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年——986年宋伐辽不利,辽伐宋不利,宋辽战争进入GC。
北伐回来的第二年,辽军为报宋军围攻幽州之仇,遣大军南下攻宋。宋太宗急派大军增援关南。
关南是指辽国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以南地区。大清河(河北保定境内)和白洋淀水域如同一条天然防线挡住了辽军南下的铁蹄,是宋朝北方的军事要地。
宋太宗这次没敢再亲临前线而是交给主帅赵廷进一张布阵图,让他照着图布阵作战。据说这是他参照孙膑的八卦阵和诸葛亮的八阵图原创的阵法。
宋军到达前线后按照宋太宗的布阵图排兵布阵。
赵廷进看到宋太宗的八阵图将军队分为八个方阵,方阵间有百步的间隔,认为非常不妥。辽军以轻骑兵为主,动作迅速。方阵间留有这么多空隙容易让人家穿插分割,各个击破。他认为还是分两阵为妙,互相照应,集中兵力。
将领们都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但皇上既然有旨,不敢抗旨不遵。
好在代表皇帝出征的监军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发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了问题我兜着。
宋军于是废弃八阵图,按前线实际情况重新排兵布阵。
两军对阵时,宋帅派出一支奇兵突袭辽军背后,在辽军混乱之际策动主力从正面发起强攻。前后夹击,奇正结合,把辽军杀得大败,斩首上万。
捷报传到京城,宋太宗大喜,下令重赏三军。
辽军并不甘心失败,来年又从西路卷土重来,进犯山西雁门关。
扼守雁门关的守将是潘美。当时潘美手中只有几千兵马,而对方有十万兵。他明白单纯防御不可能成功,留下大部分兵马守城,派杨业率领几百名敢死队悄悄迂回到辽军背后发起进攻。辽军阵容大乱,不能抵挡。杨业瞅准辽军帅旗不顾一切猛冲过去,将辽军主帅砍翻马下。潘美见杨业得手立即开关出击。无人指挥的辽军被杀得大败而逃。杨业在追杀过程中又杀了辽军副帅。
杨业勇猛善战令辽军望风丧胆。辽军但凡见到杨业的旗帜转身便跑。杨业从此得了一个外号“杨无敌”。
潘美发现三交(太原北郊古城村)西北三百里的一处叫固军的地方是辽军入侵的必经之路。固军是一个山口,两边是险峰,中间是溪流。辽军在那里筑城把守。
潘美打算占领固军,切断辽军入侵之路。他派军悄悄接近固军,突然发动袭击,一举攻克了固军。辽军弃城而逃。
得到这个易守难攻的城堡,潘美即使兵少也不再担心辽军的入侵。
有潘美、杨业以及固军寨,辽军此后再也没能踏入雁门关一步。
之后几年,宋辽在边境展开拉锯战。关南是宋辽争夺的焦点。
宋军的士气正在逐渐恢复。宋军不再被动防守,有机会便展开反击。交火线北推到易州(河北保定易县)。
宋太宗也开始慢慢恢复了收复失土的雄心壮志。
宋太宗派军南下收复交州(越南北部)。宋军的仗打得非常顺利,连战连胜。但交州的热带气候让宋军无法忍受。很多士兵染病而死。交州派人请降。宋太宗就坡下驴下令撤军。南征无功而返。
夏州割据军阀李继箔死了。他弟弟李继捧接班。李继捧知道大势所趋,割据没有出路,主动进京朝觐宋太宗,自愿放弃世袭,把所辖四州献给宋朝。
李继捧是党项(属羌族)的首领。祖上帮助唐朝讨伐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总部在夏州)节度使。李家世代控制定难军、控制陕北,虽然没有正式立国但一直割据一方,独立于朝廷之外,直到宋朝的建立。
宋太祖因为李家主动归附并且帮助宋朝讨伐北汉,允许它世袭下去。但李继捧迫于宋朝压力主动取消割据。
982年,辽国皇帝死了。他的儿子接了皇位。因为儿子年幼,萧太后临朝听政。萧太后重用汉人,把大权全部交给了自己的情夫韩德让(宋太宗伐辽时的幽州守将)。辽人对此非常不满。
有人从北方来,对宋太宗讲,辽国幼主登基,韩德让专权,人心不服,有内乱的苗头。另外辽人屡次败给宋朝开始怕了宋朝,转攻为守,在边境筑城防御。
宋太宗非常高兴,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趁机讨伐辽国。
大臣们一劝宋太宗生息养民,让百姓喘口气再说,二劝宋太宗耐下性子等一等。如果辽国果然发生内乱,可能不用我们打就亡了。
宋太宗听从了大臣的意见。
之后几年,宋太宗休兵养民,致力于国内建设。
他提倡节俭,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历朝历代的皇宫都有数千人伺候尤嫌不足。而他的宫里只有三百人他还嫌多。
宋朝初期水患严重。黄河频频决口。长江、汉江等也时常出现漫堤。宋太宗在赈恤灾民的同时组织人力疏浚河道,加固加高加宽河堤,种植高大的树木防止水土流失。遇到农忙,宋太宗调动军队去整修河堤,让农民安心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宋朝的水患逐渐减轻。
