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志灵历经五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编纂。他年事已高,这本书就会成为最后的著作,至于能不能流传后世?
他自信是没有什么问题,毕竟作为乐阳城有名望的大儒,又是最后的作品,必然会引起士子门的追捧。
按照以往的习惯,必然要去吴家印制,只是这一次孙儿却建议他去黄家书院。
黄家书院?他久不出门,不知道城里什么时候多了这个一个书院。在听说印刷质量与用时上都要远超吴家时,还是决定过来看一看实际情况如何。
老奴赶着牛车慢慢悠悠的来到了黄家书院,一进门就有热情的店员过来招待。
见他是一位年迈老人,还贴心的拿来毯子盖在腿上,并且送上了养生的茶水。
这一套服务下来,孔志灵就已经飘飘然,虽然是传承的鸿儒大家,可是买卖的商铺如此服务可从未见过。
能做书本生意的掌柜自然是认识孔老,这也是乐阳城一位享有声誉的鸿儒。
恭恭敬敬的行礼,老一辈最是注重这些礼节。
“小老儿历时五年终于完成最后一本编纂,想要在你这里印制。吾可是两袖清风,这费用可要少一些。”
“孔老最后的编纂,必然是惊世之作,小子可有眼福第一时间看到了!”
看着笑呵呵的孔志灵,掌柜继续说道:“我们这里的印制与其他地方不同,您老且听小子说完。”
见他点头,掌柜娓娓道来:“您是鸿儒,这书籍又是自己编纂。所以这印制的费用是不用出的,不仅不用出,小店还要给您钱。”
只是听到这里孔志灵就连忙摆手,“小老儿可不想为老不尊,印制书籍本就是要出钱的,怎么可能不收费用。不可!不可!还是按照道理来!”
掌柜耐心说道:“孔老放心,自然是要按照道理来的。”
孔志灵一脸疑惑,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门了,来到这乐阳城的规矩已经变了?
“小子这里印制,制作好的书籍也交给我们这里售卖。这出售所得的费用,我们会留下三成作为管理费,运作费……”
孔志灵在云山
(本章未完,请翻页)
雾罩中出了黄家书院,那一个个新奇的名词他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只是记住人家不仅给印制书籍,最后还要给他七成的利润,这是什么道理?
再三确定掌柜没有蒙骗他,也不是因为他是鸿儒所以才这样做。得知城里的孟老前几日也在这里印制了书籍,待遇都跟他一样。
吩咐老奴调转车头去孟府,有如此的好事那个老不死的竟然不跟自己说?这一次过去一定要闹得孟府鸡飞狗跳。
印制书籍的大儒们突然间像约定好一样,纷纷都去了黄家书院。这消息传开后,立刻引的一些小有名望的人也去一探究竟。
然后黄家书院针对原著出版的待遇流传了出去,这一下子颠覆了固有的印制规矩,并且立刻被人接受。
自己的著作印制成书籍后不仅不收印制费用,卖出去的钱还有分成。原本就爱写一些东西的人,立刻嗅到了一条发财之道。
黄家书院也不是什么都来者不拒的,他们也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如果达不到要求的话,也不会给印制。
吴杰书有些坐不住了,他是不在乎这小小的印制生意。但是被对手莫名在商业上击败的感觉很不好受,何况还是一个至今都不知名字的人。
“这黄家书院的东家是谁?”
看着表情严肃的吴杰书,老管家也有些不可思议的回道:“已经调查了很多次,依旧不知道他们的东家是谁!”
“藏着挺深,能在商业上对我造成这么大麻烦的人,真想看看到底是谁?只是这商道可不只有这些东西。”
“老爷,那我们动手?”
“嗯,今夜就去。”
“是!”
……
子时三刻,不同与其它地方,这文玩古籍的大街上行人已经不见踪影。
与其它映照光亮的夜市不同,这里更像是被如墨水一样的夜泼过。
从某一处阴影中悄然钻出三个人,他们环视四周,巡夜的军士刚刚经过,此时正是最安全的时候。
三人对视一眼快速的靠近黄家书院门口,门口的黄铜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被捣鼓了几下,发出了一声清脆声。
鱼贯而入后又轻轻的掩住房门,三人在屋内仔细搜索,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互相点点头,一人掏出火折子引燃了铺子里面的书籍。看已经点燃,三人立刻出去,并且又将两边的商铺也点燃。
……
一大早杨鸿就收到黄家书院失火的消息,淡定的吃过早饭,这才慢慢悠悠的来到事发地。
他没有上前查看情况,只是躲在人群后面,像一个普通看热闹的百姓一样。
掌柜在看了一圈后,也是极为淡定的离开现场。反而周围百姓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杨鸿在其中自然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吴家火烧黄家书院的消息不胫而走,没有人知道这事情的真假。不过对于乐阳百姓来说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新鲜的事情发生。
“什么都没有找到?印制不是在商铺后院吗?”
出乎意料的结果让吴杰书摸不着头脑。
“确实不在商铺哪里,那三人什么都没有找到。”
“这就奇怪了,这雕版都是沉重的东西,不放在商铺难不成还要每日搬来搬去吗?”
“这大街上都在流传是我们火烧了黄家书院,这件事情怎么应对?”
老管家对这件事情很是在意,他担心这样下去有损吴家声誉。
“一群刁民而已,哪日不乱嚼舌根?不会理会他们,只是一群贱民而已。”
……
皇城司很快来到了案发地点,这种普通商铺的事情怎么会出动他们?他们的职责可不是解决什么民间的事情。
想起今日一早来到他哪里的海公公,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后,就笑眯眯的离开了。
随后皇上就下了秘旨让他调查这件事情,结合早上海公公说的那番话,突然就明白了些什么。
这黄家书院是陛下的买卖!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领头的官员可是打起来一百分的精神来调查。事情一定要弄清楚,差事如果办的好很可能影响自己的仕途。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