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轺车上的高敬宗,望着燕军整体溃败,顿时松了口气。事实上北府军骑兵绝不像表面上那样轻松,北府军采取的骑兵墙战术,核心理念是要承受巨大的伤亡,尔后进行白刃冲锋。所在在战斗中,别看冲锋撕杀的时候北府军骑兵伤亡不大,可是没有接触的时候,北府军仍要承受箭雨的袭击。
北府军八乘五百的骑兵阵,如今只剩五排还是完整的。就是这五排完整的骑兵阵,如今马力和人力也已经到了竭力的边缘。如果独孤文不撤退,高敬宗就要撤退了,他还没有丧失理智,没有天真的以为可以用四千骑兵,消灭燕军十数万人。
然而让高敬宗错愕的一幕出现了,燕军后营居然燃烧起了冲天大火,杀喊声震天。隐隐约约传来熟悉的汉语“杀虏……杀虏”
原来正如慕容德所料一般,诸葛骧临阵倒戈了。在南北时期,诸葛骧和众多汉人将领一样,没有自己的立场。后赵时,张平为后赵征西将军。冉闵建立魏国,册封张平为并州刺史(一说是赵郡李邽)诸葛骧就成了冉魏国的军官,永兴二年(公元三五一),冉闵被鲜卑、羌、氐、羯、匈奴等诸胡联军失败,作为冉魏二号人物,齐王录尚书事李农产生了投敌的心思,正式扯旗造反。冉闵杀掉李农以及其三子,张平就举旗向燕国称臣。桓温第一次北伐姚襄,姚襄大败,逃奔平阳,张平击败姚襄,与其结为兄弟。据并州壁垒三百余,有夷夏十万户,旋请降于晋,欲与燕、秦抗礼。苻坚亲讨之,使邓羌、吕光擒其养子猛将张蚝,平惧请降,拜为右将军。然而诸葛骧却带着一百三十八座坞堡二十余万军民投降燕国。
要说民国时期冯玉祥倒戈将军,张平肯定表示不服。他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分别倒戈冉魏、前燕、东晋、前秦,比倒戈将军厉害多了。有道是什么样的将领带什么样的兵,张平没有节操他的部将诸葛骧也不知道什么是节操和底线。
当慕容德率领一万两千骑阻击北府军四千骑,诸葛骧便大惊失色。当慕容永率领部迎战北府军骑兵再次失败后,诸葛骧就已经不是惊悚了,而是产生了投降心思。作为曾经的冉魏国将领,诸葛骧非常清楚冉魏军的战斗力。
冉闵首战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
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六战于邺城以两千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
诸葛骧在得知独孤文所部又溃败之后,不再迟疑,诸葛骧已经可以断定,那支让诸胡闻风丧胆的“冉魏”军回来了。事实上张平降秦,被封为右将军(与王羲之同级),而诸葛骧只是一个冠军将军,他早已对慕容隽和燕国朝廷暗生不满,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就算他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
特别是鲜卑将领根本不拿诸葛骧所部汉军将士当人看,平时有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是他们干,但是军饷却根本没有。都需要就地自筹(抢劫),这也无可厚非,最让这些降军将士心中不满的人,鲜卑将领最喜***女,诸葛骧所部将领妻女,但凡有点姿色,都逃不了魔爪。在这种情况下,诸葛骧所部将士积怨甚深。
诸葛骧招亲信心腹商议发动起义,当诸葛骧把他的意思一说,几乎人人响应。并州附军将士纷纷拔出兵刃,把军中各级鲜卑监军乱刃砍,尔后诸葛骧率领抢占后营粮仓,一把火把后营中的帐篷和草料,皆点燃。不过还好,大约五六万石粮食,诸葛骧并没有舍得烧。
出现这戏剧性的一幕,高敬宗大呼失策:“如果把亲卫中郎将府带过来,燕军十有八九都要留下来。”
蒋方和刘云飞也非常无语,他们都不敢想象,居然这么轻易的赢了。
虽然说北府军骑兵折损超过三分之一,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了。这个代价不能算轻,然而他们初战慕容德,后战慕容永,三战独孤文,先后对战燕军三四万骑,一以敌十,并且获得大胜,至少斩杀超过两万名鲜卑步骑。
高敬宗淡淡的下令:“伤兵留下配合蒙县守军打扫战场,收拢俘虏,还能动弹的跟本都督追杀白虏。”
蒋方朗声道:“都督,燕国降将诸葛骧正带领麾下将领一百余人求见,末将不敢擅断,请都督留在蒙县主持大局,追击由末将代劳!”
高敬宗想了想道:“如此也好!”
打出信心的北府军骑兵只感觉热血沸腾,激情燃烧。他们混身上下感觉还有无数的力量,战马马力竭,他们就开始换马,此时刘云飞把缴获的战马全部带来,北府军骑兵也鸟枪换炮,两千余将士一人两骑,高唱道:“手握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的战歌,一路追杀而去。
十数万燕军,虽然伤亡多达两万余人马,事实上只占到全军不足两成的比例,要说燕军没有再战之力,那肯定是笑话。然而燕军此时却再无斗志,纷纷逃散,自相践踏,人马俱废,近十万人马一夜里被冲散击败。
刘云飞的头都散乱了,身披六七处伤口,他的阴招再起冲燕军步兵喊话:“燕军无论汉胡,杀任何头目、将领免死!”
这一场骑兵大战杀得燕军魂飞魄散,能逃的都逃得远远的,只是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十数万燕军,联营十数里,很多燕军将士根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说这边兵势大败,看到败兵那种惶恐、畏惧、犹如才从地狱中爬出来的样子,个个都受到了感染,胆色弱一些的见败兵逃也跟着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