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201章 战云密布

第201章 战云密布

    渝州刺史的使者抵达襄阳。

    张献诚得到情报后,大喜过望,急招麾下文武议事。

    面对张献诚的询问,张献恭认为,可以出兵。

    经过一月多的细致筹备,山南军无论是兵员,还是粮草辎重都已经准备妥当,杨错也已答应出兵策应。

    而郭英乂累败之后,非但折损精兵强将无数,更关键地是军心士气的低落。

    敌消我长之下,可以说,出兵再伐郭英乂的时机已完全成熟。

    眼前泸州的民变,正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和借口。

    梁崇义也难得地附和张献恭,并主动请命率军出征,声称要以此战一雪前耻,彻底为张献诚荡平郭英乂。

    张献诚左右权衡之后,决定仍然兵分两路。

    一路为主攻,由张献甫为主帅,梁崇义为副帅,重点进攻泸州,再顺江而上,直取成都。

    另一路为偏师,由利州刺史严震领军,从利州出发夺取剑州,再顺江南下,夺取梓州、遂州等地。

    张献诚的命令下达后,整个山南道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即开始运转了起来。

    五月初五,张献甫、梁崇义统领水、步军七万余人,诈称十万,自渝州出兵。

    五月初六,严震、黄琦领军一万五千人,诈称五万,离开了利州。

    与此同时,张献诚使者急赴平武郡,邀请陇右节度使杨错出兵策应,自北面夹攻郭英乂。

    一时间,剑南道阴云密布,人心遑遑。

    屋漏偏逢连夜雨!

    泸州的民变叛乱尚未平息,山南道十数万大军再度进攻地消息又传了过来。

    尽管去年郭英乂军才刚刚痛击过山南军,但今时已不同往日。

    精锐的士兵已在先前与陇右军的大战中消耗殆尽,优秀的将校尉不断流失。

    曾经最强悍的水军如今已是名不副实,最杰出的统帅哥舒晃重病在床,根本无法理事。

    加之累败之后,军心普通低靡,民心更是不振……

    依靠一支士气不振的新兵去抵抗一心复仇的山南军,着实令人担忧,而且还有如狼似虎的陇右军觊觎在后。

    再加上虽然正统名分在剑南道用处不大,但是在这样的局势下,无疑是在骆驼上再放上几斤重物,压力可想而知。

    剑南前途已是一片渺茫!

    不少郭英乂治下的官员、宗族大户已开始与杨错或张献诚方面联络,以图后路。

    成都,思环宫正殿。

    “诸公,山南军将至,该如何退敌?”郭英乂沉声向厅中群臣询问道。

    为平定泸州叛乱之事,郭英乂已经好几日未能睡上好觉,眼中布满血丝,神态显得有些疲颓。

    “主公,敌势过大,不可以力抗之……”有人出列道,“以属下之见,不如遣使前往山南道,许以厚利,暂与张献诚言一时之和。”

    “言和?”宋思杰略带讽意地说道,“足下以为张献诚老贼此次出兵仅仅是为了什么‘厚利’么?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张献诚意在亡我郭家,他安肯言和?张献诚老贼与我郭家有宿怨,早成不死不休之局,不战即亡,除此别无他路!”

    那人一时面红耳赤,含羞退下。

    “宋将军所言甚是!”老将吕崇出列,奋然说道,“此战于我军而言,不战即亡。老将愿为主公抗山南军于领土之外,恳请主公应允。”

    “父亲,孩儿愿追随吕老将军,迎战山南军!”郭嘉珍沉声附和吕崇。

    “好!”郭英乂将桌案一拍,决然说道,“就以吕老将军为统兵大将,领军与张献诚老贼死战到底!”

    在邓阳战死,哥舒晃病重的情况下,吕崇便是出任都督地唯一人选了。

    “老将定不负主公之望,退不得山南军,誓死不回成都!”吕崇抱拳躬身,慨然说道。

    “主公,山南军固然威胁重大,但杨错也绝不可轻忽!”刘展出列提醒,“以战力而言,杨错之军胜山南军多矣,且杨错用兵诡谲,他若知我军兵力空虚,恐怕不会放过乘火打劫的机会。”

    郭英乂以手扶额,缓缓点头,沉吟了半晌后,问道:“刘将军可有妙策?”

    刘展思索片刻,也不是很确定地说道:“主公,我有一法,亦不知是否可行?”

    “请刘将军言之!”郭英乂精神一振,期冀地询问道。

    “朝廷在出兵剑南之初,或许早有约定。只是杨错累战累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而山南道却是一事无成。招致张献诚的不满,估计也告到了朝廷。这才是杨错至今未有动作的原因,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点。”

    “众所周知,杨错在唐廷身份比较尴尬。主公不妨向杨错派遣使者,若是以‘养寇自重’这套说词,或许可以说动他,让其仅做佯攻之势,如此或可稍解危机。”

    刘展沉声分析。

    宫内众人皆以不可思议的眼光看向刘展。

    五月十一,张献诚的使者再至平武郡,向杨错通报了山南道1大军已进攻郭英乂的消息,并恳请杨错立即出兵、策应山南军的攻击。

    平武郡,郡守府正堂。

    “足下请放心,出兵之事我会尽快筹备。至多三、五日内,我水、步两军便可出击,以策应山南大军剿灭郭逆!”杨错笑着答复使者道,“先生远来疲乏,可先稍事休息,晚间我于府中设宴,为先生接风!”

