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6年——323年长安陷落,愍帝被匈奴汉俘虏。元帝继位,立都建康,称东晋。靳准灭匈奴汉。刘曜、石勒建前赵、后赵。东晋王敦乱。
公元316年,刘曜卷土重来。这回他从山西往长安打。他首先攻克冯翊(晋陕交界,陕西韩城境内),然后直插北地(陕西铜川耀县东南)。
长安得知匈奴人从背后打过来了,大惊失色,急忙派兵增援北地。
刘曜命人在北地城外放火,然后命人化装成难民去给晋军送信,扬言城池已经被攻陷了。晋军老远就看见北地方向浓烟蔽日,听说城池已经被攻陷,失望而回。刘曜争取到时间,从容不迫地进攻北地,最终将北地攻克。
刘曜没有急于进攻长安,而是继续在长安外围作战,孤立和包围长安。
公元316年冬,刘曜完成对长安的大包围。
关中连年灾害,青黄不接,长安城内没有多少存粮。长安被围后很快就断了粮。“京师饥甚,米斗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太半”。别说百姓,连皇帝也揭不开锅了。皇宫仓库只剩下几个麦饼,大臣碾成粉给晋愍帝熬了点粥充饥。
刘曜对长安发动总攻,很快便攻破了长安外城。晋愍帝为了城内百姓免受屠杀之苦,打开城门,投降了。
西晋经历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愍帝司马邺四个皇帝,历时五十二年而亡。
晋愍帝也被押到平阳。他同样受到刘聪的羞辱。刘聪出门,晋愍帝要全副武装手持长戟为他在前面开道;刘聪喝酒,晋愍帝负责倒酒洗杯。刘聪大便,晋愍帝也要拿着马桶盖在一旁伺候。就这样忍辱含垢也不能留住他的性命,刘聪捉弄够了也是一杀了之。
在长安陷落的当年,晋阳的刘琨败给石勒,投奔鲜卑人。后来鲜卑人发生内讧,刘琨被鲜卑人杀害。
中国北方除了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大都被匈奴汉国占领。
从司马炎建国到永嘉之祸不过数十年的光景。百姓刚想享受一下统一后的和平时光又被推入战乱,推入分裂。
匈奴人横扫中原。晋朝遗民依靠长江天险挡住了匈奴人的铁蹄,保住了半壁江山。
317年,江南的豪门士族拥立司马睿为晋王。第二年,晋愍帝的死讯传来,司马睿正式继位为皇帝,重树晋朝的招牌,史称东晋。司马睿被称为晋元帝。
这时的中国重现三国局面,黄河流域的匈奴汉、江南的东晋和四川的成国三分天下。
历史转了一圈好象又转回到了当年的魏蜀吴三国时代。只是西北的蜀国、汉人的发祥地中原成了五胡肆虐的乐园。原先被称为南蛮的地区反倒成了汉人的乐土。
汉人为避战乱不断向南迁徙,汉文化的中心也随之转移到南方,而北方逐渐荒芜成文化沙漠。
西北沙漠中还有汉人的一块绿洲,那就是凉州(甘肃)。因为洛阳和长安相继沦陷,凉州与东晋被匈奴汉国隔开,成为游历在外的一个孤岛。
匈奴汉国在攻陷长安后没有继续扩张,而是转入消化已占领地区。北方灾害不断也让匈奴汉国没有余力再进一步扩张。
而东晋抓紧清剿国内的叛军和流民武装,也没有余力北伐中原恢复江山。祖逖北伐一直打到黄河边,但主要的作战对象也是叛军和流民武装,跟匈奴汉国基本没有交火。
南北两国进入冷战对峙时期。
318年,刘聪病死。临死前遗命太子刘粲[càn]继位,安排国丈靳准辅政。
这个靳准是双料的国丈。他三个女儿,两个嫁给刘聪,一个嫁给刘粲,都是皇后。
靳准在刘聪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国政。刘聪在位晚期沉溺酒色,把国政交给靳准打理。到了刘粲即位,刘粲也是沉溺酒色,全权委托靳准。
刘粲即位第一天就上了太后的床。太后既是刘粲长辈也是他大姨子。刘粲这样做属于**。靳准心怀怨恨但是隐忍不发。
靳准以谋反罪诬告刘氏的亲王。刘粲开始不信,但架不住靳准的女儿们围着他吹耳边风,于是同意靳准全权处置。靳准得了旨,将刘氏当权之人杀了个一干二净。
靳准完全掌握权力后发动政变,带兵冲入皇宫,把刘粲也杀了。
这并不算完,靳准带兵血洗平阳城,把把匈奴刘氏全部灭了族。刘渊、刘聪已经死了,也被他从坟里挖出来分尸。刘氏的宗庙也被焚毁。
有意思的是,靳准夺取了政权却不称帝,反向东晋派去使者,口称:“自古无胡人为天子者”,主动向晋国称臣,并以交还玉玺和两帝遗骸为信物。
东晋被他搞得一头雾水,还有这样的好事?
