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107章 援救汉中

第107章 援救汉中

    这一次,杨错集结了有三万五千大军出征,其中包括柏良器的山字营,高崇文率领的无前飞军,郭涔的铁骑。

    此外,到达忠州之后,他还会从驻守在山南东道的部众中抽调一部。

    从金州进入汉中郡一路山路崎岖、地势险恶,一般骑兵无法适应这样的山路行军作战的要求。

    而郝玭率领的风骑军又在中原提防史朝义,至于其他的骑兵,除了经验丰富的郭涔麾下的羌族铁骑,其他骑兵被杨错索性留在了襄阳。

    李泌作为元帅府长史兼司马,这次肯定是要随军出征,参谋军机。

    在行进的途中,杨错向张献仁询问了汉中的一些较为隐秘的情况。

    当初,张献仁在转达了其兄长张献武的迫切求援之意后,便带着点恳求催促意味留在了襄阳。

    一直到大军真正出动,他才彻底地松了口气,回杨错话时,面上满是感激之意。

    这也难怪。

    死了一个郭肃算什么,整个张家能否极泰来才是大事。

    张献诚当年也曾留下了善政,自他死后,战乱接踵而起,以至于百姓都非常的怀念张献诚。

    因而,无论谁占领了汉中,要想真正安定下来,倒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由于山南西道人心的特殊情形,就决定了张氏身份的重要性。

    所以,为了应对后面可能需要应付的情形,杨错决定带上张献恭。

    如果最终能够平定山南西道之乱,就让张献诚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二十六日黄昏,大军赶至金州。

    稍事休息半日之后,杨错留下裴奰镇守金州,同时抽调五千驻军,随后大军迅速折向西北,向蓬州行进。

    蓬州,咸安县。

    心中惶惶的张献武还没有等到援军,却先收到了段子璋的劝降书。

    劝降信的落款处是段子璋的大名,并加盖了梁王的印信,曾与段子璋有过几次通信的张献武并不甚费力地认出了写这劝降书之人,正是段子璋本人。

    梁王,是段子璋自封的。

    这个狂妄之徒在占据东川和部分山南西道的州郡后,居然自立为王,还改元黄龙,拉起了反唐大旗。

    段子璋表示,对汉中用兵并非是与张献武有私人恩怨,而是为社稷大局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请张献武不要心怀惊惧。

    同时,段子璋向张献武承诺,只要张献武愿意投降,可以授其镇北将军,而且张献武几子亦皆可封侯。

    段子璋的承诺不可谓不优厚,情知无力对抗的张献武还真有些动心了,而他身边的一些近臣也劝其慎重考虑。

    从某种程度上说,失去了郭肃的张献武,也开始担心自身的处境。

    “谁敢再让我大哥投降段子璋,我现在就剐了他!”张献良抽出身侧配剑,恶狠狠地盯着那几个近臣。几名近臣皆噤若寒蝉,再不敢说什么。

    “献良,把剑收起来。堂上舞刀弄剑,成什么样子?”张献武长期主持山南西道的事务,也开始看上去威严有度,不过眼下精神却显得委靡,冲张献良挥了挥了手,有些无奈地说道。

    “哼……!”不敢不听兄长的话,但张献良却不愿放过那几个近臣,冲他们狠狠地瞪一眼后,用力将剑插回鞘中。

    “大哥。段子璋这人残忍好杀,又没什么信义,要投降他,那还不如投靠在长安的朝廷呢。什么镇北将军,现在说地好听。万一真投降了,是死是活全凭段子璋一句话。上次段子璋骗我们去进攻金州。谁想他自己想要的是我们地盘,完全是拿我们枪使,要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我们反应机敏,我那两万人根本就回不了汉中。我是不想把命放在他手上!”

    口中说是盟友,但是坑盟友的事情,段子璋是一件都没有少干。

    有一次唆使张献武抽出兵力攻打守备齐全的金州,结果要不是梁训等将领鸡贼,就有可能被段子璋派的花敬定偷袭得手。

    段子璋估计就是那次之后,发现必须从内部下手,这才拉拢梁训。

    “宁可相信一条狗,我也不相信段子璋!”张献良赌气说道。

    “嗬……!”张献武叹了口气,颓然以手支额,“我们还夺得回汉中么?”

    “怎么夺不回,只要大唐的援军到了,就不用怕段子璋了!”张献良倒是很有信心。

    “张将军说的不错!”校尉梁任接口道,“段子璋这几年虽然风光,但是面对唐军主力肯定不堪一击。”

    梁任虽然与梁训同出汉中梁族,但支系不同,而且关系一向不对付,并没有随梁训一起叛乱,反而击退过梁柏的一次进攻。

    “但听说这些日子北方的史朝义也在威胁唐廷,朝廷未必会来救援。将军已经派了三拨人求援,还没见有一兵一卒过来。”一名将领不太乐观地说道。

    “张二将军走前说过,汉中与山南东道唇亡齿寒,他们不可能不来救援。”梁任安慰众人道。

    “哎!但愿如此吧。”那名将领叹了口气。

    “我们倒是很担心一件事,郭肃已经被杀死了。我们倒是担心将军,万一要是被朝廷降罪该怎么办?”梁任不由得担心起来。

    “不会吧。”张献武心里还在打鼓。

    “放心吧!”张献良摆手道,“已经杀了郭肃,就不会再降罪将军。”

    张献武这才稍微安心。

    “将军,将军,大喜,大喜……”一人急冲冲地跑进大堂内,手举着一封绢书,大声呼唤道。

    “你回来了!”张献武一见这人,立即站起身,惊喜交加地询问道,“怎样了?”

