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华世纪谈 > 162,八王之乱

162,八王之乱

    公元301年——304年司马王室内乱,诸王挟持皇帝以控制权力。匈奴刘渊借机立国。无广告网am~w~w.

    司马伦篡位太过急切,没有积攒起足够的实力。他能调动的军队充其量只有对方的三分之一,其中还包括一些三心二意的将军。勤王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杀过来,司马伦以寡敌众,左绌右支。司马颖大败司马伦的军队,攻过黄河兵临洛阳城下。

    司马伦一伙人打算烧毁京城逃走。

    京城内的群臣眼见司马伦已是大势已去,串通起来要推翻司马伦。他们拼凑了七百兵卒突袭皇宫,在皇宫内部官员的接应下,一举擒获了司马伦。他们在司马伦那里拿到驺虞旗,命令忠于司马伦的军队停止抵抗。

    他们把司马伦押送到他原来的府邸,迎回晋惠帝复位,大开城门迎入勤王军。

    司马冏以胜利者的姿态率军进入京城,控制了朝廷。入城头一件事就是杀掉司马伦。

    晋惠帝像孩子告状似地说:司马威掰我手指差点掰断了。于是司马威的人头也随之落地。

    司马伦一党全部被清洗。朝堂为之一空。

    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勤王功劳最大被授予“三公”级的职位,享受“九锡”待遇。司马乂等人也各有封赏。

    司马冏作为起兵勤王的首倡者,当仁不让把朝廷第一把交椅拉到自己屁股底下,以天下领袖的姿态控制了朝廷。

    司马颖不愿屈居人下,但也不想跟司马冏产生冲突,以母亲生病为由带兵回到自己的封国。

    司马颙在战后也撤兵回到了自己的封国。

    司马乂得到了一个骠骑将军的头衔,留在洛阳为官。

    司马冏做了朝廷一把手后也开始膨胀,以为享受九锡待遇就能跟皇帝平级。他在家SOHO办公,从不上朝参加朝会、朝拜。朝廷有什么事自己拍板就办了,也不汇报晋惠帝。有人跳过他直接上奏晋惠帝,他知道后立即把那人下狱活活打死。同时他开始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王府,规模跟皇宫的一样大,并且在王府接受百官叩拜,俨然以皇帝自居。

    司马冏的种种行为引起司马诸王的警觉。

    这时,益州又出事了。

    司马冏担心益州的流民太多,担心流民闹事,下令流民哪来的回哪去。李特当官了可以不受遣返令的影响,但他的流民部队就等于被遣散了。于是李特想方设法阻扰遣返计划的实施。

    官府大怒贴出告示通缉李特等人。李特让人把告示都揭掉,改为通缉各部落各家族首领的告示。各部流民因此发生哗变。李特趁机招兵两万多人。

    官府派兵进剿李特,但是被早有准备的李特设伏击败。李特趁势反击一直打到成都。

    成都一面死守一面向朝廷求援。

    但恰巧此时朝廷又爆发内乱,无暇顾及成都。

    朝廷内外尤其是司马诸王视司马冏为第二个司马伦。司马颙上书晋惠帝,公开指责司马冏目无皇帝,伺机篡位,要求晋惠帝罢免司马冏。晋惠帝在司马冏的控制之下自然不会回应司马颙。司马颙于是联合司马颖、司马歆[xīn]等人起兵讨伐司马冏。司马颙假称得到晋惠帝的密诏,命令驻扎在洛阳的司马乂逮捕司马冏。

    这下可把司马乂坑了。司马乂稀里糊涂就被拉下水。司马冏派兵袭击司马乂。司马乂在百十名手下的保护下逃入皇宫。他以晋惠帝的名义指挥禁军紧闭宫门抵抗司马冏。司马冏陈兵宫外,纵火焚烧皇宫西门,向皇宫发动进攻。晋惠帝在群臣的保护下逃到东门。司马冏军队向宫**箭。很多大臣被弓箭射死。

    司马乂以晋惠帝的名义宣布司马冏谋反,号令军民勤王,讨伐司马冏。

    司马冏陷入被动。

    两军大战三天三夜,最终以司马冏惨败而落幕。

    司马冏的手下绑了司马冏向晋惠帝投降。晋惠帝有意留司马冏一条命。但是司马乂不等晋惠帝开口便命令左右将司马冏拉出去砍了。

    司马冏的亲属、部属两千多人也随即被杀。

    司马乂控制了京城,自然也控制了朝廷。

    司马颖、司马颙有些傻眼,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们的计划不是这样的。他们是想挑动司马冏和司马乂内讧,然后他们趁火打劫攻入京城拿下司马冏。没想到他们牵制住司马冏的兵马却让司马乂趁机灭了司马冏,自己白忙乎了。

