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中国要求废除《中日新约》遭拒,引发“五四运动”。
新政府成立后作出姿态跟南方和谈。你看国会恢复了,冯国璋、段祺瑞都辞职了,你们的条件都满足了,咱们可以统一了吧?
南方同意和谈,但要求北洋军在陕西停战。陕西部分军队宣布脱离北京政府,加入护法运动。陕西督军陈树藩组织军队围剿护法军。护法军节节败退,只剩下渭北一隅之地。南方要求陈树藩撤兵,以此作为和谈的先提条件。北京政府要求陈树藩停战。但陈树藩是皖系军阀,听段祺瑞的,不听徐世昌的,对徐世昌签署的停战令不予理睬。徐世昌对此也无可奈何。
直系出面调停,一方面督促陈树藩停战,一方面督促南方开始和谈。
和谈终于正式开始了。
南方提出一系列议题,最让北京政府棘手的是国会问题。
南方要求恢复国会,也就是恢复旧国会。但是新国会已经产生,恢复旧国会就等于废黜新国会。新国会要被废黜了,北京新政府也就失去了合法性。这是北方绝不可能答应的事。
但是不恢复旧国会,广州政府就失去合法性,失去了跟北京政府谈判的资格。
广州非常国会和北京新国会留哪个废哪个,这牵扯着南北两个政府谁是合法政府,谁是非法政府问题。南北双方谁也不肯让步。
有人提议全民公决,让国民决定新旧国会的取舍。北京新国会不同意。
有人建议新旧两个国会合并。南方非常国会不同意。
有人建议干脆把两个国会都解散,重新选举新国会。结果新旧国会都不同意。
和谈因此陷入僵局。
段祺瑞就等着南方宣布和谈破裂,然后就开打。但就在这时,“五四运动”爆发了。
1918年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接受德国投降,结束了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怎么处置德奥等战败国以及战后怎么维持和平等问题。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受邀参加了会议。
当时国内一派喜气洋洋,总算扬眉吐气一回。民国政府也对巴黎和会抱有极大期望,希望借机取消列强在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们帮了你们忙了,你们得给我们些回报不是?无广告网am~w~w.
但中国代表一到那就先被泼了一盆冷水。人家说这次会议主要是谈德奥问题,其他问题回头再说。
那也行,咱就先说德奥。德奥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就无效了吧?德国霸占的中国胶东(青岛)应该归还我们了吧?
日本马上跳出来反对,说胶州早已经答应给我们了,哪里还有归还不归还的问题。
中国代表说《中日新约》是你们以武力相威胁逼我们签的,是无效的。
美国人也帮腔:就是就是。你们以战争威胁逼人家签约的确是有失公平。我们也事先声明过不承认《二十一条》。
没想到日本人又拿出一个借款合同,说你们段祺瑞政府也确认过此事,这不能说也无效吧?
大家一看,借款合同上写着日本借给中国2000万日元(大概折合中国银元2000万)。作为交换条件,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借款条件被称为《中日密约》。
美国人问中国代表,这是怎么回事?你说《二十一条》是日本人逼你们签的,这《中日密约》可没人逼你吧?
中国代表无言以对。
这个借款合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段祺瑞为了应付政府开支,尤其是对南方开战的军费,向日本借了数笔贷款。前后借了上亿日元的钱。这张借款合同只是其中一张。
中国政府一直靠借贷度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各省军阀割据不肯向中央交税,政府穷得叮当响。指望关税吧,关税在外国人手里控制着,作为庚子赔款等款项的抵押。指望盐税吧,只够给政府职员开工资的。所以但凡有什么开销都得向外国借款。但并不是谁都乐意借给中国的,怕你还不上。日本同意借款,条件是你得承认我在中国的一系列特权。刚提到的这份借款合同,条件就是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特权。换句话说,段祺瑞拿青岛换了2000万。
这下中国代表被动了。西方本来就偏向日本,美国人也撒手不管了,大家合起伙劝中国代表放弃山东问题赶紧签了和约散会吧。
中国代表赶紧请示北京政府。徐世昌等人也很头疼,召集内阁开会讨论。
5月2日,国民外交协会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外交警报敬告国人》,曝光胶东半岛的事,文章开篇就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国民外交协会是类似一个以外交为关注目标的政治沙龙,成员里最著名的人物要数梁启超和蔡元培。蔡元培当时是北京大学校长。
各大学的学生们被这篇极具鼓动性的文章刺激得热血沸腾,决定(删去四字)“誓死图之”。原本学生商定5月7日国耻日(民间以5月7日为国耻日,官方以5月9日为国耻日)(删去四字),但激动的学生们已经等不及了,改为5月4日。之所以选择那一天是因为那天是礼拜天,学生没课,容易召集更多的人。另外市民也休息,街上人多,宣传的效果好。
到了5月4日这一天,来自北京十几个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聚集到天安门前。这里在清朝时期属于皇家禁地,现在已经开放了。