    这人正是奉张献武之名前往山南东道求援的一名将领,听得张献武相问,也不顾气息的急促,连忙回道:“将军,唐朝大军已经出动……”

    “来了多少人?谁领军?”还未等那将领说完,张献良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臂,急切异常地问道。

    “有四万大军,是由杨武安亲自领军救援!”

    “武安郡王?杨错!哈哈哈……”张献良失态地狂笑起来,仿佛要将心中的郁闷一扫而尽。

    听了那将领的回答后,张献武也明显露出松了口气的表情。

    可以说,这已经是能够期盼到地最得力的救援了。

    “杨武安的大军到哪里?”张献武恢复了精神,和声问道。

    “应该已经过忠州了!”

    “那也就说只需三、五日即可到达。”

    六月三十日黄昏时分,杨错率领大军前锋万人抵达咸安县。

    此刻,东川军也开始猛攻斗子山隘口,逼压咸安县。

    咸安县,临时山南西道节度使府。

    这座节度使府,就是在原先咸安县衙的基础上稍加整改而成的。

    咸安县本就不是富庶之地,县衙也自然显得有些破落。

    不过,这倒也跟张献武目前的境遇有些相仿。

    在这里,张献武主动选择了归降。

    杨错为了显示大度,也让张献武坐了次席,坐在首席的是张献恭。

    同时,杨错又巧妙的把严震安排在张献武的对面。

    这下可把他吓坏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但是又不敢吭声,只能耐着性子听手下将领梁任介绍军情。

    “汉中、巴州已落入敌叛之手,眼下东川军正在猛攻斗子山,只要过了斗子山,往咸安县这里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了。”梁任指着地图,介绍着最新的战况。

    “斗子山隘口的防守情况如何?”对着地图看了片刻,我抬头问了一句。

    “斗子山隘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温腾校尉正领五千多人在那里据守,短时间里应当还守得住!”梁任看了看张献武、张献仁,迅速回道。

    横贯巴郡的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

    而斗子山,正是大巴山脉的支峰之一,扼守着巴州进入蓬州、渠州的一条要道。

    当年张献诚在斗子山修建了一座要隘,原本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洞蛮族的通过渠州攻入汉中腹地,但多年来一直无用武之地。

    如今虽然派上用场,但防范的对象是却是来自汉中腹地的敌人。

    不过说实话,对什么要隘之类的防御工事,杨错却并不是很放心。

    行军作战的老手,绝不会被一些要隘捆缚住手脚,即便正面无法攻破,还可以选择从一些小路绕行。

    山势,既是阻挡敌军的屏障,但同时也会成为敌军用奇兵的良好场所。

    而花敬定,绝对不是个省油的灯。

    在历史上,邓艾偷渡阴平关,行无人山路七百余里,奇袭攻破成都,就是一个最为显著的例子。

    所谓的要隘,可以用来阻敌,但如果将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这上面,那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张将军手中还有多少兵马可用?”杨错略一沉吟,询问起张献武仅存的军力情况。

    “除斗子山隘的五千人外,我手中还有一万人,三弟手里也有十年前多人。另外,从渠州大概也能抽出两、三千人。”张献仁替他大哥回答了杨错的问题。

    “如果不够用,还能再征些新兵来用。”张献良补充道。

    缓缓点头,杨错陷入了沉思之中。

    从张献仁说的情况看来,张献武手中可用地兵力也就两万人左右。

    在行军途中,他曾向张献仁汉中战前的军力情况,大概是六万到七万人之间。

    这样看来,跟随梁训的叛军恐怕不会少于三万。

    若再加上东川军,杨错面前的对手估计在七万人以上。

    而他这边,即使加上这些士气令人担忧的张献武军,也只有六万人。

    人数上少一万,士气方面更加令人担忧。

    不过,决定汉中战局最终胜负,肯定是唐军和东川军。

    “属下驭下无方,错信奸佞,落得今日下场,有苦无处说,惭愧啊,惭愧!”张献武摇了摇头,面带苦笑之色叹气说道。

    “将军不必过虑,奸佞小人能得势一时,未必能得势一世。眼下当务之急,是先击退敌军,确保蓬州的安全。稳固住蓬州、渠州,才有机会图谋反攻。”杨错话里有话,安慰着张献武。

    “有劳武安郡王了。”张献武显然对他如此信任地梁训的反戈举动很是丧气。

    并且在言语之间,透露出他完全臣服的意思。

    张献仁、梁任表情微变,很快又释然了。

    但也有一些张献武的部属,神色变得很难看,张口欲言又止。

    对这些人,其实杨错心中相当不屑,他们做正经事没什么本事,但对于争权夺利这等龌龊事情却是非常上心。

    而且,以张献武军的孱弱战力,自己还真是不大看的上眼。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