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电话,里面传出的声音让朱由检立刻站了起来:
“陛下!微臣等终于造出射程可达二十里的火炮了!”
“好!好!朕……明天下了早朝,就去看看你们试炮!你们把东西都准备好……”
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早,朱由检放弃了立刻去参观新宝贝的冲动,改为明天视察。
毕竟现在京城附近都变成了不夜城,五彩斑斓的路灯下,各种夜市熙熙攘攘,天南海北的游人商贾摩肩接踵,如果朱由检出行,安全问题可是要好好安排的。
作为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朱由检也不想时不时就突然封街,打扰他们做生意什么的。
既然确定了明天的日程,朱由检便照例命小太监取来相关资料研读。
这已经成为朱由检的习惯。
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出洋相,还是为了一次次巩固权威,增加子民的崇拜信奉。
就像很多伟人可以通过记住所有小人物的名字收获对方的死忠那样,朱由检也在尽力照着葫芦画瓢。
把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资料记熟以后,朱由检又拿起小太监整理好的火炮资料。
朱由检都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看这些资料了,每一次基本上都会想起来一些有用的东西,所以他并不觉得乏味。
早在春秋时期,华夏就已经在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pào)。
战国后期,秦军首攻韩国郑城,就使用了石炮远射城楼,打得砖碎石滚,接着又使用松木为弹的火炮,火焰冲天。
至迟十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
在十二世纪三十年代,宋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
十三世纪五十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对后来所有火炮的产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史料、实物证据,滑膛火炮最迟在元代就出现了。
元代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华夏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
元代至顺三年(西元1332年)制造的青铜铸炮,重十三斤左右,长约一尺二寸,炮口直径三寸上下,炮身上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 绥边讨寇军 第叁百号马山”等铭文。炮的尾部有两个方孔,可装耳轴。
而到了大明,设有“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
仅在正德到嘉靖年间(西元1506年~1566年)制造的火炮就达数十种。
“虎蹲炮”用铁爪限制后坐,射击时后坐不过五寸,能装小铅弹百个以上。
“攻戎炮”装在车上发射,便于骡马挽曳,用铁锚限制后坐。
“无敌大将军炮”重千斤,装在车上,能装铁子五百个,击宽二十余丈。
“毒火飞炮”、“飞摧炸炮”能发射爆炸弹。这种炮弹为铁铸空心体,内装火药及其他药剂,并装有将药线安放在竹管内的引信。发射时将弹丸装入炮管,先点燃引信,后点燃炮管内发射要,弹丸到达目标后爆炸。
……
不过,由于之前工匠地位极其低下,而且也没有基本的科学常识,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只能靠经验、直觉,所以虽然种类繁多,性能却没有太多进步。
比如之前大明的火炮最大射程也就十里,这还是最理想情况下,如果遇到风向不好,或者装药不适当……那只能看天意了。
而现在,在朱由检用不时回忆起的零零碎碎“黑科技”催化下,大明火炮性能终于往前迈了一大步。
如果朱由检前世记忆好到和那些穿越小说主角一样“过目不忘”,估计现在他……
当然,这样的假设毫无意义,能够穿越成皇帝,朱由检已经千恩万谢了。
何况那些穿越者可没有像朱由检前世那样,读过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书。
这也和朱由检前世的人生经历有关。
朱由检前世有个姑父是收破烂的,因为很多人都在住房不断蜗居化、书籍电子化时把没用的旧书当废品丢了,所以位于乡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他家里反而藏了很多成套的书,堪比小型图书馆。
故而朱由检也借读过不少五花八门的杂书。
其中就有后来被吹为穿越者纵横古代必读的神书——《赤脚医生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1970年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参谋助手论——为首长服务的艺术》、《怎样打妃机》等等。
只不过朱由检读这些书的时间太早了,差不多也就小学初中时间充沛时读而已。到了高中,除了体育课,就基本上没法看了。
所以朱由检对那些神书的记忆也算得上极其模糊了。
以至于如果不是有各种外部刺激、提醒,他哪怕刻意地绞尽脑汁去想,也是屁都想不起来。
所以,朱由检不得不经常冒险出宫,和一线的各种工匠、科研工作者实地探讨,希望借助现场气氛、他们的奇思妙想来触发自己尘封的记忆。
于是那些工匠、科研工作者在看到朱由检时不时就一针见血提出某些关键神技后,更加坚信大明皇帝陛下是真真正正的玉皇大帝亲儿子,无所不知……
除此以外,和满朝文武商定国策时,朱由检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的做个美男子,但是只要一开口那就是金玉良言,一次又一次震惊那些智商比他高出几十分的英杰。
比如朱由检从《参谋助手论——为首长服务的艺术》回忆起来的点点滴滴,就编进新官员必读手册里了。
其中就包括“给首长圆场的艺术”——如何在特定的情况下打破僵局、消除尴尬;与首长家庭相处的艺术”——如何对待领导子女,面对领导私事时该怎么办……
这些都是官员们日常生活必然会遇到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很容易引起矛盾,或者导致贪污腐败、徇私枉法。而无论哪样,都会降低工作效率,这朱由检能忍?
也正是这些琐碎,更加让满朝文武频频赞叹:“陛下明察秋毫!”
朱由检这回再次翻阅火炮资料,又想起来了一点可能用得上的东西,于是便又提笔记下,准备明天看看是否有机会可以再装一波哔……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