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孤烟 > 115 转折2

115 转折2

    "贝勒爷的将旗倒了。"巴莫大人的令旗倒了"穆阿等人心里彻底绝望了,他大叫道"大清国的勇士们,让我们战死在这里吧"

    "好,那就成全你们!"万忠亮率两队人又冲了上去,不到半刻钟,冲阵的最后一个清兵穆阿,身中十枪而死。战场之上再也没有站着的鞑子了,众练勇绷紧的神经放松,都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

    赵胥北也同样感到快要虚脱了,清兵野战无敌真不是吹出来的,冲阵的这一百多人,其悍勇程度绝非明军可比,各个可以一个打五个,难怪尚书张大人死活不肯出战。稍事休息后,赵胥北下令清扫战场。

    全军进入清风明月关内休整,追击的骑兵队也回来了,生擒十二个二鞑子,马匹上还挂着三十几个二鞑子的人头。被掳百姓也全部收拢进关内。各级风纪关官抓紧统计战果,救护队忙着包扎救护伤员,炊事兵支起大锅,将死了的马匹切开,大块马肉放在锅里煮,不一会就飘出了肉香。

    "大胜呀!大人!"刘赣哆嗦的看着统计上来的战果说道"此战,我军共斩杀鞑子,一百六十八级,二鞑子三十六级,擒获二鞑子一十二人,其中牛录额真一名,拨什库三人,壮达十三人,白甲兵三名,马甲八十七名。重要的是里面还有一个贝勒,经俘虏指认,此人是奴酋的侄子,礼亲王代善的三儿子,努尔哈赤的孙子,大人物呀。"众将听的激动万分,鞑子是多么得难杀,往常要是能够斩杀个甲剌章京就是诺大的大功,如今一下就击毙了一个皇族子弟。无广告网am~w~w.

    刘赣接着汇报:"此战缴获盔甲众多,鞑子都是披着两层重甲,辎重车上还发现了大量甲冑,共计有铁甲五百六十四副,长枪二百二十杆,标枪,盾牌,飞斧,铁锤等各类兵器四百余件,战马八十三匹,其中有二十四匹伤马救治后可以复原。共救回百姓两万四千八百六十二人,其中青壮男女占了七成,麦米等粮食一万两千余石,豆料马草三千余石,牛六百五十四头,羊九百八十余头。有金两千四白余两,银两万八千五百四十七两,布匹绸缎五百余匹,此外还有各类农具,铁锅,瓷瓶瓷罐,鞑子能抢走的都带着走。"

    众将听得鸦雀无声,许久才爆发出一阵阵大笑。"发大财了。""太好了",各个高兴得得意忘形,果然还是抢来的容易,众人辛苦种田煮盐一年的收入也不如这一仗缴获的多。兴奋过后赵胥北冷静下来问道:"我军伤亡如何"

    众人一阵沉默,这仗打的太惨烈了,清兵的战力出乎意料,完全高过那些土匪流寇数个档次。刘赣低沉的说道:"我军阵亡三百五十六人,重伤七十九人,轻伤六百二十一人,其中二十六人伤势太重怕是挺不过来了。其中伍长阵亡六十七人,队长三十六人。" m..coma

    赵胥北痛苦的闭上眼睛,出川以来,累计伤亡已经超过了四成,他挥了挥手示意众将退下。

    苏州府

    大明南直隶省苏州府北城,入阊门河而东,章家河北,至石塘桥出齐门一带皆称桃坞地,弘治年间唐寅唐伯虎在此建桃花坞别墅取名桃花庵,并做了一首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日复年,。。。。"如今的桃花坞早已没有了当年诗人的浪漫,江南虽然富庶,没有像陕西河南那样闹乱匪,但是百姓生活同样困顿艰苦。

    沿着章家河两岸密布着几排民居,顺着河道蜿蜒分布,同样的低矮失修,墙体剥落露出土坯。一户人家的门口聚着七八人。为首一人体形消瘦,长得尖嘴猴腮的,身后三四名大汉护着,他手上拿着一两银子,时而抛向空中又接住,不耐烦的说道:"快着点,爷还要回去吃酒呢。"

    另一方,一个女子拉着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小女孩痛哭,那个小女孩长得甚是好看,低着头,小声抽泣,两行泪痕划过粉白细腻的脸庞,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她原本姓邢,名沅,字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生母早逝,因家贫被送于姨夫家养育,从姨家改姓陈。

    一个男子点头哈腰的接过银子,在卖身契上按下手印,转身对着那妇人说道:"莫要哭了,圆圆是要去享福的。"

    "走了,真啰嗦!"那瘦男子不耐烦得把小女孩拽过来。

    "圆圆!"巷子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快速奔过来,被护卫的大汉拦住,他拼命的把手向前探着,嘴里喊着"圆圆",那女孩哭得已经是梨花带雨,回头小声嘟囔道:"晓东哥"。

    这个小男孩名叫***,王家和陈家只隔了一堵墙,自幼和陈圆圆一起玩耍。

    "死孩子,快回来。"巷口有一对夫妇追过来,那些护卫见正事办完,不愿再与这个少年纠缠,两人一起用力把他扔进了章家河里,那对夫妇惊叫"我的儿呀。"

    陈圆圆再也顾不得大喊道:"东哥哥。"

    北直隶

    清风明月关就是后世的冷口关,相传清康熙皇帝微服私访过冷口关,因雪大风急,只好倒骑毛驴,到了关口时,因路滑,驴失前蹄,被摔了下来,他随口说了句:"袭人的冷口,难过的关",从此清风明月关改称冷口关。

    在关城内足足休息了三日,鞑子留下的物资实在是太多了,整理造册花费了大量时间,带不走的牛羊都托人变卖了,一些大件的农具家具等也都拉走卖了换银子,战争时代不乏嗅觉灵敏的大商人,他们甘冒风险,大发战争横财。这个张姓商人是迁安城里的大户,消息灵通,在战后第二日就赶到了关城,以低于市场价两成的价格收购赵胥北带不走的物资。

    赵胥北慷慨的设立粥厂,每日让被掳民众吃饱喝好,恢复体力,他还派出军纪官宣传资县的好,那里没有土匪,没有鞑子,人人有饭吃,家家有地种,说得难民人人心动,家里都被抢光了,就算回到乡里也是等死,不如跟着这些官爷走,他们对百姓这么好,说不定还能有个活路。

    赵胥北拨了一百五十人做为护卫随行,挑选难民中身强力壮者组成挑夫队,携带大量粮米,他交待郑远绝不能饿死一人,也不要吝啬银两,将这些人全部带回资县就是大功一件,难民队伍庞大,回陕西由关中入川道路难走,路上又盗匪横行不安全。他们改走水路,先到山东沿运河南下,再转入长江,乘船西行,这条路平稳安全,就是太费银子了。

    一切安排妥当后,赵胥北派出报捷哨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