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年——626年唐高祖宽刑薄赋,休民罢战,恢复元气。李建成、李世民夺位暗战。
唐高祖正在发愁怎么处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的矛盾。这时突厥人大举犯边,唐高祖只得暂且放下此事,让李世民率军去抵抗突厥。
虽然唐高祖猜忌李世民,但李世民百战百胜,唐高祖又离不开他。
也有说法,唐高祖让李世民去抵抗突厥是想借突厥之手除掉李世民。即使李世民没死在突厥之手,但只要他打了败仗,唐高祖就能名正言顺地治他的罪。
但李世民击退突厥得胜而归。李世民功劳更大,声望更高。唐高祖一点脾气没有。
唐高祖在“事平之后,猜嫌益甚”。李世民功高盖主,唐高祖对他更加猜忌。
唐高祖让李世民驻守边关,让李建成留京辅佐自己治国。兄弟两人脱离接触,暂时相安无事。
唐高祖在处理家事的同时也并没有耽误国事。
统一中国后,唐高祖原本打算罢兵息战,休养生息,解散了中央军,让将士们回家搞生产。但是突厥人不断犯边,地方军应付不来,唐高祖不得不重组中央军。
隋炀帝推出“租庸调制”以减轻百姓负担,鼓励生产。
租庸调制是均田制下最佳征税办法。因为它可操作性强,简单明了。每个男丁一年交两石粮的租、20天代役钱的庸、两丈绢的调就可以了。百姓交的明白。官府收的明白。
不像以前,官府要根据每户的人口数、男丁数、财产数、土地数、产量等各种因素确定一个税额。官府算得麻烦。百姓听得糊涂。
租庸调制只要搞明白每户男丁数就可以了,有几个男丁交几份税。税额是固定的,不用算。
有人估算过,唐朝的租庸调折合税率是百分之八,相当于汉代的“十五税一”。税率也是非常低。
另外,劳役可以拿钱买,不愿服劳役可以掏钱找人顶,也就是以庸代役。农民因此可以专心生产,不用再担心农忙时人手不够。
不过,租庸调制是均田制下最佳征税办法。如果均田制被破坏了,前提条件不存在了,租庸调制就显现出非常大的弊端。比如说,唐朝初期人少地多,一个男丁一百亩田的分配制度能够执行下去,一人一年两石粮的租也不觉得高。到了中期人口越来越多,可供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一个男丁可能只能分到七十亩、三十亩、甚至十几亩田,仍然按一丁两石的标准收租就有点让人吃不消了。
因此,租庸调制后来被两税法取代,存在时间不长。
在退出租庸调制的同时,唐高祖“颁新律令,比开皇旧制增新格五十三条”。新律被称为武德律。武德是唐高祖的年号。武德律实际上是开皇律的修订简化版。开皇是隋文帝年号。武德律比开皇律在刑罚上有所减轻。
宽刑薄赋,休民罢战,这都是古代皇帝所追捧的王道仁政。想做明君,这似乎是标配。
唐高祖为了减少战争,同意和突厥、吐谷浑互市。
古代都不太愿意跟周边的游牧民族互市。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的东西,比如衣食盐铁,在古代都被列入战略物资。对于一个不友好的邻居来说,给他们提供这些东西等于助长他们的军事潜力。但是,游牧民族缺少并且急需这些东西,买不到就去抢,不惜发动战争。
唐高祖同意互市,一方面希望减少战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得到游牧民族的马和牛。中原急需战马和耕牛。
为了不助长游牧民族的军事,唐朝主要是以茶换马。茶叶也是游牧民族最想得到的东西。因为游牧民族天天吃肉喝奶,需要用茶解油腻、助消化。并且茶还有解毒消病的功能。
唐朝与突厥等游牧民族的互市又被称作茶马互市。著名的“茶马古道”就起源于唐代。
开展茶马互市后,中原牛马短缺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先是,中国丧乱,民乏耕牛,至是资于戎狄,杂畜被野。”早先农民耕地缺少耕牛。现在好了,得益于互市,田野上各种牲畜遍布。
唐高祖在任期间干的最后一件事是灭佛。
佛教在隋唐乱世又开始兴盛起来。佛教一旦兴盛,生产就要受到影响,并且会影响到社会生活和发展。
太史令傅奕上书唐高祖要求灭佛。他认为佛教的最大问题是“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信佛之人有两大罪,一是不忠不孝,二是游手好闲。
出家人上不赡养父母,下不抚育子女,眼里只有佛祖没有帝王,是谓不忠不孝;出家人不务工不务农不纳税,过着寄生虫般的生活,是为游手好闲。
佛家用地狱、轮回等一些话术吓唬、欺诈那些脑子不灵光的人,用虚构的未来诓骗他们的钱财。他们谎称人的寿命、贫富、吉凶都是由佛控制的。让人放弃个人努力一心礼佛。这是无比荒谬的。
按照中国人的礼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佛家都剃个大秃瓢以示跟尘世决裂,背叛自己的父母和祖先。
上溯历朝历代,看看佛教昌盛的朝代都是什么下场?
