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华世纪谈 > 363,入主南京

363,入主南京

    1400年——1403年建文帝几次进剿皆败。朱棣率军南下渡江。建文帝兵败不知所踪。朱棣称帝,是为太宗、成祖。

    李景隆狼狈逃回德州。朱棣丝毫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率军进攻德州。李景隆不敢迎战,再逃济南。朱棣留一部分军队占领德州,率领其余军队杀奔济南。李景隆这时已经收拢了十多万败兵,见朱棣军队不多,硬着头皮出城迎战。朱棣不等他排好阵型便发动进攻。官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大败而逃。

    朱棣进攻济南,打算占领济南后继续追击李景隆。但是济南守将铁铉率部死战,挡住了朱棣的攻势。

    朱棣派人挖掘河堤,打算用河水灌城。铁铉见势不妙,假意投降,设计诱捕朱棣。朱棣信以为真,率军过来接收济南。城上守兵见朱棣骑马进入城门,立即放下城门铁闸。可惜他们放早了一秒钟,铁闸砸中朱棣坐骑的马头,让朱棣死里逃生。

    朱棣大怒,不计伤亡猛攻济南。铁铉督众固守。朱棣连攻仨月也没攻下。

    李景隆的副将盛庸收拢败兵20万人,进驻单家桥(河北沧州献县单桥村),准备切断朱棣的后路,与铁铉联手夹击朱棣。

    朱棣见势不妙立即撤围而返。铁铉出城追击,斩获颇丰,并且顺势收复了德州。官军士气大振。

    建文帝让盛庸接替李景隆,让铁铉做盛庸的副手,重组军队第三次围剿朱棣。

    官军进驻定州、沧州一线,再次逼近北平。

    朱棣趁官军立足未稳,出兵袭击沧州,将沧州一举拿下,打破官军的包围圈,然后顺势南下去找盛庸决战。

    两军在东昌(山东聊城)遭遇,随即爆发大战。 m..coma

    朱棣仍然是身先士卒冲向敌阵。盛庸不敢伤害朱棣,但想出一个应对之策。官军见朱棣杀来主动闪到一边放朱棣入阵,等朱棣入阵后截击朱棣后续部队,把朱棣困在阵中。朱棣的部将见朱棣被困不顾一切往里面攻,要把朱棣救出来。朱棣也拼命往外冲。最终朱棣侥幸逃脱,但部队死伤惨重。朱棣只能带着败兵逃回北平。

    官军获胜后进一步向北平逼近。盛庸进至夹河(在河北衡水武邑县境内)。盛庸的先锋官平安进驻真定(河北石家庄正定县)。

    朱棣再次杀出,率军再战盛庸。

    朱棣改变打法,让主力正面强攻,自己伺机绕到敌阵后面夹击。此战打成僵持,不分胜负。来日再战仍是相持不下。就在这时,狂风骤起,风沙扑面。朱棣一方是顺风,基本不受影响。官军那边是逆风,士卒被风沙眯眼,看不见东西。朱棣趁机发动总攻,一举击败官军,“斩首十万余级”。盛庸收拢败兵退守德州。

    朱棣打败盛庸,马不停蹄进军真定。

    平安率军迎战,与朱棣在藁城(河北石家庄藁城县)展开大战。

    两军激战正酣,“忽大风起,发屋拔树”,风大得能推到房屋拔起树。朱棣乘风攻击,大败官军,“斩首六万余级”。平安逃回真定。

    朱棣每到关键时候都有老天爷出手相助,运气爆棚。他也因此相信自己是天命所归。

    朱棣乘胜南下,连克顺德(河北邢台)、大名(河北邯郸大名县)、林县(河南安阳林县)。

    盛庸命令平安和大同守将房昭趁虚而入进攻北平。

    朱棣闻讯急忙回军自救。之前攻占的城池都不要了。

    战争回到起点。双方转入对峙。

    朱棣大战三年,歼敌数十万,但实际占领的地盘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而已。

    朱棣意识到这么打下去凶多吉少,虽然胜多负少,但自己人少地小,战争资源有限,打消耗战会耗死自己。他开始苦思摆脱困境的良策。

    这时京城的内线传来一个情报:建文帝把后方军队不断派往前线,后防空虚。如果他能突破官军的包围圈可以直捣黄龙。

    1401年,朱棣倾巢出动再次南下。这次他没有去围攻官军重兵据守的城池,而是绕过据点从馆陶(河北邯郸馆陶县)抢渡黄河,杀奔徐州。目标直指长江。

    他这种打法非常冒险,深入敌后一旦有什么闪失想回都回不来了。

    平安发现朱棣突破自己的防区杀奔江淮,大惊失色,急忙放弃城防尾随而来。为了追上朱棣,平安日夜兼程全速前进。

    朱棣得知平安追到,立即在淝河(安徽境内)设下埋伏。等追兵气喘吁吁跑进埋伏圈,朱棣突然挥军杀出击败追兵。

    朱棣摆脱追兵进至小河(濉河)又被建文帝派来的阻截部队拦住去路。官军将领何福早已在河对岸布下防线。

    朱棣接连发动两次进攻都未能击破小河防线,自己也险些做了何福的俘虏。部下都劝朱棣赶紧回去吧。趁后路还没被切断,回去还来得及。等各路勤王部队赶到,我们想走也走不了了。但朱棣不肯。

