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晋国自己手头一堆麻烦事。前面说过,天下大乱,尤其是周王室还乱着呢。
现在的周王室,东西二王并立,本来,晋国在一开始是支持周敬王的,但是貌似风向在变啊,貌似支持西王王子朝的周王室大臣越来越多,东王周敬王的天子地位貌似越来越不保,难道我晋国还要支持这个东王吗?
这也正是晋国自公元前519年先送周悼王回洛邑,再在同年帮助周敬王在洛阳的郊邑立足了脚跟后,未能乘势打击在洛邑已经自立为王的王子朝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现在晋国应该可以作出选择了,而且这个选择不需要考虑太多,只需要从楚国的态度便可以得出晋国的决定:因为楚国一直在支持西王王子朝!
你楚国支持的,咱晋国当然要反对。再说,本来晋国已经帮助过东王周敬王过了,那就帮到底吧。
但要知道,虽然此时周王室是两王并立,但从实力上讲,王子朝的势力要大大超过周敬王。
公元前518年3月15日,晋国大夫士景伯受晋顷公委派,赴洛邑向天下表明晋国的态度。当然,史料记载这态度表得是有一个过程的,那便是晋国是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王子朝是造反派!
王室发生争夺王位这样的大事,不是咱晋国作为诸侯联盟盟主不管,而是这里面太复杂了。我们晋国是花了好几年才基本弄清楚谁是好人谁是坏蛋,现在又派出上大夫来洛邑作进一步调查,最后确定王子朝这个王是作乱得来的王,大家以后只能认一个天子,那便是姬匄。
这是晋国作为诸侯联盟盟主的最后决定,要求各诸侯都要拥立姬匄为真命天子,对王子朝乱党群起而攻之。
这下王子朝麻烦大了,此前他能够杀进洛邑,占领王城,逼得周敬王只能在洛邑东边的一个小地方落脚,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先天子周景王宠信王子朝,在原太子英年早逝后,多次表示要立王子朝为太子,故王子朝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一定的宗法基础的。
二是甘、召、南宫等大家族支持王子朝,还有大量官员支持,史料记载百官、百工都支持王子朝。史料记录所谓的王子朝之乱,说到底是周王朝内部两大势力的火拼,即以刘氏、单氏为首的卿大夫与以召氏、甘氏、南宫氏为首的卿大夫之间的权力斗争。
三是楚国明确支持王子朝,因为王子朝的母亲来自楚国。由于晋国对各诸侯最近非常过分,卿大夫又总是贪腐索贿,让各诸侯对晋国离心离德。所以,象齐国、鲁国、郑国、卫国等都是在暗中支持王子朝的。
四是晋国的态度非常摇摆。这是最关键的,晋国态度不明朗,让各诸侯有了站在自己国家利益角度考虑支持谁的问题。晋国这些年太忙,既要履行诸侯联盟盟主责任,帮助相关国家平乱,又要打击鲜虞扩充地盘,还要暗中与楚国较劲,实在不想管这个周王室这个烫手的山芋。
现在晋国的态度明朗了,西王王子朝的压力也大了。
公元前517年夏,晋顷公指派晋国下军佐赵鞅尽快解决王室问题。咦,原来下军佐不是智跞吗?难道晋国六卿人事又有变动了?
是的,去年的时候,原中军佐赵成去世了,其子赵鞅虽然年轻,但在中军元帅韩起的特殊关照下,直接进入卿班子,担任下军佐。
此时的晋国六卿班子组成如下:中军帅佐韩起、中行吴,上军帅佐:魏舒、士鞅,下军帅佐:智跞、赵鞅。
晋国的六卿班子我们一直在提,只要有变动,我们必须要讲。因为晋国的春秋历史,自文襄以后说到底就是晋国各大家族的历史。尤其是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必须理清晋国六卿的派系情况。
如今,晋国六卿背后的六大家族中,韩氏和赵氏是传统的盟友,此时联合了魏氏;范氏和中行氏是同党。智氏是最弱的,但因为与中行氏源出荀氏,故也是与加入范、中行氏一党的。
也就是说,此时的晋国已经形成两大集团,韩氏、赵氏、魏氏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团和中行氏、范氏、智氏集团。在以后的晋国政坛上,两大集团将掀起惊天风云。
赵鞅受命,召集中原诸侯派出卿大夫于黄父召开盟会。黄父,即今山西临汾市翼城县东与晋城市沁水县交界处的乌岭关。此次盟会,鲁国叔诣、宋国乐大心、卫国北宫喜、郑国游吉以及曹国、邾国、薛国、小邾国这些诸侯派来的卿大夫参加了,齐国这样的传统重要诸侯未予理睬,楚国、陈国、蔡国等国也未参加。
原因很简单,因为盟会的核心议题就是扶持周敬王,这些国家都是支持王子朝的。赵鞅首次亮相春秋江湖,在这次盟会上明确表示,以晋国为首的各诸侯要全力支持天子姬匄(即周敬王),讨伐叛逆王子朝,安定周王室。
此时天子有难,最直接的困难是粮食问题和军队不足的问题,赵鞅要求各诸侯国慷慨捐助粮食给天子,并调拨军队勤王。
赵鞅的态度非常坚决,讲话做事非常干练,给各国大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宋国大夫乐大心非常不高兴,宋国这几年也够苦的,自己家里的粮食都不够,哪里还有余粮去搞慈善?
乐大心发表了意见:“元帅,不是我们不愿给,只是我们宋国一直是周王朝的贵客,哪里有要求贵客送给主人粮食的?”
这个宋国大夫也真是可以啊,居然搬出这么一个理由来。如果你宋国可以找借口不给周敬王捐粮,那其他诸侯也可能会有各种理由。
赵鞅心道:天子对你客气,你还真当福气了啊。
他与跟随赵鞅参会的士景伯嘀咕了几句,士景伯受命,对乐大心毫不客气指责道:“宋国,自在寡国先君文公召集践土盟会上签字以来,一直遵守着各诸侯齐心协力扶助王室,参加了盟主召集的每一次战役,每一个盟会。难道现在您乐大心奉宋公之命参加这次盟会,是想要违背先前的盟誓吗?”
这样的高大上理由,乐大心哪里能够辩驳?面红耳赤羞愧不已,只好同意宋国也捐助粮食。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