傅奕说养活这么多白吃饭不干活的和尚尼姑浪费了多少粮食?建造这么多中看不中用的寺庙浪费了多少钱财?如果我们让和尚尼姑还俗成婚,国家马上增加十万户纳税人口。他们生儿育女又能使我们国家兵源充足。
中书令萧瑀指责傅奕诽谤圣人。佛是圣人。褒贬佛就是犯了诽谤圣人罪。
傅奕反驳道:释迦摩尼背弃父母,抛弃老婆孩子,以臣犯上,算什么圣人?
萧瑀无言以对,只能合掌诅咒:地狱就是为你这种人设的。
唐高祖认为傅奕说的有理,下令筛选天下和尚尼姑以及道士道姑。只保留高僧高道和大的寺观,其他人都遣散,其他寺观都废弃。
只是因为玄武门之变旋即爆发,唐高祖灭佛的命令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执行。
唐高祖当政期间被称为武德之治。武德之治为贞观之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唐高祖当政时间只有数年而已,武德之治被贞观之治掩盖。
唐高祖在治国方面并非平庸之辈,但在齐家方面显得碌碌无为。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他一个也摆不平。
在与突厥互市之后,边境冲突减少,TJ的压力减轻。李世民也因此从边关返回京城。
随即,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明争暗斗又开始了。
李世民利用职权派心腹温大雅、张亮等人去洛阳任职,并且“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也就是说他暗中在关外发展势力为将来发生变故做准备。他在俟什么变呢?不言而喻就是他跟李建成的变故。他对日后跟李建成撕破脸已经做好了准备。“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一旦跟李建成摊牌,如果不能遂愿,便出关自保,也就是割据关东跟李建成分庭抗礼。
李世民时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就相当于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兼中央中原局书记。太行山以东都是李世民的辖区。洛阳是他的司令部。
他让张亮率军进驻洛阳,“多出金帛,恣其所用”,收买“山东豪杰”,巩固他的大后方。
李元吉发现了异常向唐高祖告发张亮图谋不轨。但唐高祖让人去调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
李建成、李元吉不是傻子,肯定嗅到了危险。
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暗中在酒中下毒。李世民当场吐血数升,被李神通扶回家去。
唐高祖去看望李世民,当着李世民的面叫人去责备李建成:你不知道秦王(指李世民)不能喝酒吗?干嘛非叫他喝酒?言外之意,李世民吐血是喝酒伤胃,并非中毒。他心中恐怕明白是怎么回事,刻意假装糊涂。
唐高祖又对李世民说:当初如果不是你,我也做不了皇帝。我说过立你为太子,但被你推辞掉了。现在李建成已经做太子这么长时间了,我也不忍心废掉他。我看你们兄弟似乎互不相容,同留京中必有纷争。我想把你安置在洛阳,让你掌管关外之地,允许你使用天子旌旗。
唐高祖这意思是想将国家一分为二,李建成为关中之主,李世民为关外之主,让两人都做皇帝。既然你们兄弟过不到一起,咱就把家分了,各过各的。
但是唐高祖把话说出去了,转脸又变卦了。因为李建成不同意分家。他到处托人去劝说唐高祖不要这么做。唐高祖因此又改了主意。
唐高祖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了不算算了不说,李世民不可能不对他心怀怨气。这就为之后的逼宫之变埋下伏笔。
唐高祖也预感到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水火不容将来必生祸端,动过废黜李世民的念头。这可能是解决当前政治危机的唯一办法。
但他的宰相陈叔达劝他不要这么做。陈叔达说:李世民立有大功,废黜他不公平。并且闹不好会逼反李世民,让你后悔都来不及。
唐高祖也没了主意,只能得过且过。
这事很可能被李世民探得了风声。“秦府僚属皆忧惧不知所出”。李世民招心腹房玄龄、长孙无忌商量对策。两人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干掉李建成、李元吉。
李世民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