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秦第一功臣 > 第一章 栎阳金雨

第一章 栎阳金雨

    一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田间,昏蒙蒙的天。

    夺目耀眼的太阳发出炽热的光芒,炙烤着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原。

    被烈日醺烤以致虚脱了水分的柳叶无力地耷拉着脑袋。

    田间的秧苗因为长久得不到雨水滋养,变得焦黄甚至枯萎,就犹如长期缺乏营养的人一般憔悴不堪。

    由于遭遇关中少有的大旱天气,随处可见田地地面绽裂开斑驳龟裂的地纹。

    在科技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农业的灌溉技术力量及灌溉手段还极为有限,远没有达到今天的科学发展水平。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人们不得不被动的依赖于靠老天爷普降甘霖,来确保庄稼收成的理想丰收。而雨水的充盈与否,不仅仅关乎农作物的收成与否,它还直接莜关国家繁荣富强的经济命脉!在商业经济并不占据社会经济发展主流的古代,农业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都显得尤其至关重要。

    而水利工程的兴修,以及水利工程技术的推陈出新,就自然而然被提上了首要日程。

    大名鼎鼎的成都平原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洗礼,至今仍在发挥着他移山倒海造福苍生的巨大神奇巨效!

    这不由得使后世的子孙发出自豪的感慨——壮哉!这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结晶见证!

    毋庸置疑,这足以表明当时的劳动人民,已经深深地意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二

    田间,几名农夫正在察看田地里受损的庄稼。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极为沉重的。

    毕竟庄稼是农民全部生活的希望。

    一名六旬老农手捋焦黄的庄稼叶子,痛心不已,老泪纵横。

    老农颓然跪于地上,仰面朝天,哀号道:“老天爷哪,您就开开恩吧,下点雨吧!我们求您了……老天爷……”说罢连连叩头不止。

    其余的几名农夫也纷纷跪下,七嘴八舌哀告:“老天爷……开开恩吧,下点雨吧!”说罢,磕头如捣蒜。

    三

    田埂上。

    一名瘦高青年农民步履艰难地挑着一担水,小心翼翼地往高地上的田地走去。

    不远处,浅浅的小河流水缓缓无力地向东流淌着。

    瘦高青年农民眼看再走几步就来到了田地。

    不料,他一个不小心,脚被土坎拌倒,一个趔趄,摔倒在地,木桶里盛装的水全洒光了。

    “诶……”功亏一篑的瘦高青年农民懊恼地用拳头砸地……

    四

    “喀啦啦——”一道霹雳闪电轰然打响。

    原本无力下垂的柳叶闻风先动,憔悴不堪的庄稼叶子也哗啦啦抖动起来了。

    六旬老农惊喜地仰望天空,喃喃道:“老天爷要开恩了……”

    其他农夫也都抬起头来。

    但见天色逐渐开始变得昏暗起来,墨团似的的乌云风驰电掣般密布天穹,好似泼墨效果的叠叠云层,重重地朝地面压下来,给人极为压抑的沉闷感。

    说时迟,那时快——

    斗大的雨点开始纷纷降落下来……

    雨点好似爆炒否一般急骤,越来越极速……

    很快,雨点已经连成千万条细线,继而,这万千条细线又汇集成万千道水柱……

    最后,水柱完全形成了遮天蔽日的倾盆大雨……

    六旬老农手捧雨水,眉开眼笑道:“老天爷开恩,老天爷开恩了啊!”

    几名农夫也欢欣雀跃,喜不自胜,嘴里发出欢呼:“呕——呕——呕——呕……”

    突然,六旬老农脸色呈现惊讶状——

    他发现,自己手里的雨水竟然是黄铜颜色的!

    六旬老农慌忙扯住身旁的农民:“哎,你们看,这雨水金贵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哩,你看这雨水是金色的哩!”

    其余的几名农夫也循声过来观看——

    “呦,还真是哩!”

    “就是,这雨水咋是金色的哩?”

    “这是咋一回事哩?”

    六旬老农神秘稀稀地说道:“依俄(我)说呀,这肯定是个大吉大利的好兆头啊——咋说哩,一来这雨下得这及时,又下得这金贵,这不是好兆头是啥子?”

    其他农夫频频点头称是:“嗯,是这个理哩。”

    五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

    有人笑就有人哭,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对于卫国公子卫鞅来说,今天却是一个倒霉透顶的坏日子。

    因为他刚刚承受了一场五雷轰顶似的重大打击——原本各方面都很优异的他,竟然毫无道理地落选了!

