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 第8章 默授技法暗助民

第8章 默授技法暗助民

    李秀娥提醒那老汉,在收稻谷时将那10余亩的稻谷与其他的分开,当做种子,下一季多种植那一种水稻,就不会发生这种虫害了。

    “这有什么不同吗?”

    李秀娥不会告诉他基因不同,抵抗虫害能力不同,只能说不同的种子会有不同的味道,那些虫子不喜欢那一个类型的,所以虫害就少了。

    老汉依然有疑虑,但觉得她说的有些道理,便答应争取试一试。

    就在这时,一阵孩子们的笑声传了过来,大概有七八个儿童在河边奔跑着,追逐着。大的有十一二岁,小的也有五六岁了,一个个灰头土脸儿,像个泥猴似的,看他们的样子倒是玩得很开心。

    李秀娥想起在石昌县城里也曾见过如此玩耍的孩子。

    她问老汉,“孩子们平时都干些什么?每天都这么玩耍吗?”

    那老汉呵呵一笑。

    “孩子嘛,玩儿是天性。家里有猪羊的,帮家里打把草,或者去放羊放牛,有老二的帮着看看孩子,除此之外就是玩呗!”

    “这里有书塾吗?”

    “村里无人识字,哪来书塾?”

    “那孩子们将来怎么办?”

    那老汉又笑了。

    “种地呀!娶媳妇生娃,祖祖辈辈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李秀娥有些无语,知识的匮乏限制住了对生活的向往,安于现状是社会难以进步的一个障碍。她的神思想到了未来。

    “不知姑娘是哪家的大小姐,学问倒是懂得不少,懂庄稼还懂孩子,真是忧国忧民啊!”

    那老汉竟然夸起李秀娥来。

    她觉得应该低调些,“老伯说笑了,我从县城来,路过此地,顺便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稻田。看到这天真活泼的孩子,倒是有些羡慕他们呢!”

    见那群孩子一个挨一个的跑上桥去,像是嚷嚷着要回家吃饭了。

    李秀娥也觉得肚子饿了,近来饿的比较快,吃的也比平常多,知道这是胎宝在跟她索取营养。

    辞别老汉,带着小翠重新返回胡水家。

    现在是中午时分,胡水他们还没有回来,看样子一时半会儿难以返回。

    小翠的肚子里也咕咕直叫,李秀娥决定在胡水家做饭吃。

    屋子里的家具简陋摆放着,有什么一眼便能看到,半袋大米就蹲在墙角。

    小翠抱木柴回来,在灶边点火。李秀娥舀水淘米,先煮后蒸,很快便蒸熟了米饭。

    在小翠烧火的同时,李秀娥在小院外的空地上寻着几株野菜,洗净切了,炒了,这就是她们的午饭。

    每人吃了两大碗,感觉特别香。

    “大小姐什么时候学会做饭来着,在功勋王府的时候,大小姐可从来没有做过。”

    小翠对李秀娥能够做出这么香的米饭感到很吃惊,在她的印象中,陈潇潇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从没下过厨房。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吗?这又没什么难的,看上两次厨子做饭,照葫芦画瓢做熟了就行呗!”

    李秀娥何等聪明,轻描淡写的就把自己的厨艺说成是照猫画虎了。

    “我可是曾经做过饭的,也做不出口感这么好的米饭,又松软又不粘,既不生又不过熟,嚼起来还有一股饭香。这可不是看别人做过几次就能做得出来的,要么有丰富的做饭经验,要么就有名师指点。大小姐是不是曾经拜过师啊?”

    这小翠也不是轻易的能够糊弄过去的,李秀娥只得承认,曾经看过关于厨艺的书籍,所以做的这饭菜还是有点味道的。

    这个说辞小翠算是接受了。

    饭后,两个人就在这简陋的房屋里休息,李秀娥是觉得有些累了,为了胎宝还是适当休息一下为好。

    看着这简陋的房屋,问道:“小翠,如果……我是说如果,将来在这样寒酸的环境中,你是不是能够生活的下去?”

    小翠初闻一愣,随即答道:“小时候比这再苦再难的生活我也曾过过,何况现在我长大了,什么也难不倒我。我相信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见她如此自信,李秀娥笑了,但这笑,在小翠看来似乎有一股戏虐的味道掺杂在里面,忽然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

    “大小姐又在戏耍小翠了!”