宋太宗鼓励大家提意见,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对于进谏的人,“所言可采,必行旌赏。若无所取,亦不加罪”。他甚至允许百姓直接上书给皇帝。面对批评的声音,他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他不仅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各级官员这样做。朝内外民主气氛比较浓厚。大家畅所欲言,直言敢谏。
那几年年景非常好,粮食连年大丰收。并且军队经过休整,恢复了士气。宋朝可谓兵精粮足。
986年,宋太宗重启北伐。
将领们一直主张北伐辽国。辽人不敢招降纳叛,主动将叛逃辽国的宋人送回宋朝,说明辽人已经认怂了。辽国幼主登基,当家的萧太后又有男女作风问题,辽国政局不稳。趁此机会北伐,有很大把握取胜。
宋太宗原本想等辽国发生内乱再出兵,但是辽国一直也没乱,相反有日渐稳定的趋势。宋太宗决定不等了,现在就开战。
宋太宗集结兵力30万再度伐辽。
宋军兵分三路北伐。潘美、杨业率领西路宋军从雁门关出发直取云州(山西大同)。老将田重进率领中路军从定州出发攻打飞狐口(河北保定涞源县北)。东路军由曹彬率领从雄州(河北保定雄县)进攻涿州。
按照宋太宗战前部署,曹彬在幽州正面吸引敌军决战,潘美和田重进趁机迂回到幽州后面,切断幽州跟辽国的联系并将其包围。
北伐的终极目标的夺取幽州。
潘美最先出发,连下寰州(山西朔州东)、朔州、应州(山西应县)、云州。燕云十六州在山西境内的四州全部被他拿下。
曹彬统帅的是宋军主力。三路军一共30万,曹彬一路就占了20万。他距幽州也最近,出门后拿下涿州,距幽州只有百里之遥。
田重进在飞狐口遭遇辽军大部队。田重进善于使用计谋,抢占有利地形先发制敌,大破辽军。辽军依仗人多势众,很快又卷土重来。田重进广布疑兵,吓退辽军,挥军猛追,竟然生擒了辽国著名的猛将大鹏翼和辽军监军。辽军因此士气大挫。
田重进乘胜前进到蔚州(河北张家口蔚县)。守将献城投降。
宋军三路皆胜。战事的发展几乎完全按照宋太宗的预想进行。
辽国萧太后接到战报大惊失色。但这个女人不简单,很快冷静下来,当即决定带着小皇帝御驾亲征。
萧太后就是传统评书《杨家将》里的那个萧太后。她因为皇帝年幼代为摄政,是辽国实际当家人。这个女人可不得了。她垂帘听政27年。辽国在她手上步入鼎盛。
汉人地位在萧太后当权时期大幅度提高,基本能和契丹人平等。她的情夫韩德让就是一个汉人。她依仗以韩德让为首的汉人官员治国,引进汉人的先进文化,使辽国迅速发展起来。 m..coma
宋太宗北伐是以为“契丹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政局必然不稳,有机可趁。但实际上萧太后是武则天式的人物,很快就稳定住了政局。她宠信情夫韩德让不假,但韩德让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并且对萧太后忠心耿耿。辽国在萧太后和韩德让这对黄金搭档联手治理下蒸蒸日上。宋太宗其实选错了时机。
萧太后率领倾国之兵来救幽州。
曹彬听说辽国援军大批南下心生畏惧,借口粮尽,退回雄州。
宋太宗得知大惊,严令曹彬立即夺回涿州,然后守在那里。
他的作战计划就是让曹彬吸引辽军主力,然后让潘美和田重进趁虚而入。曹彬要跑了,不但使作战计划全盘落空,还让潘美和田重进陷入危险之中。
曹彬在宋太宗严令之下带着五十天的口粮杀回涿州。百十里路,他竟然走了二十天。一方面,辽军阻击延缓部队行军速度。另一方面,曹彬不愿返回涿州,一路上磨磨蹭蹭。
曹彬再次占领涿州,手里只剩下三十天口粮。他的部将劝他还是回雄州吧。涿州内无粮草,外无援军,根本不适合坚守。曹彬知道辽军正在向涿州汇集,担心被围,再次下令撤军。
在大敌当前的时候撤军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大家都想尽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队形根本无法保证。
而野外又是辽军骑兵发威的地方。
辽军尾随而至,在岐沟关(河北涿州松林店镇岐沟村)追上宋军。曹彬在辽军包围宋军之前弃军而逃。宋军因此大败。
曹彬在拒马河畔(在十渡与白沟之间)收拢败兵,扎下营盘,埋锅造饭,等待失散的败兵归来。没想到,辽军追兵转眼杀到。宋军新败,已经吓破了胆,见到辽军顾不上抵抗仓皇而逃。涉水过河时,宋军互相践踏而死、淹死、被辽军杀死的不计其数。
20万大军剩下不到一半。宋军惨败。
宋太宗得到战报大惊失色。主力部队溃败而回,不仅意味着伐辽失败,而且将潘美、田重进两支包抄部队置于孤军深入的险境。宋太宗急令西路和中路军撤退。
这时潘美已经拿下燕云十六州中的四州。为了不至于空手而归,宋太宗令潘美将所占四州的百姓迁回国内。
这次伐辽因为曹彬指挥失误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