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859章 宫门集会

第859章 宫门集会

    上午王彦视察了军器监,下午又到紫金山视察忠烈词,以及武院的建设。

    随着明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移,加上楚党把持中央,控制南直,江南以及经成为湖广之后,楚党重点经营和渗透的又一个重心。

    在广东的军械作坊和军器监都要调拨一批人到南京,将南京的军械制造恢复起来,以便北伐,免得每次都要从广东调拨。

    洪承畴在南京给王彦留了一个好底子,在南京城中有块占地近八百亩的军械制造之地,还有些工匠,甚至有荷兰人派来的铸炮匠师,王彦只需稍加整改,等广东那边宋应星过来,就可以恢复生产,明军的军械制造,又会再上一个台阶。

    忠烈词和武院,这是每个省都要建的,南京做为国都,自然不能少,而王彦将两者建在一起,也是有深意的,等建好后,他还要将国子监也迁过去,让文武慢慢磨合。

    等看完两处,王彦便直接回了王府,他才进门,就有下人禀报,秦王在客厅已经等了一个下午。

    王彦微微一愣,估计是宗室那边肯定又出了什么问题,不过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有些事从理智层面来说,应该是很好作出正确的决断,但是现实总是十分荒诞,若是什么事都能说通,那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多改朝换代。

    客厅里,秦王端坐着,旁边的茶杯和糕点,一点儿也没动,整个人有些失神,似乎是在想事儿。

    这时王彦走进客厅,从他面前走过,他才反应过来,连忙给王彦行礼。

    王彦走到中堂座下,挥挥手让他不要多礼,然后喝了侍卫递上来的一杯水,片刻后才说道:“宗室那边情绪很激动么?”

    秦王愣了一下,“殿下明察,下官在宗人府宣读朝廷政令后,宗室对下官多有攻击,对朝廷的政令也很不满。”

    朱存枢看得比较明白,唐王摆明着不想参与,那宗室们就没有胜算,折腾下去绝对是自找苦吃,他已经为宗室说过话,但没人理解,所以他来找王彦,免得以后遭受波及。

    说完,他看了王彦一眼,但目光交汇,又当即避开。

    王彦明白他的意思,“这次迁台成功后,朝廷会记你一功。”

    秦王听了心中有点高兴,同时也有些迷茫,他微微定了下神,然后说道:“殿下,宗室们离开宗人府后,并未散去,而是相约去了聚贤楼,下官担心他们可能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所以过来告知殿下一声,让朝廷早做准备。”

    王彦听了,随即对侍卫一挥手,“去,让余太初来见孤!”

    侍卫领命告退,不多时,余太初跟着侍卫,急步走进客厅,给王彦行礼。

    “秦王说宗室在聚贤楼聚会,你那边可收到了什么消息!”王彦开口问道。

    余太初拱了拱手,“正要告知殿下,锦衣卫刚得到消息!”说完,他便取出一张纸条呈给王彦。

    侍卫接过,递给王彦,他展开一看,立时怒道:“这个豫王,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秦王见此却有些心惊,他并没有提豫王,现在锦衣卫却探查到,听王彦的话语,显然是他们说了什么,锦衣卫都知道,这让他后背生出一股寒意,更加确定宗室硬扛,肯定是要吃亏。

    就在这时,外面隐隐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员将领急匆匆的来到厅外。

    来人是忠贞镇虎翼营的指挥杨彦昌,农民军出身,是高一功的部将,而顺系霍乱北方,李自成逼死崇祯,将皇族和士绅都得罪,很难被唐、鲁或是其他势力拉拢,所以王彦留下忠贞戍卫南京。

    杨彦昌兼着五城兵马司的职衔,王彦见是他,让侍卫放他进来,沉着脸说道:“是宗室向皇宫聚集了么?”

    杨彦昌进了厅堂,正要禀报,听了王彦的话,却立时一愣,惊讶的行了一礼,“回禀殿下,确实如此。襄王、益王、辽王等一众宗室,足有几千人在街道上游行,正往皇宫方向而去。”

    秦王听了有些吃惊,没想到那些宗室胆子这么大,居然敢明目张胆的对抗朝廷。

    王彦脸色沉了下来,“你的人,有没有同宗室发生冲突?”

