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县衙,周正邦笑道:“还是王后睿智。”
幸好周正邦到的及时,否则李秀娥的计划恐要落空了,这是二人昨天商量好的,给国王演了一出双簧。
“周大人来的刚刚好。”
县衙内已经聚集了好多人,有原属衙役,更有许多布衣。
李秀娥落座堂前书案一侧,对下面之人一一过目端详。
周正邦很快拟旨完毕,当场宣旨。众人悉知王后主政,纷份跪拜。
李秀娥免去了诸多繁文缛节,很快进入正题。
原来周正邦早派人各乡镇贴出了告示,凡满十六岁,不论男女,愿意入新朝为官者皆可报名应试,可文可武,只要通过当堂殿试,即可录用。
告示贴出去三四天了,条件如此宽泛,前来报名的人也不过百名,更不见女的,看来石昌县人才确实难觅。
不过李秀娥并不着急,新朝新立,威望尚未建立,持观望态度之人肯定大有人在,急不得一时。
按照计划,一众人等分为两部分,报考文官的在东,报考武官的在西,按报名表一一核对。
先考文,再考武。
众衙役搬来桌椅,在院内摆好,单人单桌,应试文官人员入场。
李秀娥亲自出题,一道国文论述,一组数术算题。幸好她也曾附庸风雅,练过毛笔,临摩过字贴,又有名师指点,书法还算过得去。好在原主陈潇潇也识文断字,一些繁体古书皆可通达。二人之记忆相结合,书写几道试题并非难事。
周正邦看到王后墨宝甚为惊讶,这字体刚劲有力,又不失清秀隽逸,自己浸**法多年,也难胜之。就冲这书法已经对这个新王后甚为佩服了,近日来更替自己出了好多主意,他打内心都有些崇拜了。
再看那试题,并非八股骈文,而是一道活题,《就自身特长,论治国安邦》,数术题并不难,加减乘除几道混合运算而己。
这数术题可以说是送分题,不知王后为何出得如此简单,想必王后自有王后的想法,周正邦也不多问,叫文书将试题抄录,分发下去。
院内应试人员开卷作答,武科一方伺立等候。
周正邦亲下考场,近距离监考,李秀娥端座龙书案旁,远观应试人神态,一一记在心间。
不到一个时辰,应试人纷纷交卷,李秀娥现场亲自批阅。
她心中自有标准答案,六十二位应试人员,初录五十人,其余十二人淘汰。淘汰原因有二,一是卷面勾勾抹抹,不只是看着不舒服,说明应试人心中没思路,想一句写一句,文章是挤牙膏凑出来的,临场发挥没点功底难以写出流利文章。一是数术计算,答错者一律不录用,如些简单题目都答不对,要么着实不懂,要么考场紧张,心理素质不过关,为官处事恐怕会被情绪左右。
其他人只要观点明确,哪怕想法幼稚,即判合格,进入面试。
此次考试不是争名次夺状元,目的是挑选人才,懂文化的太少,不可过于苛刻,否则将无人可用。
面试更为简单,随机问话,只需流利表达,容貌不甚丑陋看得过去,身体健康即可。
除一人口吃,一人斜眼,一人驼背,其余人员面试过关。李秀娥犹豫了一下,在三人名单后注明备用。
将名单交与周正邦,按其特长拟定职务,着应试人场下休息。接下来进入武科考试。
那武考之人有三十余人,按报名先后一一前台表演。先是自我介绍,再是当场现艺,刀枪剑戟皆可耍来,那怕是空手打得一套拳术,即算过关。
对过关之人,着人分发了笔墨,浅谈个人对兵法阵法的认知,作为附加题。
有十几人放弃,要么不识文字无法作答,要么不懂兵书阵法答不上来,其余人多多少少都写了些。
李秀娥看过,暗暗点头,虽说石昌县小,倒也有藏龙卧虎之才,将来必堪重用。
周正邦依据李秀娥的建议草拟委任职务去了。
李秀娥当场对这些文武准官员做了思想政治工作,说是思想动员,实则立下规矩。
既然有志来新朝任职,必当甘于奉献,为富民强国贡献才能。
一是要服从朝庭绝对领导,不折不扣执行王朝旨意。有违者,轻则罢官,重则处斩。
二是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干好本位工作,有问题多查自身原因,不可推诿,更不可讦难他人。制造麻烦者,杀无赦。
三是为官者自当率先垂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贪脏枉法贪图享受作威作福者,杀无赦。
凡不能接受此三条者,可立即离场,不作追究。留下者,宣布就职名单后,即刻赴任。
李秀娥初讲话时,台下尚有人窃窃私语,待她说完三条鸦雀无声,均是一副严肃态度,倒是没有一个人当场离开。这令李秀娥很欣慰,最起码这些人初心不错,不过表里是否如一,还要看今后的表现。
周正邦很快将拟好的委任状拿来,当场宣布任职决定。
在成立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等机构的同时,还特别成立了农部和商部。
当然这些机构是李秀娥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需要再行扩编、增减。