如果靳准是汉人,东晋可能相信。但靳准是匈奴人,东晋有些吃不准,派出使者前去确认。但是匈奴汉国随即爆发战事使东晋的使者不能继续前行。
汉国的两员大将刘曜和石勒领兵坐镇长安和冀州,得到京城巨变的消息立即带兵杀回京城。
刘曜军团和石勒军团是匈奴汉军的两大主力。尤其是石勒军团,几乎包揽了匈奴汉国的所有重大战役。
两大匈奴主力猛攻靳准。靳准哪里抗着住。他原指望晋国出兵相助,两下联手夹击汉军。可是晋国一脸狐疑,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靳准被刘曜和石勒联手灭掉。
刘曜和石勒灭掉靳准后,刘曜作为侥幸漏网的刘姓皇族继承了皇位。他改汉为赵,立都长安。
刘曜封石勒为赵王,但转脸翻悔又取消了封号。石勒大怒,自立为赵王,在襄国(现在的邢台)建立一个赵王国,宣布独立。
为了区分两个赵国,历史上称长安赵国为前赵,襄国赵国为后赵。
石勒称王不称帝是不想跟刘曜彻底翻脸。因为那时他强敌环绕孤立无援。北边的鲜卑人虎视眈眈。东边王弥的旧将曹嶷[nì]首鼠两端。南边的祖逖隔河对峙。他要跟刘曜打起来将陷入四面受敌的窘境。
但不管怎么说,匈奴汉国分裂成两个赵国对东晋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祖逖趁机向石勒发起进攻。石勒派儿子石虎率军迎战。两军在浚仪(河南开封西北)展开决战。不幸的是,祖逖打输了,退守淮南。
石勒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趁机向祖逖摇橄榄枝,派人去幽州修复了祖逖的祖坟,给祖逖去信要求通使通商和平共处。祖逖虽然没有回信,但默认了石勒的要求。“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东晋南退,青州的曹嶷担心石勒讨伐,重金求和,希望跟石勒以黄河为界互不侵犯。石勒答应了。
石勒消除了南部威胁,调兵北上去打鲜卑人。在并州,石勒一直杀到朔方,将威胁并州的鲜卑人“斩首二万级,俘虏三万余人”。随后他调兵幽州去打威胁冀州的鲜卑人。当年他打败王浚占领了幽州。但是他任命的幽州刺史在他撤兵后举城投降了鲜卑人。鲜卑人占据了幽州威胁冀州。石勒派石虎二次攻打幽州连战连胜,夺回了幽州。
石勒首先在境内实现了安定。
刘曜也四面出击,连败西晋在西北的残余势力与氐羌势力,安定了关中。
前赵后赵先后稳定了国内。这时东晋有了**烦。东晋权臣王敦犯上作乱。
晋元帝司马睿能坐上皇位,王敦、王导兄弟出力不小。当初晋元帝只是一个没有名气和权势的王爷。而王敦是拥有军政大权的扬州刺史。王导看好晋元帝,拉来王敦辅佐晋元帝。王氏兄弟一起帮助晋元帝树立起威望,获得江东士族的拥戴。晋元帝能坐上龙床全靠王导为他出谋划策、王敦为他冲锋陷阵。王导和王敦是他的左膀右臂。
司马睿登基后把大权交给王导、王敦兄弟,分别封为司空、大将军,分掌东晋的政治、军事大权。“敦总征讨,导专机政,群从子弟布列显要”。民间流传“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但是司马睿坐稳了江山后不愿再和王家兄弟“共天下”,忌惮王氏兄弟的权势,开始提拔亲信冷落王家兄弟。王导倒是荣辱不惊泰然处之,依然对司马睿忠心耿耿。他的堂兄王敦感到难以接受。
王敦当时坐镇荆州,掌控着长江中上流地区的军政,手握重兵。
王敦咽不下这口气,举兵反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杀向都城健康(南京)。
当时东晋最能打的两位将军,坐镇淮阴的祖逖和坐镇襄阳的周访都先后病死。晋元帝新提拔的亲信只擅长嘴上功夫,率兵迎战,一败涂地。王敦进驻石头城(江苏南京西北石头城)威慑建康。
晋元帝战败后派人去向王敦求和,愿意以让位换取王敦停战。
王敦本打算废君自立,但被王导极力阻止。王敦于是将晋元帝变为傀儡,控制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