    李秀娥笑得更加开心。

    下午,两个人就在这长桥村里转了转,正如那老汉所说,稍大一点的孩子,要么去放羊了,要么去打草。而小一点的孩子依然在继续玩耍。可后来被那老汉招了去,在他的忽悠之下随他去找药草了。

    树荫下几名妇女闲聊,嘴上说着,手上都有活计在忙,要么纳鞋底,要么缝着小衣服。

    一位60岁左右的老妪,身旁围着几个两三岁的娃娃,争着抢着要她手里的剪纸。

    那老妪一边哄着孩子们,一边将那剪刀在那折叠好的彩纸上,三转两转,便剪出几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来。

    孩子们拿了便欢天喜地地相互炫耀去了。

    李秀娥忽然想起,高桥镇就有剪纸的习俗,而且成了一大地方特色,在全国都小有名气。就是靠着这个名气,李秀娥成立了一个剪纸协会,每年临近春节时召开一次剪纸展销,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全来订购,为高桥镇增长了不少的GDP。

    看到这剪纸,她已经开始相信这就是高桥镇的所在地了。

    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上前与这群妇女说话。

    众妇人见来了两位如花似玉的姑娘,这穷乡僻壤来了两位妙人,确实很稀罕。大家都放下手中的活计,与李秀娥说长论短。

    这几位妇人很健谈,很快便与二人熟稔起来。

    不仅是这位老妇,村子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差不多都会剪纸,只是技术有高有低罢了。

    得知附近村庄也有会剪纸的人,只是没有这个村兴盛。

    李秀娥提出,何不组织起来,大家发挥自己拿手的技艺,谁什么剪得好就剪什么,拿到集市上去卖,也算是为家庭增加些收入。

    那老妪告诉她,确实有人这么做了,只是还要忙农活,贩卖的量很少,收入也微薄。除了过年过节,家有喜事,才会贴些剪纸之外,其他时候是卖不动的,做这个买卖的人极少。

    了解了情况,李秀娥心里有了底数。

    看到一位做小衣服的妇女也怀有身孕,便问她是第几胎了。

    那人说是第三胎,她的脸上并没有喜悦,倒有些忧愁,孩子多了怕养不活呢。

    李秀娥告诉她,大滕国现在已经有了鼓励多生的政策,保证每家的孩子都能养活长大成人。

    这位妇女听了甚是惊喜,说是这等好事,还没听说,不知是真是假。

    看来这项政策宣传还不到位,百姓们有人还不知晓。

    聊的时间不短了,李秀娥收获颇大。看看天色,若想今天返回县城的话该走了,不知胡水他们回来了没有。

    辞别众人,重又回到胡水家。

    等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门外车马声响,他们回来了。

    胡水将母亲背回屋里,放在床榻之上。妇人脸色依然发黄,但是并不冒汗,也不再哼哼唧唧地喊疼,最起码医治有了些效果。

    据胡水说,在医生那里当场煎了草药让母亲喝下,便有了起色,医生让坚持用药。

    赶车的小厮拎了两个麻袋进来,离老远就闻到了一股子草药味儿。

    如果不是带去了那些银两,这些草药根本就买不起,妇人的病也就无从继续治疗了。无广告网am~w~w.

    胡水再次拜谢。

    见治疗有效果,李秀娥便告诉他,尽管给他母亲服药,过些时日她会派小翠再送些银两来的。

    小翠听了,嘴巴竟然撅了起来,尽管胡水连小翠一同谢了,小翠依然像是不情愿的样子。

    李秀娥便改口道:“那我就让别人来好了。”看着小翠听了像是更加不高兴了,李秀娥又笑道:“那就还让你来。”

    小翠知道大小姐在逗她,发觉自己上当了,俏脸腾的一下红到了耳根。

    胡水看这主仆二人的表现,有些糊里糊涂,只顾一直感谢。

    离开胡水家,那小厮快马加鞭,赶回石昌。

    殊不知,胡水在家看到锅里有剩饭很惊讶,尝了一口,味道不同自己以往做的,那稻米的香味更浓了。

    他猜想,肯定是这主仆二人做的,那主人是不会去做的,想必是那叫小翠的丫鬟煮的米饭。

    没想到这小丫鬟不仅武功好,饭也做得香。若是能够娶回家来做老婆,肯定有福享了。

    他盛了些饭给母亲吃,好几天水米未进的母亲竟然吃下小半碗,也不知是医生用药的结果,还是米香引诱的开了胃。

    这让胡水对小翠更加有了想法,想一想过段时间她还会来,便禁不住高兴起来。自己被人家两脚踹翻在地,这会儿想起来他还有些享受呢。

    不提胡水在家如何的意淫,单说李秀娥回到太安府,天便黑了下来,稍事休息,吃罢晚饭,叫小翠备了纸笔。天才一秒钟就记住:(

    她心中有很多想法,趁着现在这些意念很强烈,就着烛光,很快便写了下来。

    虽然现在的长桥村和后世的高桥镇,从景观上相比大相径庭,但她已经确信这里就是高桥镇了。

    凭借前世的记忆,他在那张地图上标注了很多重要位置,这些地方是要开发的重点,将来必为大滕国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连夜又起草了几个纲领性文件,明日交给大臣们,她要在整个县域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滕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妄她穿越而来,在此一展前世未曾完成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