学生们在天安门广场(删去11字),抗议列强出卖中国领土,要求政府拒签和约。
政府和警局被惊动赶来劝阻,担心学生们去使馆……会搞出什么乱子。但游行组织者保证和平……绝不做出格的事。当局于是作罢,放学生们去……。
当时各国使馆都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离天安门不远。学生很快游行到使馆区。
使馆区按照外国跟中国签的条约属于外国领土,不能随便进。把守使馆区的中国警察不允许游行队伍进入。学生好说歹说才得到一点通融,允许派代表去送……。天才一秒钟就记住:(
学生代表到了美英使馆。使馆的门房出来接待,说大使没在,请愿书他们可以代收转交。那天是礼拜天,大使馆不办公。学生们不乐意了,认为美英大使不肯出来见学生,给他们闭门羹吃。
学生们进而要求去日本使馆(删去四字)。使馆区警察说什么也不答应,怕学生们一旦失控砸了日本使馆。
学生们烈日下晒了几个钟头结果一事无成,肝火开始旺盛。这时有人提议去赵家楼游行。大家轰然同意。
这赵家楼是哪啊?是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家。他做外交次长、总长的时候跟日本谈判《二十一条》和对日借款合同。虽然他是奉命行事,但跟李鸿章一样被大家认为是卖国贼。
警察得知学生们要去赵家楼,急忙派人守在曹家门口维持秩序。
刚巧曹汝霖在家。更巧的是,当年和他一起谈《二十一条》的驻日公使章宗祥也在他家做客。他们已经知道学生们要来这游行,但不以为意,认为警察已经出动了,不会出什么乱子,无非喊两声骂两声罢了。
学生到了以后堵住门口大骂:卖国贼曹汝霖出来见我!
警察们拦在门前,不让学生进去。这时有几个学生绕墙而走,避开警察翻墙而入,从里面打开了大门。学生们一拥而上推开警察冲进曹家。
曹汝霖、章宗祥急忙躲了起来。学生们没找到,砸了些瓷器、门窗就退了出去。这时突然火起。也不知道谁放的火。
学生们被抓进警局时没一个承认火是自己放的,等若干年后论功行赏时都说是自己放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的一个学生放的火。
火越烧越大,曹家人开始往外跑。有个家伙西装革履,被学生们误认为是曹汝霖,其实是章宗祥。
学生们高喊打死卖国贼,一拥而上把章宗祥打个半死。
这时增援的警察赶到,学生一哄而散,只抓住几个腿慢的学生。这些学生被关入警局。
为了营救被捕学生,各大学校学生继续各种形式的(删去四字)。这种抗议活动很快蔓延到天津、上海等地。学生们罢课、上街演讲、散发传单,号召罢工、罢市。
政府派出警察镇压。可是学生们毫不畏惧。这头演讲被抓,那头又跳出来一个学生演讲。学生怀揣标语、传单,走到人群聚集的地方,立即掏出东西开始演讲。警察东奔西走,疲于奔命,抓了一拨又一拨,前后抓了近千人。警局搁不下放到军营里,让当兵的出去住帐篷。
市民同情学生并且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纷纷罢工、罢市声援。全国范围的“六三大罢工”因此爆发。
上海日资纱厂工人首先举行罢工。罢工很快蔓延到其他行业。几天时间就有11万人参加罢工,7万店员参加罢市。继上海之后,唐山铁路工人、长辛店(在北京)铁路工人、天津人力车夫以及杭州、九江等地工人也都纷纷举行罢工。济南、南京、长沙、武汉等地工人举行游行示威,抵制日货。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大罢工。工人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举行罢工。
对于当局来说,学生游行示威喊口号他们并不在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让他们紧张起来。
上海急电北京呼吁立即结束民众的爱国主张。天津也急电北京:“栖息京埠之劳动者数十万,现已发生不稳之象”。
吴佩孚也发通电支持民众的爱国主张。他说:“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
政府一看工农兵学商都起来了,事情闹大了,怕出现失控局面,急忙放了被抓学生,同时告诉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签!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保留继续向日本索回山东的权利。1921年。美国人牵头在华盛顿召开“太平洋会议”,继续讨论巴黎和会遗留问题。中国再提山东问题得到美英等国支持,最终签了个《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让日本把山东交还中国。
“五四运动”以学生的胜利而告终。
在“五四运动”运动中,有些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或领导人,比方说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周恩来。前两位当时是老师。后两位是学生。毛(删去30字)。
陈独秀、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后不久,相约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