸事。”
天师道:“当今的炎帝已经渐老而去,虽然有众多的天神护佑,但各司天责,不得空闲,再兼手下的部众个个骄心渐起,黎甿众生已经有了惰意。人间众生的事,炎帝事必亲躬,但不能面面俱到。长久下去,姜水必然有事,我虽然略懂医理,但只能治病救人,轩辕氏还是修文兴武,众生才能安宁。”
轩辕氏道:“修文兴武固然能够使众生安居乐业,但如今众生不比上古之人的体质,还须医家治病去疾,方才是根本所在,必然先固众生身体,然后才能治理众生,我正为此担忧。”
天师道:“你如今已有鬼叟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这些人足够你用了。”
轩辕氏道:“能人巧才,是谓众不嫌多,况且天下众生数不胜数,天师医理精通,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希望天师能够传之后人,使后人能够照本习作,则是后人之幸,胜过治活百十人。”
天师道:“姬水之众有轩辕氏,天下众生有轩辕氏,则是大福大幸,轩辕氏既然如此,我就不再推辞。”天师遂与轩辕氏一同到了姬水。
那轩辕氏一路之中,得到岐伯、鬼叟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之众,犹胜神助一般,治愈着众生百病千疾,众人的体格渐渐健壮救起来,轩辕氏声名大振,引得天下那些能人强将纷纷来到轩辕氏之处,那些人有哪些?仓颉、风后、力牧、常先等等。
其中,仓颉在带领众人行事之时,有感于结绳记事非常不方便,就按照鸟兽形迹造字,从此之后,大家不仅可以口口相传,还可以通过文字来传诵事迹。轩辕氏又以力牧为将,以风后为相,姬水之处风风火火,日渐兴隆。
轩辕氏在姬水名望远传四方,无人敢望,黎甿众生都尊称轩辕氏为黄帝,自此之后,黄帝声名越发远扬天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