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六百三十三章 “佐命”没错,此世当造反!

第六百三十三章 “佐命”没错,此世当造反!

    从李元芳开始正文卷第六百三十三章“佐命”没错,此世当造反!“这就是兄长开办的书院了……”

    看着一个个学子整整齐齐排着队,躬身对先生行礼,然后各自走向前来接孩子的家长,藏在暗处的公孙昭十分欣然:“所收的学子不少啊!”

    丁润来过两次,第一次是将太学案嫌犯朱武交托,以便后续对明尊教发难,第二次则是邀请强援,对于书院内的普通学子并没有多少关注,此时见了也啧啧称奇:“不愧是林公子,书院都能办得红火,只是可惜啊,就算培养出了再多的人才,怕是也要陷入文人党争,武人低贱的境地中。”

    公孙昭低声道:“师兄,你待会可别露出对朝廷这么明显的不满……”

    丁润撇嘴道:“你担心什么?这位对朝廷的乱象清楚得很,否则他为何不入仕呢?照我看呐……嘿!”

    他虽然没有说下去,但已经透露出几分意思,公孙昭眉头皱了皱:“师兄,我们进去吧!”

    丁润点了点头,两人绕到后院,侧耳倾听片刻,确定了院内正好是晚膳时间,才偷偷摸了进去。

    之所以不敢光明正大的拜访,是因为公孙昭要防止丁润接下来真去杀了吴居厚全家,朝廷追查起来,牵连到最后见面的人,所以他其实心中也没底,能不能助师兄避过这一劫。

    直到进入后院,还未来得及查看情况,却见一人站在后院,温润的目光落了过来。

    两人心头大凛,就听李彦那熟悉的声音响起:“原来是你们两位啊……”

    丁润奇道:“林公子早就知道我们要来?”

    李彦笑了笑:“只是发现有人在书院外徘徊而已,我还以为是明尊教徒呢!”

    他初开第六识,敏锐程度就比五识时期翻了近倍,之前在书院门口就感到有人窥视,然后一路循着那股气息来到后院,确实没想到是这对师兄弟。

    而看着公孙昭一袭道袍,再感受到他周身活跃的天地元力,李彦的第一个念头是,黑化强十倍这个规律还真没毛病:“公孙判官,好久不见了!”

    公孙昭眼眶一红,抱拳道:“兄长!”

    李彦有些感慨,再看向丁润,却从这位表面笑嘻嘻的开封判官身上,发现一蓬扭曲火焰,从那圆圆的大脑袋上升腾起来。

    这个不是唯识劲第六识之能,而是他尚未完全领悟的佛门神通,再定睛一看,却又消失不见,颇为奇妙。

    李彦心里有了数:“丁判官,是不是出事了?”

    丁润脸上的笑容收敛:“明尊教纵火伤人,如今民怨沸腾,吴居厚偏袒刘延庆,将罪责推到我的头上!”

    李彦神情沉下,却不意外。

    宋朝这种事情真的太多了,连边功卓绝的种世衡都被打压,似丁润这种出身皇城司的武人,但凡有罪责,上司栽赃给他再正常不过。

    所以当年狄青被群臣攻讦,不少文臣的建议让他避一避风口浪尖,已经算是很对得起这位,别的武人是没有那份待遇的,吃瘪才是常态。

    李彦问道:“这件事是已经发生了,还是刚刚传出了消息?”

    丁润恨声道:“吴居厚将奏章递上去了,嘿,他们平日里拖拖拉拉,做起这事来倒是快得很!”

    公孙昭则道:“如果吴居厚现在死了,师兄是最大嫌疑人不说,邪教贼子冲击府衙的罪责,还是要罚在他的头上,于事无补……”

    李彦看出来了,估计丁润想杀人,被公孙昭暂时劝住,继续问道:“吴居厚和刘延庆,具体是怎样的往来?”

    丁润道:“他们的具体勾当,我倒是不知,但吴居厚本是掊克吏,为朝廷敛财,为众厌恶……刘延庆则是党项人,为保安军刘氏出身,边境的蕃官家族……”

    丁润开始详细讲述两人生平,李彦摆出聆听的姿态,虽然他早就知道这历史上留下恶名的两人。

    吴居厚这个人,风格就是做事做绝,一点都不居厚,欣赏他的人十分欣赏,但更多的是对其恨之入骨的百姓,否则以其能力,不至于后来与宰相失之交臂。

    而刘延庆确实是党项人,仁宗朝时,西夏立国,李元昊连年率军进逼,期间有不少蕃人投靠宋廷,保安刘氏就是这样内附的,原名不可考,赐官时得刘姓,传到刘延庆,已经是第四代子弟。

    刘延庆的“辉煌”时期不是现在,而是历史上的二十年后,统兵十万北攻辽国,军纪涣散,队伍不整,第一战就被打得大败,吓得关闭营垒,不敢再出,其部下郭药师建议,乘虚袭取城池,刘延庆同意了,派郭药师率部前往,命第三子刘光世为后援,结果郭药师等人攻入城中,与辽军巷战,那位刘光世却迟迟未到,郭药师败退,其他部将战死。

    眼见夺城失败,刘延庆惊惶之际,再被辽军一吓,都没等对方攻来,就烧毁自己的营地,然后一路逃跑。

    撤退是很考验将领能力的,刘延庆无疑贡献了最佳的反面例子,“相蹂践死者百余里”“自熙、丰以来,所储军实殆尽”,辽军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宋军惨败,不仅士卒自相践踏死者百余里,军队物资还损失了不知多少,“契丹知中国不能用兵,由是轻宋”。