    但事已至此,两王只能撤兵而回。

    内乱又告一段落。司马乂调动军队去救成都。

    成都听说朝廷派来援军士气大振,趁李特分兵阻击朝廷援军,出兵偷袭李特大营。李特没有防备被杀得大败,死在乱军当中。

    李特的弟弟李流和儿子李雄收拢残兵退回老巢。官军乘胜进剿李流、刘雄,杀入叛军大营,没想到被人家反包围杀得大败。叛军跟踪追击又杀回成都。

    这时,朝廷的援军赶到。李流在李特死后没了主心骨,在部下的劝说下准备投降官军。李雄拒绝投降,率军袭击朝廷援军,大获全胜。李流自感惭愧,将军队指挥权让给李雄,自己退居二线。李雄从此成为叛军首领。

    朝廷援军被击败,朝廷没有再派援军。因为内乱再起,朝廷又无暇顾及成都。

    司马颙和司马颖不满司马乂独享胜利成果而自己劳而无功,以司马乂“论功不平”、“专擅朝政”、“残害忠良”为名出兵讨伐司马乂。

    双方在洛阳城下展开大战。

    司马颙的军队打败司马乂杀入洛阳。司马乂挟天子迎战司马颙军。司马颙的士兵看到皇帝的马车不敢接战,纷纷后退。司马乂挥军追杀,把司马颙的军队赶出洛阳。司马乂随后又大败司马颖。

    司马乂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以一敌二也不落下风。

    司马颙、司马颖不肯罢手,在城外安营围困洛阳。

    司马乂以晋惠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出兵勤王。有响应号召的军队陆续向洛阳开拔。形势对司马颙、司马颖越发不利。

    这时,追随司马乂的东海王司马越认为司马乂不可能取胜,暗中布置擒住了司马乂,然后献城投降。

    司马颙、司马颖时来运转不战而胜。两王军队进城后立即将司马乂丢入火海烧死。

    司马颖取代司马乂总揽朝政。他清洗朝堂,并以自己的军队驻守皇宫和城门,控制住皇帝和京城。

    司马颙上书晋惠帝建议立司马颖为皇太弟。晋惠帝在他们的控制之下自然照准。于是司马颖成了皇太弟,也就是皇位的继承人。

    此举触碰大家了敏感的神经。大家认为司马颖跟司马伦是一路货色。

    司马越心生悔意,联手司马乂旧部陈眕[zhěn]反对司马颖。陈眕趁司马颖、司马颙都不在京城,带兵进宫控制住晋惠帝,以晋惠帝的名义宣布废黜皇太弟,恢复司马覃太子之位,同时号令诸侯讨伐司马颖。

    奉诏前来的军队在安阳集结,有十多万人。司马越自封大都督率领讨伐军北上进攻司马颖。

    于是战事又起。

    司马越挟持着晋惠帝御驾亲征。他以为有皇帝这杆大旗,司马颖的军队一定会望旗而降,因而不做什么防备。没想到司马颖根本不吃这一套,率兵突袭他的阵营。司马越大败而逃。

    “帝伤颊,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晋惠帝的脸上连中三元,侥幸不死。百官和护卫都一窝蜂地跑散了。大臣嵇[jī]绍没有跑,跳下马,跳上晋惠帝的马车,用身体护住晋惠帝。

    司马颖的军队杀到,把嵇绍拖下来乱刀砍死。晋惠帝试图阻止,说他是忠臣啊,不能杀。来人说我们得到的命令是只放过您一人。

    晋惠帝被押到司马颖那里。司马颖把他安置在邺城,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司马颖的士兵杀害嵇绍的时候,血溅到晋惠帝的衣服上。到了邺城后,侍从给晋惠帝换下衣服准备去洗。晋惠帝说不要洗,那上面有忠臣的血。

    司马颖进攻并且劫持皇帝使他成为众矢之的。

    司马越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和幽州刺史王浚联手起兵讨伐司马颖。他们向鲜卑和乌桓借兵以壮声势。

    胡人从此开始掺和到中国内战之中。

    司马颖的部将刘渊主动向司马颖表示愿意回去召集匈奴人为他助战。

    刘渊不是汉人是匈奴人。匈奴人归附汉朝200年,基本上已被汉化。他们随汉人的姓氏,拜汉人的祖宗,以汉人自居。刘渊是匈奴前单于的孙子,五部首领之一。

    当年匈奴分裂以后,一部西迁去祸祸欧洲,一部南迁投降了汉朝被安置到并州(山西)一带。东汉末年,南匈奴插手中原内战被曹操击败。曹操把南匈奴单于扣留在邺城,把南匈奴分成五部,人为地制造匈奴分裂,分散匈奴人的力量,使其无力为害中原。

    司马诸王混战,南匈奴打算借机崛起。各部落推举刘渊为单于,希望在刘渊的麾下重新统一南匈奴。

    刘渊得到消息后,借口回去叫人离开司马颖回到山西。他回去后就任五部匈奴大单于,宣布五部匈奴合为一体。

    刘渊统一匈奴后,得到五万匈奴兵。但他并没有去帮司马颖而是宣布匈奴人复国。

    他定国号为汉。因为他认为汉朝曾与匈奴结亲,作为汉朝的女婿匈奴人也算刘家人。他自称汉王。