    “在下代张节度多谢杨驸马。”使者躬身向杨错施了一礼,感激道,“如此,在下就先告退了!”

    “欸,以我两家关系,何必言谢!”杨错摆了摆手,扬声对厅外的亲兵道,“来人,代我送先生去馆驿休息!”

    使者朝杨错再施一礼,跟随亲兵离去。

    望着使者远去的背影,安思霖笑着问杨错:“存毅,山南道使者所说的话,你以为有几成属实?”

    “五成,应当不超过十万!”杨错笑着回道。

    使者适才向杨错通报了山南道大军的此次出动的军力——15万,安思霖问的应该就是这个。

    其实,早在山南道使者赶到平武郡前三日,崔宁就已将山南大军出击的消息传回了平武郡。

    安思霖点了点头,呵呵笑道:“你所言与我所猜差不多。山南虽然地广人丰,但一则年前败于剑南时便折损不少士卒,二则还需留下相当数量的兵力以防万一。这样算来,山南道能够调动了兵马应当有限……”

    这个“以防万一”大有学问,安思霖总是毫不留情的揭穿对方的心思。

    崔佑甫接口道:“不过,纵然只有十万,恐怕郭英乂也难以招架。此战其实胜负已定,只是郭英乂能支撑多久罢了……”

    “崔公言之过早了!”安思霖摇了摇头,呵呵笑道,“仅从实力看,自是强弱分明,但依我之见,胜负也未必那么容易见分晓。”

    张献诚曾经短暂投靠过安禄山,做过汴州刺史。后来投降了唐军,这才成为山南道节度使。

    因此,安思霖对于山南道颇为熟悉。

    “足下有何高见?”崔佑甫略显不解地询问道。

    安思霖微微一笑,说道:“很显然,此次张献诚不再以剑阁一路为主攻方向,而是改为泸州一路,企图借助民变。据崔将军探知的情报,山南军于这一路集结的大军便在五万人以上。”

    “这一路山南军统军者有两人——张献甫、梁崇义。张献甫虽是文职出身,然智谋高深,长于战略,且在山南极富威望。若张献诚只以他一人统领大军,破郭英乂应当不难;但如今有梁崇义为其副手,却是取祸之道。”

    “梁崇义醉心权利,为此甚至不择手段。梁崇义其人目光短浅,为一时之利便有可能弃长远大计于不顾。由他任张献甫副手,非但无法成为臂助,只会处处制肘!”

    顿了一顿,安思霖继续说道:“试想,军中主副二帅相互制肘,如何能够顺利成事?”

    “原来如此!”崔佑甫微微点头,领会了安思霖的意思。

    “不论如何,‘样子’还是要摆出来。”因此笑着接口道,“先让崔将军将顺江南下袭扰梓州,而后我军再以步军从平武郡进攻茂州、绵州从白马关进攻,也算对张献诚有所交代!”

    “存毅之言,正合我意!”安思霖会意地呵呵一笑。

    “对了,乔先生……”杨错突然间想起了什么,向乔琳询问道,“对梓州、汉州几郡宗族大户的策反之事进行得如何了?”

    “大帅放心,一切顺利。”乔琳眼中精光一闪,显得颇为得意地说道,“郭英乂如今内忧外患,大厦将倾,诸宗族自然也要各寻出路。几大宗族皆已应承,待时机成熟,将举族投效大唐。”

    “好,此事需得加紧进行,就偏劳先生了。”

    “大帅放心,份内之事!”

    望着桌案上半摊开的地图,杨错嘴角微扬,无声出了口气!

    至多一年,郭英乂就该成为过去时!

    接下来几天内,就在山南使者的关注下,杨错一道道将令被快马飞传向各地,平武郡、龙县、绵州的战争机器完全地运转了起来。

    五月十四日,崔宁率领陇右水军深夜奇袭剑南军位于梓州的三台大营,破敌近千人,并俘获、焚毁敌中、小战船的余艘。

    此战,崔宁充分利用其对水道的精熟,亲领一部精锐士卒,搭乘走舸小船自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潜入三台,待入夜后突袭三台大营,立时引起营中混乱。

    得到信号后,陇右水军主力自涪江直接攻入三台,乘乱发起猛攻。

    崔宁并不恋战,不到一个时辰即果断撤离。

    韦熊率援军赶到时,只见三台大营一片狼藉、横尸无数的景象,只能徒呼奈何。

    五月十六日,杨错率军进驻油绛县,山南使者随行。

    五月十七日,奉杨错之命,田神功以马燧镇守绵州,自己则亲领六千精兵,诈称两万,攻打白马关。

    五月十八日,杨错亲领大军,诈称三万,自油绛县进攻茂州。

    见到杨错一系列“实质性”的军事行动后,使者满意地返回山南,向张献诚回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