一众人等见这么快就能就职,虽不知道自己具体将要干什么,但也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听这任命官职还不小,每个人都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笑容,甚至喜极而泣。
李秀娥理解他们此时的心情,自己上世出任副镇长镇长的时候也是如此激动,有过之无不及。
接下来,要举行就职宣誓仪式,每名新任官员都要庭前宣誓,效忠滕王,服从朝庭,履行职责,造福百姓。
这是李秀娥要求的,宣誓是一种内心的约束和自我承诺,有利于今后的管理和教导。
之所以她让众官吏宣誓效忠那个摆设一样的滕王,是为稳固自己的权势而着想。自己虽为王后,可无官职,权力来自于废柴国王的授权,国王在,手中大权在,国王不在,自己也无权指挥了。
石昌县的臣民尚不知王室家事,对林潇潇和二王子婚事内情并不晓得,那未婚先孕之丑,除了二人之外,也就陈巧巧和小翠知道。
在臣下和子民看来,或者说认为,国王和林潇潇之间是正常夫妻,只不过单独给这位王后另辟了一个住所而已,或许这也就是作为正宫娘娘的特殊待遇。
李秀娥要维持维护这种状态,她就不能在臣子面前表现的与国王疏远,反而还要表现的亲近些,国王不来找她,她就每天早上去后宫。
至于进官之后是否见到国王,国王是不是理睬她,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外人看来她与国王之间关系很正常,这就足够了。
想实现自己富民强国的梦想,仰仗的是下属官员,并非那废柴国王,但国王这面大旗是一定要打的,这张虎皮比什么都管用,她深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理。
小小的县衙之内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官员,在哪儿办差还真是个问题,这可愁坏了首辅大臣周正邦。他不得不向李秀娥求教。
对于此事,李秀娥早有预案,嫣然一笑。
“只要这县衙所有的房屋能够摆得下桌椅板凳就够了。当下条件有限,国王也无需每日朝拜,因陋就简,能够书写文案就可以了。”
李秀娥对新官强调,在大滕国为官,绝不允许坐在屋里光动嘴皮子,必须亲临一线调查实情,才能得到第一手材料,方可有针对性的施行政策。
大滕国的官衙是流动的官衙,不是安于一隅的衙门。其宗旨是服务于民,富民强国,官员必须走到百姓的田间地头厅堂厨房,才知道民间疾苦百姓的需要。
这些新任官员多是来自穷苦百姓,见王后如此体察民意,自当是心悦诚服,齐呼王后圣明。
周正邦依照王后的旨意,令衙役在各厢房摆了桌椅,五至六人一室,书写文案宽敞有余。
此时,有人取来朝服分发与众官员。一个个穿在身上,自是得意洋洋,官服在身自我便有了当官的感觉。
这些人来自石昌县的四面八方,既然来朝为官,食宿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按照李秀娥最初的想法,太安公主府的下人悉数搬到后院厢房,将前院腾出来,在房舍内安上床榻,就是这些新任官员的临时住所。
周正邦起初觉得不太合适,怎么能让臣子与正宫娘娘住在一起呢?可他又实在没有其他地方为这些同僚安排住宿,也只得依了李秀娥的意思安排。
为了保证王后的绝对安全,他命人将太安府的前后院用砖墙隔开。诸位官员走前门,王后自后门出入。值班守卫日夜巡逻,不得松懈。
至于众人去哪儿吃饭,周正邦让他们与自己原班衙役及官员一起与他同吃。王后都可以让官员去与之同住,他做臣子的又何偿不可以与同僚共餐?
吃穿住办公地点都解决了,遂又给各部官员发放了职责小册子。
李秀娥让诸官都熟悉一下自己将要干什么,有不明了的可向周正邦请教。
下午调整办公室和安置住宿,配齐生活办公用品,各官员也相互认识认识,有利于今后共事。
自明日起,正式上任,大滕国的国家机器开始运转。
一切安排妥当,李秀娥回到太安府,感觉有些疲惫,喝了小翠俸来的热茶,便倒庄床塌之上休息。
这种疲惫感她从来没有过,即便是在她当镇长的时候一天工作二十多个小时,也没如此疲劳。
下意识摸了摸腹部,她猜测,也许是胎宝的原因。近几日连续日夜看书思考治国方略,忽视了腹中胎宝。他也许有意见了,想让母亲休息休息,便发出了信号。
但看到自己那纤细的臂膀,李秀娥知道这个原主陈潇潇身为功勋王府大小姐,没有吃过苦受过累,身体纤弱,体质哪里比得过前世风里来雨里去的女强人,连续奋战几天,这单薄的身体自然吃不消。
看来要想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必须保证身体健康,这革命的本钱不可大意,有必要有计划地进行锻炼了,只是胎宝在身,要小心一些。
m..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