    朱棣发现何福营中有士兵出来挖野菜摘野果,断定对方营中缺粮。何福一定是因为赶时间轻装前进,把辎重粮草落在后面。朱棣于是率军趁夜渡河,悄悄绕到敌营后面切断了他们的粮道。

    何福发现粮道被断,马上出兵争夺。建文帝得知朱棣打到淮河,急调徐达的儿子徐辉祖率兵拦截。两支官军前后夹击朱棣。

    双方展开激战。朱棣这边左支右绌被杀得大败,连折几员大将。

    朱棣部下劝他赶紧撤回河对岸。朱棣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多在这里坚持一天,对方就多饿一天,战斗力就多下降一分。

    部下担心深入敌后腹背受敌凶多吉少。朱棣说:那咱们发扬一下民主,大家投票。同意渡河的人站到左边去。同意坚持下去的人站到右边来。结果他手下将领全都站到左边。

    朱棣很没面子,发怒道:那你们走吧!我自己在这里坚持。

    大家见朱棣发了脾气,不敢再多说什么。

    建文帝得到战报说朱棣惨败,灭亡在即,大喜之余下令徐辉祖撤回。既然朱棣已经快完了,还留那么多军队干嘛?让何福留在那里清剿残敌,让辉祖回来保卫京师。

    建文帝匪夷所思的决定救了朱棣。徐辉祖一走,朱棣压力陡轻,转危为安。

    官军送来粮草被朱棣截住。何福饿急眼了,不顾一切出兵抢夺,但被朱棣早已设下的伏兵杀败。粮草全部被朱棣夺走。

    何福有些傻眼。将士们都饿着肚子,这仗可怎么打?他决定南撤,命令部队明天一早出营集合,退守淮河重新布防。集结信号是三声号炮。

    与此同时,朱棣判断敌军没了粮草一定军心大乱,决定趁机发动进攻。他命令部队天不亮就出发,潜伏在敌营四周,听得三声号炮,一起动手。

    双方不约而同都约定了三声炮响,只不过一个是撤,一个是攻。

    次日一早,朱棣的部队进入到进攻位置。政府军将士也打好背包侯在营门前。

    朱棣下令放炮。只听得“咚、咚、咚”三声炮响,朱棣的将士们呐喊一声冲向敌营。这时,营门一开,政府军扛着大包小包蜂拥而出。他们以为三声号炮是自己人发出的。

    出营的士兵一看不对赶紧回挤。营中的士兵不明就里还在往前挤。营门口挤成一个大疙瘩。朱棣的军队杀到,砍出一条血路冲入营内。如同黄鼠狼进了鸡窝,鸡飞狗跳之后一地鸡毛。

    何福见局面失控已经无法挽回,骑上一匹快马夺门而逃。

    朱棣大胜之后顺势杀过淮河。朱棣绕过有重兵驻守的城池,直取守卫薄弱的扬州。扬州守军望风而降。

    拿下扬州,南京隔江而望。

    建文帝吓坏了,派人向朱棣请和。他向朱棣保证再也不削藩了,并且还要增加朱棣的封地。朱棣对此嗤之以鼻。

    建文帝求和不成,只得硬着头皮迎战。他下诏勤王,急调各路兵马回援。盛庸奉命放弃山东回撤长江南岸布防。

    官军收缴了江北民船,让叛军没法渡江。但建文帝任命的水军都督陈瑄率领水军投降了朱棣,将叛军渡过长江。长江防线立马崩溃。盛庸单骑逃走。

    叛军杀散长江守军,直逼南京。

    建文帝想跑。翰林大学士(负责起草诏书,参与政事)方孝孺极力阻拦,劝建文帝固守待援。他说南京还有20万兵,凭城固守还怕挡不住叛军吗?等勤王大军一到,内外夹击,南京城下就是叛军的坟场。建文帝于是打消了逃跑的念头。

    建文帝固守待援等待勤王之师。

    建文帝分派诸王把守城门。他的十八叔,也就是朱棣的十八弟,谷王朱橞[huì]负责把守北边的金川门。

    朱棣兵临城下。朱橞站在城墙上看到哥哥朱棣,不愿跟哥哥为敌,下令打开城门。朱棣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京城。

    在城陷的那一刻,建文帝万念俱灰举火自焚。

    不过有人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而是潜逃出城隐居海外,出家做了和尚。朱棣后来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搜捕建文帝。

    朱棣进驻南京,当仁不让做上了皇帝,宣布“靖难之役”胜利结束。

    各地赶来增援的勤王部队听说建文帝自焚了,无奈之下投降了朱棣。朱棣命令他们各归本营。

    纵观朱棣的“靖难之役”,取胜的关键一是运气,二是建文帝太蠢,三是朱棣指挥出色。老天爷帮朱棣也就罢了,建文帝瞎指挥在无形中也帮了朱棣。最可笑的是,朱棣都已经反了,建文帝还命令前线将领不准害了朱棣的性命,搞得前线将领在作战中缩手缩脚。朱棣的胜利可以说是建文帝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