    就这样的大罪,刘延庆被贬官后,却又很快起复为镇海军节度使,后世分析,此人虽然是个军事废物,但家族利用蕃将优势,在中下层深具影响力。

    到了靖康之耻,刘延庆则是光荣的汴京守将,见势不妙,再度率兵逃跑,最后被金人骑兵追上杀死。

    同样被杀的还有他的几个儿子,可惜他的三子刘光世没死,反倒完美地继承了其父的风格,金军一来就望风而逃,最后居然跟岳飞、韩世忠、张俊同称为中兴四将。

    张俊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贪婪好财,奴颜婢膝,极力赞同宋金议和,被赵构称赞为“武臣中无如张俊者,比韩世忠相去万万”,堪称一丘之貉,后来也跟秦桧一起制造伪证,陷害岳飞,但张俊人品再卑劣,早期军事能力还是可以的。

    刘光世无论从哪一点看,都是废物,上到赵构,下到群臣,都不喜刘光世,对其多有恶劣的评价,但此人在军中影响力极大,将他罢掉后,换成谁上都不好,所以这位一直跑一直跑,硬生生苟住,后来又迎附秦桧,得了善终,死后封王,还是中兴异姓七王之首,在韩世忠、张俊、岳飞、杨存中、吴玠、吴璘之上。

    从刘氏父子的未来,其实也能分析出,这个名气上远不如杨家将、种家将、折家将大的保安刘氏,在目前的武将世家里面,影响力相当不容小觑,所以吴居厚才会保他。

    分析清楚利益关系,李彦就知道怎么破局了:“丁判官被污蔑,此次的关键,其实不仅在于吴居厚,而在刘延庆这位禁军指挥使身上。”

    “正因为他的身后有根深蒂固的武将之家支持,又与士大夫群体有着默契的关系,吴居厚才会选择掩盖此人的失职,转而将罪名栽赃给丁判官。”

    “如果丁判官只要出一口恶气,那应该盯准吴居厚,但要解决问题,还要从刘延庆身上下手。”

    丁润极为憎恶刘延庆,闻言眉头大皱:“林公子之意,是帮刘延庆脱罪?”

    李彦摇头。

    公孙昭面色微变:“兄长之意,是让刘延庆死?”

    李彦没有直接回答:“皇城司提点高俅,目前正在追查明尊教贼子下落,并且已经得到可靠信报,班直侍卫里可能有对方的眼线。”

    丁润眼睛一亮:“这刘延庆莫非是明尊教徒?好啊,我说他怎么败得那么惨,原来故意配合对方!”

    公孙昭却明白,刘延庆十之八九跟明尊教没关系,但没关系也可以扯上关系,因为皇城司无疑更能上达天听,如此查下去,是造反的大罪,要刘延庆死全家啊!

    兄长怎么跟师兄一样,说杀人全家,就杀人全家……

    李彦看他变了神色,失笑道:“你们去做就明白了,刘延庆即便牵扯到邪教大案中,说不定都能幸免,更别提累及全族。”

    “此次先帮丁判官免除责罚,探一探军中武将世家的底,至于给予这两人的报应么,稍微等等也不迟。”

    公孙昭松了口气,兄长果然还是良民,却是开心不起来。

    师兄丁润奋力杀敌,却被随意污蔑,刘延庆哪怕牵连进大案中,都能保全自身……

    丁润大脑袋上腾起的黑火却消散了些,显然有官当他还是想当官的,想要走极端也是因为被逼上绝路,重重抱拳:“多谢林公子指点迷津,小师弟,你明白怎么做了是么?那我们走吧!”

    他雷厉风行,立刻翻出了书院,公孙昭则有些迟疑,看了过来,欲言又止。

    李彦道:“公孙判官,还记得我们当时所谈及,所行道路的问题么?你那时想走哪条路,现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又有了什么想法?”

    公孙昭低声道:“我现在已经不是判官了……”

    李彦道:“我一直觉得你是最适合的判官,能摒弃自身的喜恶,一心查案,乃是维护朝廷律法的最佳人选,只可惜如今的世道容不下你这等好官,如今的朝廷律法,也并不保护好人。”

    公孙昭深吸一口气:“兄长你呢?你又走哪条路?”

    李彦始终坚定:“我自己就是平民百姓,我的路,当然是为民。”

    公孙昭颤声道:“那么……那么……”

    他想要问出那句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李彦来到讲台上,取出一本书,信手一翻,递了过去:“你所犹豫的答案,其实孔圣人早就有了见解。”

    公孙昭接过,发现是《孔子家语·六本》中所言,轻轻念了出来:“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

    他原本一直想要维护的,是大宋律法,而维护律法,也正是为了保护百姓,但现在朝廷和百姓之间产生冲突,在这个世道,愿为老百姓作主,就是要与朝廷作对!

    偏偏从庆历新政,到熙宁变法,历代名臣经历了多少努力,更是证明了世道只会愈发沉沦,不会变好……

    既如此。

    该摒弃侥幸心理了,单单让昏君下台,无法改变一切!

    公孙昭抬起头,却发现兄长早已离去,但他依旧重重地抱了抱拳,目光坚定地合起书,放回讲台。

    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

    “佐命”没错,此世当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