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地震的余波比地震本身带来的影响更大一些。
十月底,江户人已经快速走出地震阴影,转而投入到热火朝天的重建工作中来,木匠一时间倒成了全江户最吃香的职业。
同样十分开心的还有江户的米商,整个十月间,江户乃至关东的米价开始上涨,由最初的一两兑稻米一石二斗,变成了一两兑稻米一石,如果不是奉行所介入,米价甚至还有进一步爬坡的趋势。
赚的盆满钵满的米商,同样也有自己的烦恼。
说出去人们可能不信,号称汇集天下稻米的大江户,竟然也开始缺米了。
此次的江户地震,波及到了整个关东大平原,影响到了包括幕府天领在内的大片粮食产区,乡下的农舍倒塌、人员伤亡程度不一,水稻收割的进度被严重影像,各地的幕府代官们,甚至不得不开放幕府的粮库,接济领内的农人。
水稻收割进度缓慢也仅仅是一方面,由于地震的影响,关东各地道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加上宿场驿站同样受灾,稍远一点的地方,已收获的稻米也无法按时运送到江户。
幕府已经下令东海道及东山道沿海诸藩调拨藩内存粮,以辩才船通过海运送往江户。但各藩还要保证自家武士、领民的生活,能抽调出来的稻米数量,与江户百万人的需求量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
当然,缺粮还不至于到令江户人吃不上饭的程度,毕竟吃糠咽菜也能过活,不过町人们奢侈惯了,糙米都不在考虑范围,让他们过“乡下人”的生活,很多人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因此每日买米的人排起了长队。
由于奉行所已经介入限制米价过快上涨,米商们开始有意识的减少每日大米的销售量,到不全是为了赚昧心钱,主要是仓库存米下降的太快,新的稻米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运抵江户,商人们还要给自己留些底牌。
最近几日,通商屋两替店门口出现了一些闹事的人,多是因为钱引在地震火灾中损毁,找通商屋讨要说法。
通商屋倒是没说一概不负责,每张钱引在发行之初都登记了购买人的详细信息,理论上个人拿着能够证明身份的材料,是可以补办的。但钱引转手流通不受限制,无法证明其是否是在最初的主人手中损毁的。
通商屋的规矩是,在店门口公示直至钱引计息期后的两个月后,同时仅赔付登记金额的二分之一,毕竟财物损毁持有者责任更大。报损人的信息被严格登记,非江户本地町人和在藩武士不予受理,也是怕一些流窜人员动歪心思,出了问题便于后期追偿。即使如此,肯定也有些漏网之鱼,但规模不会很大,为了钱引推广,通商屋也便捏着鼻子认了。
闹事者倒并不是因为补办“手续费”过高,毕竟确实是自己保存不当带来的麻烦。矛盾点在于通商屋不给马上补办,还要搞什么公示期。
现今的市面上,钱引突然变成了硬通货,因为拿着这张纸,可以直接在筑地的通商屋总店换到大米,这可比真金白银还管用。
最近通商两替店门口,每天一大早又会排起长队,众人都想碰碰运气看当日是否新发钱引。总有些幸运者从店中兑了钱引后,便直奔筑地换米,聪明的会高价倒手给他人,或暂时存在手中以备不时之需。
哪怕从他人手中加价买钱引的人,也并不觉得自己亏了,说出去最初大家可能不信,通商屋总店的大米出兑价,仅仅比平时的米价略高,用伙计的说法是,只收了个保管费而已。
江户人对于通商屋的这个举措激动异常,纷纷称赞这才是江户商家的典范,如果他们懂“社会责任感”这个词的话,一定也会用在赞扬通商屋身上。
唯一的问题是,现今新发的钱引太少,街面上流通的就更少了,很多人都攥在自己手里当米票存着,以至于都出现了叫卖钱引的黑市。
米商对于通商屋的做法自然是极其抵制的,这不是断人财路嘛,你通商屋名利双收,我们成了江户人眼中的小人,岂有此理。
几家较大的米商联合发声,从此以后在自家店中,不接受以钱引买米而只收现银,当然此举对通商屋影响有限,他们原来也是不收的。
“为什么不涨价呢?现在的米价,奉行所也快压不住了,想来大家都能理解的,这钱不赚真是有些心疼。”前往浅草的路上,寿太郎在太一耳边不断唠叨着。
两人一早接到通知,又次郎老板有事安排,召两人去他宅邸商议。太一知道寿太郎对自己压米价一直不理解,但只是抱怨多一些,执行自己的命令倒是不含糊。虽说当老板的要保持神秘感,不过在路上也无事,太一决定给他上上思想课,提升提升个人层次。
“咱们手中不过就这么些米,全加价卖出去能挣多少?”太一大手一挥说道。
“得有几万两吧。”寿太郎以为太一是个问句。
“有这么多吗?”太一有些惊讶,然后昧着良心道,“你怎么不早说…不,这不重要……大局观大局观,做生意也要有大局观!”
“我问你,这是什么米?”太一停下脚步不走了,他觉得这件事要说清楚,不然为什么自己的心这么痛呢。
“稻米啊。”寿太郎不明所以回道。
“笨蛋,是禄米啊禄米!是幕府和诸藩给武士们发的俸禄,其存在就是为了防止米价上涨,影响武士们的生计。”太一说道,“如果是武士自己卖了换钱另说,但咱们拿到这些米,实际上是幕府为了通商钱引发行流通给予的支持,如果咱们拿武士的米赚大钱,而武士们拿着钱引来,只能换到原俸禄一半多点的米,幕府的大人物们会怎么想!”
太一说完觉得自己心口似乎不那么疼了,他成功说服了自己,然后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做派看着寿太郎,后者听了频频点头。
“而且这金融生意与平台经济很像,是做流量的,眼睛要放长远,我们做的是信誉和品牌效应,追求的是客户粘性,只要流量起来了,就不怕赚不到大钱。”太一重新迈开脚步,大气凌然道,想来后世大马哥做生意,应当也是这么想的。
寿太郎在一旁点头应和,觉得自家这位小老板,又开始说些乱七八糟让人听不懂的词了,这种时候还是装作自己很懂的好。
“寿太郎!”
“在!”
“你刚刚说加价卖能赚多少?”
“大概几万两吧。”
“嘤嘤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