    尽管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还没有开启科举制度,卫鞅虽然也不等同于后世考状元金榜无名的落第秀才,但,此时此刻卫鞅的沉重苦闷心情,丝毫不亚于那些学富五车十年寒窗苦读,身怀报国大志,到头来却金榜无缘的失意书生。

    而这一切,却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是因为自己的出身卑微。

    卫鞅虽是卫国国君的儿子,尽管他才能出众,甚至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但可惜在那个注重门第讲究长幼有序的时代,他身上的这些长项却丝毫无助于处于竞争涡流之中的他入围——只因为他不是卫国国君嫡子。

    别看同样都是卫国国君的亲生儿子,但是却存在着天壤之别——皇后生的儿子是嫡子,拥有天然绝对的王位继承特权。而后妃生的儿子称只为庶子,与嫡子虽说是名义上的亲兄弟,但是却没有嫡子所拥有的王位继承特权。

    中国古代从周开始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说,只有国君的嫡长子才有唯一资格继承国君大统,庶子就算比嫡长子早出生几年,也是无缘觊觎王位的。需注意的是,嫡长子,是说正妻的第一个儿子,就算庶长子比嫡子大许多岁,这个嫡子也还是嫡长子。

    按照周礼,对于嫡长子来说,其他的嫡子也算是庶子。所以通常都是认为,皇后生的都是嫡子,妃子生的是庶子,嫡子拥有天然的继承权优势。

    很不幸,卫鞅正属于这样的尴尬情况——他只是庶子身份。

    做万人之上的一国国君,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但是,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胜任一国之君的艰巨使命角色的。要知道,治理一个国家,驾驭天下黎庶臣民,需要国君拥有超越众人的非凡智慧,和雷霆万钧的独特治国手段。

    卫鞅稀罕的并不是国君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荣耀光环,他需要的是得到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才智,谱写自己人生价值的历史大舞台!

    作为封建王朝的一份子,卫鞅比谁都更清楚,身处战国纷争诸侯称霸的历史时代,弱肉强食就是战国时代的残酷的生存淘汰法则!

    出身王室贵胄的卫鞅,耳闻目睹了卫国日渐衰落的残酷现实,也见证了身为卫国国君的父王安于现状碌碌无为的落寞与无奈,身为卫国王室一员的他,实在不甘心自己的家国即将成为列强砧板上的口中食。

    卫鞅自幼喜好研读法家及刑名学说,自信自己能够担当的起挽救日渐衰落的祖国的艰巨历史重任!他不止一次想,如果自己能够荣登大宝,成为左右卫国命运的主宰者,那就有机会大显身手,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实施自己的兴家安邦富国强兵之道!就有可能改变卫国频临被列强蚕食的被动命运。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是这样地强差人意,让人无奈!

    为什么?就因为自己不是嫡子身份,导致彻底失去了公平竞争的资格!自己纵有天大的才能也无从施展啊!

    他在内心呐喊——

    这不公平!这绝对不公平!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早就注定的结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是卫鞅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失意的苦涩滋味,也是他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不公平的竞争的沉重打击。

    先秦时期的孟老夫子在其著作《孟子》中写过如下文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老夫子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就是想告诉失意中的人们一个屡试不爽的真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卫鞅,你不是一个凡夫俗子!小小一个卫国国君虚衔,远不足以施展你的雄心壮志!

    弹丸之地小的卫国,也并不是施展你卫鞅才华的人生舞台!

    真正属于你的人生大舞台是在不久的将来!请相信,上天早就为你悄然安排好了一切,眼前这点儿挫折,不过是你迈向辉煌进程的小插曲罢了,你不必太在意。

    六

    周朝都城洛阳,皇宫。

    富丽堂皇的宫殿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繁荣气象,明显流露出空旷和门庭冷落的冷僻气息。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盘亘在此栖息的飞鸟的祖先,伴随这里的金砖碧瓦,见证了东周帝国到西周王朝数百年来的风雨沧桑变幻历程。

    六百年前,周武王姬发兴师举兵,率领八百诸侯,在牧野与商王朝展开决裂式大厮杀,经过这次大会战,原本臣服于大商王朝的番属小国——周,推翻了原居于统治地位的大商帝国大厦,主客本末易位,取而代之登上了号令天下的天下共主宝座,就此开启了大周王朝时代。

    周武王灭商后,定都于镐京和丰京,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

    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

    周武王将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分封为列国诸侯,又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五十三个。

    到了西周后期,周厉王失政,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国人驱逐死在外地,这件事大大动摇了西周统治的根基,最后一个西周天子,就是那个喜欢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因为轻率废长立幼,从而引发父子反目,骨肉相残的人间惨剧,结果导致糊涂的周幽王,被自己儿子请来助战的犬戎杀死,繁华一时的帝都镐京,也因兵燹而毁于一旦,西周也就此宣告灭亡了。

    引狼入室的申侯,和诸侯一道拥立周平王为天子,周平王俱于犬戎兵威,将京都从镐京迁至洛邑(洛阳),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但是,进入东周时代的周王朝并不太平,从此迎来了多事之秋,先是桀骜不驯忤逆君上的郑庄公,罔顾君臣礼仪,公然兴师与周天子对阵,而且,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玮——箭伤天下共主的周桓王!就此开启了诸侯轻慢周天子的始端。

    随之而来的野心勃勃的楚庄王也蠢蠢欲动,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问鼎中原的典故。

    貌似强大的东周王朝,就像一头垂垂老矣失去牙齿的狮王,日渐消瘦,威风不再,日渐被诸侯们狎昵冷落。诸侯们不仅不按时朝觐周天子,而且僭越礼治之行径层出不穷。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空有虚名,不过是一具庙堂之上任人摆布的傀儡木偶而已,对于作为番属的诸侯的胡作非为,只能装聋作哑,听之任之,不敢奢望诸侯按时朝觐,只求别再出现郑庄公第二的不臣诸侯就阿弥陀佛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