    “殿下,他们都是皇亲国戚,将士们谁敢啊?”要是以前做流寇那会,早一刀砍了这群王八蛋,但现在他们是明朝官军,体制内的人,没有王彦的命令,谁敢对一堆亲王、郡王动手。

    王彦点点头,“你做的对,不能伤了他们。”

    杨彦昌正是要来找王彦讨令,听了王彦的话,不禁疑问,“殿下,不伤他们,难道任由他们闯进皇宫吗?”

    王彦站起来,宗室集会游行,确实让王彦比较辣手,他们毕竟是皇族,又没犯事,官员还集会宫门哩,王彦也不能将这数千宗室怎么样,但任由他们这样闹下去,肯定不行。

    “你立刻带兵守住宫门,不能让宗室进去,也不能让皇太后见宗室。”王彦走到杨彦昌身前,吩咐道:“再让人去通知高一功,从军营调集人马,将宗室围起来。孤自由手段制他们。”

    南京城内,不少人家,都踮着脚向远处张望,只见街道上,一群身穿龙袍的宗室贵族们,举着太祖皇帝的画像,不断高呼这口号,从他们身边走过。

    这群人群情激愤,足有数千人,口中时常蹦出“祖宗之法”“善待宗室”的词语,要求皇太后、皇帝给宗室一个公道。

    引得路边小民,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们看着其中不少胖子,有些不解,他们还需要什么公道么?

    “怎么回事?这些宗室怎么呢?”

    “不知道了吧,楚王殿下发令迁藩入台,要把这些皇亲国戚,全都发配到台湾。”一名士子双手抱胸,站在一旁看着热闹。

    “那不就是流放么?难道楚王殿下想······”

    “李兄可别瞎说,楚王殿下对大明忠心耿耿,怎么会做那事!”

    “那为什么将宗室流放台湾?”

    “这李兄就不知道了吧!介绍三本书《天下郡国利弊书》、《日知录》、《大明田亩制度》,李兄看了就会明白。”士子伸出三根手指,有些自得,满满的优越感。

    旁边的士子不以为然,“谁有功夫看那些书,马上就要秋闱了,我得备考,赵兄既然看了就给我说说嘛。”

    “要备考,那就更该看。”姓赵的士子,左右看了看,然后头靠过来,小声说道:“不说这些书中所提思想,令人醍醐灌顶,单说现在楚王殿下一派掌权,这些书李兄也该看啊!”

    李姓士子闻语眼前一亮,“赵兄的意思是,秋闱的考题会考?”

    赵姓士子压低声音,“估计八九不离十。这事李兄可别与他人说,免得我们竞争不过。”

    两名士子的谈话,有点飘忽,而在他们说话之际,宗室的队伍已经在街角转弯,直接前往皇城。

    这些宗室都是富贵之人,沿途到是没有出现骚乱和打砸抢的行为,他们在亲王、郡王的带领下,以很和平的方式,来给朝廷施加压力,来让楚王下不来台。

    游行队伍,来到皇城前,杨彦昌领着千余精兵,挡住城门,放好了拒马,设置了障碍。

    益王、襄王自然不敢与军队冲突,那就给了王彦办他们的理由,两人立时转身,招呼宗室们,就这么席地座在宫门前,开始静坐示威。

    而就在这时,远处一阵脚步声传来,上万大军从三面而来,将这些宗室全部围了起来。

    这让辽王有些心慌,“王彦不会对我们下手吧?”

    益王也有点心虚,他抿了下嘴唇,但还是提着胆子坚定道,“他不敢,除非他要造反。况且这个主意是豫王的暗示,想必唐王也乐于见我们如此,不然他们的地为何不换?大伙都把心放在肚子里!今天跟王彦硬扛到底,我不相信,我们朱家人,还能让外人给欺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